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神秘面纱下的骄傲

神秘面纱下的骄傲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9年5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中国电子旗下拥有36家二级企业和15家控股上市公司,员工总数高达11万人。目前,中国电子正在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着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合作和经贸合作,与IT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市场。

1989年5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Coporation,英文缩写CEC,简称中国电子)成立于北京。它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同时也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54个重点企业和国有独资董事会试点企业之一,由中央直接管理。中国电子以提供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为主营业务,产业分布于集成电路与关键元器件、软件与服务、专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新型平板显示器、现代电子商贸与园区服务等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它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其核心业务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命脉,所以该公司并不为常人所知。中国电子旗下拥有36家二级企业和15家控股上市公司,员工总数高达11万人。

一、莫忘历史,创造奇迹

也许我们并不熟识中国电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子却在无声无息中创造出了许多我们所熟识的国货。一个个驰名商标的出现见证了它悠久的创新历史,也日益完善了集团的科技创新体系。譬如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的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即是它的成员企业之一,“熊猫PANDA”也曾在我国的电子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长城电脑想必我们都不陌生,它是我国第一台国产电脑,而长城0520CH则是在中国电子诞生的,逐渐地发展为中国驰名商标。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发展,中国电子也日益成熟,它不再满足于现在的水平,在不断地努力中创造了完整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并且设立了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集团专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三个层级的研发机构,拥有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5个集团公司级研究院,27个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家海外研发机构和7家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如此雄厚的科研资源,成为它快速成长的先决条件。

中国电子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发展,凭借着20余年的雄厚积累和在国家信息系统行业中的特殊地位,不断创造出辉煌与奇迹。中国电子是中央管理下的企业,由于此等特殊地位,直接导致其逐渐垄断了国家大型项目的发展。然而它并没有止步不前,仅仅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发展实力,承建了许多领域的国家级重大信息化工程,如财政、金融、税务等; 也覆盖了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这些都得益于它的央企的地位,才使得其把握国家的信息命脉。它的企业性质给了它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便利条件,但它的精诚合作的态度更为它带来了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电子不仅在我国内地,包括中北部、西部、南部等地区获得了省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带建立了产业制造基地。此外,全国各地的信息科研场所、高科技场所也都是中国电子的丰厚成果。比如耳熟能详的上海浦东软件园、北京未来科技城、鲜为人知的广西北海产业园等等,无一不将中国电子带入人们的视线之内。

二、均衡发展,坚守责任

贯穿古今,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中国电子凭借其科学管理、高效率、高素质从而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它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中努力推动产业链中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保证了众多产品和业务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向,中国电子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电子,如今的社会将会有大量的信息面临运转崩溃的危险。且不说其在专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的计算机核心零部件、盘基片与计算机电源,在新型平板显示领域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液晶的制造也不断凸显出它的无限魅力。除此之外,在集成电路与关键元器件领域、软件与服务领域以及现代商贸与园区服务领域,中国电子依然是国内的领导者与供应者。

成功是骄傲的资本,但是面对硕果累累的成就,中国电子并没有骄傲,而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提出“两个转变”,充分利用中国电子的优势资源,努力推进“技术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产业从中下游向中上游”的两个转变战略的实施,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此同时,中国电子提出了“一纵一横”的发展措施,即纵向围绕产业链推动上下游配套协作,提升关键核心环节和整体综合竞争力; 横向以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项目为牵引,不断提升提供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系统开发和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挖掘、提升内部产业间协同的潜在价值,大幅提高服务的效益、效率和价值,带动中国电子产业整体规模的发展壮大,使中国电子发展走上创新驱动、效益优先、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与“一纵一横”的发展措施使得中国电子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提高了其国际竞争能力。

纵观其发展,在不同的领域,中国电子都坚持“知变图新,诚达天下”的经营理念,占据竞争的最高点,寻找合适的商机跻身于国际前列,争取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的灵魂在于创新,一支具有年轻思想的创新团队,才能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中克服困难,成就大事。同时,中国电子秉承“诚信与责任支持发展”的理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屹立不倒。因此,一支具有合作精神,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再加上不断的创新的团队,怎能不让这个企业走向自己的辉煌时代!

三、全面发展,合作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少不了竞争,但更少不了合作。联手合作,互利共赢能够使企业拓宽自身发展的道路。在这一方面,中国电子先人一步,它不仅与国内各企业协同工作,更是作为中方代表与海外的各大信息企业展开合作,实现强强联手。作为国内最核心的信息产业集团,它一直秉持着“精诚合作,共赢未来”的原则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中国电子曾先后与HP、IBM、NEC成立合资企业; 2007年,中国电子收购了飞利浦全球移动通信业务等。目前,中国电子已在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各大洲设立业务代表处,也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合作和贸易往来关系。目前,中国电子正在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着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合作和经贸合作,与IT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正是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共赢理念,使中国电子不断发展壮大,得到了快速成长。

展望未来,中国电子将自己定位为核心技术先导型、重点产业主导型、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当然,想要成就如此辉煌的一刻并不是说做就能够做到的。因此,为了这个目标,中国电子还需不懈努力,在发展自己现有的企业的同时,要更加广泛地去发明,去创造,并且与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点评

中国电子因带有“中国”的字样更能突显民族性,而它所涉及的国内各个领域信息系统和业务性质则更能突显其非同一般的民族地位。“中国电子”这看似平常的四个字因其国有性质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总之,凭借着20余年的雄厚积累和在国家信息系统行业中的特殊地位,中国电子已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长期保持绝对领先的优势,并且逐步走向国际,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作为志存高远的大学生,我们要牢记自主创新,在技术、精神方面大胆创新,突破惯性思维,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并为我们自己的IT梦而奋斗!

中国电子大事记

19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1994年,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5年,“熊猫PANDA”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电子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

1996年,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7年,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8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9年,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上交中央企业工委管理,被列为44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 北京中软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珠海南方软件园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2002年,与飞利浦公司移动通信合作项目获得政府批准;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成功收购三星石化,并更名为中电广通。

2004年,中国电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2005年,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电子实行董事会试点,集团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立。

2007年,重组熊猫电子等南京地区电子企业,设立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熊猫成为中国电子控股子公司; 并购飞利浦移动电话业务,获得飞利浦手机品牌独家授权; 重组桂林长海机器厂。

2008年,成功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障任务。

2009年,与江苏省和日本夏普公司签订合同,建设第六代TFT-LCD面板与模组生产线;收购晶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成功完成国庆60周年阅兵保障任务。

2010年,完成并购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并取得实际控股权; 重组贵州振华电子集团公司,设立贵州中电振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电振华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成功完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保障任务。

2011年,首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列第408位。

2013年1月5日,经报国务院批准,彩虹集团公司整体并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