首页 百科知识 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的积蓄

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的积蓄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了解自己,自我认知“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向内的。人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要了解自己所需,所求;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潜力;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点燃内心的激情,并在不断的自我认知与完善中积蓄内生动力。在一次访谈中,有观众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什么是他心目中最出色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了解自己,自我认知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向内的。人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要了解自己所需,所求;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潜力;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点燃内心的激情,并在不断的自我认知与完善中积蓄内生动力。

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年幼时,家人不准他去碰乐器,不让他去上学,哪怕是学习一个音符。但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他在半夜里悄悄地跑到秘密的阁楼里去弹钢琴。莫扎特孩提时,成天要做大量的苦工,但是到了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堂聆听风琴演奏,将他的全部身心都融化在音乐之中。巴赫年幼时只能在月光底下抄写学习的东西,连点一支蜡烛的要求也被蛮横地拒绝了,当那些手抄的资料被没收后,他依然没有灰心丧气。同样地,皮鞭和责骂反而使儿童时代充满热忱的奥利·布尔更专注地投入到他的小提琴曲中去。古往中外,激情创造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每一位成功人士,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拥有一颗热情激昂的心。贝多芬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我让曲调从激情的闪光里涌流出来。我追赶着,我追赶得气喘吁吁。然而,它又飞走了,它消失了,一头扎进纷纭错综的感情喧嚣中。我又抓住它,欢快地拥抱它……我用抑扬变化叫它展开、发展,最后,我终于成功地写出第一主题。于是就有了整个交响曲。”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忱。查尔斯·布克希顿告诫人们:“经验证明,对于取得成功,热忱比能力所起的作用还大。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人是赢家。”因为灰烬中不能生出火焰,无精打采的人胸中也不会怀有激情。

激情是一种意识状态,它调动我们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鼓舞和激励我们去采取行动。激情是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 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其他的爱:对别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世间的万事万物和我们身边的一切。激情就是敬业精神,富有激情的人是敬业的典范。这种精神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道德追求和人生信念。激情是一道光,照亮人生的路。

激情是一种可以融化一切的力量,是一种不断鞭策和激励我们向前奋进的动力。一个人没有能力、经验和资金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去学习、奋斗、寻找和积累;而没有了激情,就将一事无成。在所有的伟大成就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充满激情的人,即使在平凡的、每况愈下的、受挫的或者受管制的环境中,成功者总是充满激情,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并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意志、才能和潜力。

激情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融化一切,创造一切。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拿出你全部的激情。正如戴维·格立森所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一次访谈中,有观众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什么是他心目中最出色的专业技术人员。杰克·韦尔奇回答道:我想用四个以“E”开头的单词作概括。首先要有活力(Energy),一个优秀的人必须要拥有发自内心的活力;第二要让你的团队感到振奋(Energize),要感染激发你身边的人;第三是要有判断力、是非分明、敢于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决定(Edge),人家问你问题的时候,说“是”或者“否”,而不说“也许是”“也许不是”这样的话;第四是执行(Execute),要完成你的工作,实现你的目标,兑现你的承诺,不仅要做,还要做好。最后,杰克·韦尔奇特别强调:在这四个以“E”开头的单词周围,还要有充分的激情(Passion),一定要找到有激情的人。其实这四个以“E”开头的单词,无不与激情息息相关: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激发出激情无比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最终形成一种富有激情的行动和表现。

激情就是我们这里谈到的内生动力。只有真正认识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工作中树立起使命感,这种理智的行为,才能不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才能变得自动自发,才能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在希腊语里,激情是“entheos” 。 “en”的意思是“在里面”, “ theos”意为“神”。激情就是我们“心中的神”,是心灵之火,点燃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激情,让我们热情地拥抱生命,开创未来;是心中的神,让我们光芒四射、生机勃勃,让我们活力无穷、坚强有力。

工作有没有激情,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对生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如果你根本不愿意,任何说教、激励,都不可能让你的激情增加分毫。不是工作塑造人,是人塑造工作,工作不在于你怎么做,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怎么想。不要让自己成为工作的奴隶,当环境不能改变时,最容易、最有效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与工作“谈恋爱”。保持工作激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爱上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工作为荣,与工作“谈恋爱”。当你不断地去体味工作中的美,不断地发掘工作的魅力,不断地去征服它,工作就会不断地把你带入一个更新的境界。这种“恋爱”的过程,将带给你无穷的乐趣和满足。

有人认为,在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了解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最难透彻了解的也是自己,因为太主观了,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尽天下万物,却独独照不到本身。所以真正能“自知”的人,才是难得的人,因为彻底的“自知”不仅需求“外照”,而且需求“内照”——更重要的是“内照”。一个懂得“内照”的人才能真正的“自知”。“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一个小和尚跟着师傅学书法,师傅对他说:你从‘我’字开始练习吧!”小和尚的信心十足,一天又一天临摹着名家的字帖,写着不同的风格的“我”。几天后,他觉得练习的差不多了,就挑了几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我”请师父点评。师父看了看,摇了摇头,说:“继续练习!小和尚静下心,又努力的练习了六个月,直到字帖上的“我”临摹得有九分相似了,这才拿去给师父点评。师父认真的看了一会儿了,点点头说:“有进步,但是还要接着练习。”

小和尚回来后继续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将一些名家的书法熟记于心。有一天,他随手写了一个“我”字,那已经是取诸家所长, 自成一派的作品了,他感到很满意,便又拿给师父去评鉴,师父带着微笑,欣赏了很长一段时间,意味深长的对小和尚说:“你终于会写“我”字了!”在书法中,“我”这个字很难写,因为简单的一个“我”字包含了在生命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坚持,小和尚在写“我”的同时,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坚持不懈,不舍不弃,享受整个过程,在过程中得到快乐,最后, 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人和人的区别在哪里?不在于他叱咤风云,还是碌碌无为;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是影响深远,还是生如过眼浮云;也不在于他是位高权重,还是平淡无奇。这些只是我们一眼可见的区别,人和人真正的区别在于正确的自我认知。因为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所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知道要实现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怎样努力,并会锻炼自己的毅力、耐力和能力去实现这些目标。也就是说,首先,要通过判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明确了目标才会有方向和动力,而这只是自我认知的开始,大多人却停留在这个层面没有跳出来,所以理想就成为了天方夜谭,无法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其次,正确的自我认知,还要进行对比。明确要实现目标需求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并经常和自己的现状对比,看已经具备了哪些,哪些还有所欠缺,根据差距去不断地努力和完善,逐步的向目标开进。再次,知道自我价值以及实现条件并不是自我认知的全部,还需求不断的去锻炼自己的毅力,不盲目地知难而退;锻炼自己的耐力,不盲目地急功近利;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不只是夸夸其谈;规划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使工作可以有条不紊也可以持续渐进。最后,还要不断的完善目标和方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客观条件在不停变化,主观方面也应不断发展。也许目标提前实现,或者之前的目标偏低,亦或是现实条件对个人要求的提高等等,都需求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目标。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自我正确认识,没有自我认知的人是盲目的,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无法自我完善;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无法实现自我超越。有了正确合理的自我认知,才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生命,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

二、规划人生,规划职业

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对人生而言,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规划的功能就是对这个任务从起点到目标的统筹安排,理想和目标、选择和定位,方法和流程、风险和变化、优势和关键、行动和检视,都是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规划不是目标的简单设定,一个好的人生规划,首先要发于内心,心是一切的根源。从发自内心的意愿出发来规划人生、学业、职业、爱情,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

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身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标会随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清晰。人生规划也应该根据这些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人生规划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地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事业和生活,尽早开始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的职业生活是人生全部生活的主体,在其生涯中占据核心与关键的位置,职业生涯一词译自英文单词“career”,后来逐渐引伸为道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在牛津辞典(Oxford Dictionary)上的解释是:“一生的经历、谋生之道、职业,或称为事业前程、生涯”[2]。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nglas T Hall)的观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或者称职业发展,是指个体一生在各种劳动岗位上所走过的整个工作历程。它是个包含了具体职业内容的、发展的、动态的概念。任何一个职业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大的规律就是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加里·德斯勒将职业生涯划分为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24岁);确立阶段(24-44岁);维持阶段(45-60岁);下降阶段(60岁以后)。一些著名的职业管理学专家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发现并总结了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提出了个人在职业发展各阶段的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在学术界人们也喜欢叫“生涯规划”,在有些地区,也有一些人喜欢用“人生规划”来称呼,其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百度百科的定义是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在准确地对自己和环境做出了评估之后,我们可以确定适合自己、有实现可能的职业发展目标。在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时要注意自己性格、兴趣、特长与选定职业的比配,更重要的是考察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与职业目标是否相适应,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决定了职业发展中的行为和结果,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对职业理想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不仅有助于挖掘潜力,还有助于增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自觉性。

三、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小米创办人、猎豹移动董事长雷军出席两岸移动互联网年会。他对着台下七、八百位年轻听众讲述自己的勇于作梦,用“不被耻笑的梦想就不是梦想”一席话,激励台湾年轻人。谈到梦想,大家可能觉得未来小米在未来5~10年成为世界的老大,有可能是吹牛。但我们反过来想一个问题,小米到今天创立多久?不到5年的时间,小米手机上市至今,才3年零3个月的时间,我们再回想一下,仅仅3年多的时间,小米已经是中国市场的老大,严格来讲,只用了两年半,在去年第三个季度甚至成为世界的第三。40岁重新创业,因为不想忘记小时候的梦想。“到了40岁,有一天晚上在梦中惊醒,就像明天要参加考试一样,那场景就是:我还记不记得我小时候的梦想?我还愿不愿意为这样的梦想去努力?我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吗?其实我从梦中醒来后,就下定决心,再去试一次。那是2010年,我就决定再次创办小米。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在80年代后期时,我就想要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但当时没有这个条件。到2010年时,我还是想要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怀抱着这样的梦想,我们办了小米,但这个梦想,不止今天没有人信,4年前的当时更没有人信。但是我们源着这样的目标,创办了小米。为了开一家世界级的公司,我们在世界找最优秀的人来组合,8个人中有5个是从美国工作回去创办小米的,5个海归,3个中关村创业者,平均年龄40多岁。40多岁在台湾是年轻人,在大陆就是老同志了。几乎没有人觉得40几岁还创业?我那时最大压力是,万一弄砸了别人会怎么看?会说:老同志不服老啊,还要去创业?包括像傅盛(猎豹创办人)这样的小朋友怎么看?他们可能会说:你看雷军老吹牛,自己干也不怎么样嘛!我压力是很大的,但当时激励我自己的,还是梦想。人生还是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结果怎么样,如果试都不敢试,那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管是在台湾、大陆还是天涯海角,“追寻梦想”永远都是最励志的话题。我希望年轻人、创业者,不管你的梦想有多么离谱,或有多少人嘲笑你,你都该坚持目标,永不停息的去追寻,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引用:雷军自述

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伟大的目标,多么好的人生规划,只有立即行动起来,有步骤地去具体落实,才能一步一步地向目标接近,将目标变为现实。否则,只想不干,光说不练, 目标再迷人,也不过是画饼充饥,水中望月而已。所以说,达成目标的关键,是我们脚踏实地的行动。

行动需要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要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不敷衍塞责,不懒惰懈怠,以虔诚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行动需要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这时我们不能退缩,只能前进,鼓足勇气,提高干劲,懂得运用头脑,发挥聪明才智,去克服困难,这就必须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未必成功,但是放弃者永无成功。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经说过:“如果你不努力,别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只找借口。一点没有错。在马云看来,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坚持做下去,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创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从最容易的地方做起。”马云说。但是也要告诉大家,创业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的。创业为什么不会都成功呢?我经常说,100个人创业,95个人死掉,你连声音都没有听见。剩下的五个人,有四个人你是看着他失败的,只有一个人成功。这个人要成功不是多大的天赋,他要有优秀的团队,他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他要坚持,他要有时间。没有一个人能轻轻松松地成功,今天中国社会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个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机会。什么时候是机会?机会就是别人在抱怨的时候,大家都说好机会,你要小心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有可能过不了,大家都觉得没有机会的时候你往前靠。我们每个人要有独特的思考,独特的眼光,找到热爱的东西,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坚持五年或者十年,一定会成功。

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过主观性评价来考评。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成不成功,通常取决于是否有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因此,工作态度往往决定着一切。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勇于承担责任,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全力以赴。

有人说成功需要机会女神的青睐,那么机会是什么?机会就是:别人不知道你知道了,别人不明白你明白了,别人犹豫或不做而你果断地做了。当别人知道了,明白了,想要做时,你已经成功了!机会就是这样,总是偏爱少数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惰性,喜欢跟风,人云亦云,所以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思路决定出路,机会决定未来。机会又总是从那些没有准备的人身边悄悄溜走、躲过、一去不返的,失去一次机会,有时候便失去了一生的转机。机会到底是什么?机会就像小偷,它来的时候无声无息,但走的时候会让你损失惨重!对待机会只有一个办法,抓住它!机会就是这样,从不对某一个人格外青睐,也不会对谁格外吝啬,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它到来之前,去努力做准备,这个过程或许一年,或许五年,也或许会更长,甚至耗尽生命,也不会等到那一次可以使自己一跃便从鱼成龙的机会。

机会就是这样,当大家都对它不看好,当你对它还不能确定的时候,它真的是机会;而当你确定它是的时候,往往已经迟了半步!

当代诗人汪国真曾说过:实力就是机会,但是一个人如果连机遇都没有本事抓住,那么即使幸运之神就在眼前,他也没有办法把握,就像歌德所说的“只有具备真才实学,即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方有可能在世俗事物中获得成功。

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能成就梦想?大家都知道成就梦想需要机会,希望大家能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问题一:机会会无缘无故落到你头上吗?问题二:当机会来临时,你准备好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