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参观游览礼仪

参观游览礼仪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在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馆、名胜古迹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和礼仪要求。游览过程中应当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

知 识 目 标

1.了解和掌握在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馆、名胜古迹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和礼仪要求。

2.注重在各种高雅场馆自身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

行 为 养 成 目 标

熟悉高雅场馆的礼仪规范,能在实践中自觉做到。养成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举止高雅、彬彬有礼,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和仪态,自己的言谈举止都要与优美的环境相适应,从容潇洒走一回。男人应展示出绅士的风度;女性要体现出淑女的风采,不做野蛮人。不要因为失“礼”而被人非议、谴责,更不要留下不文明行为 记录。

案 例 导 入

法制晚报讯:2015年9月11日,故宫御花园内坤宁门北侧的一口铜缸上被人刻画了一个心形图案,图中还刻有两个名字“秀恩爱”。故宫方面回应称,被刻字的铜缸有三百年的历史,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制。故宫博物院内共陈列铁缸、铜缸308口,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呈现出紫禁城六百年的岁月沧桑,是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铜缸上刻字则严重破坏了文物本体和景观风貌,是一种缺乏社会公德的恶劣行为。媒体报道后,网友进行了人肉搜索,并将二人的名字公布于众。

2015年9月16日,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游客入境美国旅游,但在洛杉矶过境时,海关官员查了电脑后当场拒绝他入境,理由是他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不文明游客”记录,并将其10年期赴美签证作废,直接遣返回中国。因为有不文明行为被美国遣返,无论对这名游客还是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耻辱。约翰·洛克:“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让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基 础 知 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参观、游览也成为商务活动的一部分。在博物馆、展览厅、影剧院、体育馆、名胜古迹这些高雅的公共场所,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更要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一、参观礼仪

到博物馆、纪念馆、各种展览馆参观,是一件很愉快、很高雅的事情,讲文明、懂礼仪的游客要做到以下几点。

1.穿戴整洁。干净整洁的着装和得体修饰的仪容,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知识的尊重,更体现出你内在的修养。有一位哲人说过:“化妆是使人放弃自卑,与憔悴无缘的一味最好的良药。它可以让人们表现得更加自爱,更加光彩夺目”。衣衫不整、不修边幅是对其他参观者、工作人员和展品的不尊重,是一种不讲“礼”的行为,会破坏整个参观氛围。

2.举止文明。不要一边参观一边吃零食。对讲解员的解说要专心听讲,看好、听好、记好,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时要有礼貌,适可而止,不要故意难为解说员以显示自己有学问。同时,不要对参观对象妄加评论。人多时不要拥挤,应当按顺序边看边走。不宜在一件展品前长时间驻留,以免影响他人欣赏。超越他人时要讲礼貌,注意不要在他人面前经过,以免遮挡别人视线,妨碍他人观赏。如果必须从他人面前经过,应说:“对不起,请让我过去”。

3.保持安静。展览厅内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如果同行的人较多,不要相互簇拥,尽量不要高谈阔论。即使遇到一些赏心悦目的展品也不要惊呼或高声呼喊同伴。参观时女士尽量不要穿高跟鞋,一方面参观展览很辛苦,另一方面高跟鞋敲打地面造成很大声响,分散他人的注意力。

4.遵守规定。参观博物馆、展览馆陈列的展品时,要爱护展品,防止损坏。有的展品只可远观,不可触摸。博物馆里展出的艺术品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少数参观者在参观时总是觉得“不过瘾”,一定要亲手摸摸展品,这种做法对展出的艺术品是一种极大的“伤害”,甚至会起到破坏作用。很多博物馆都有“不要触摸展品”的规定,对于那些价值极高的文物,博物馆也采取了设玻璃罩、隔离线等保护措施。但不是每一件展品都有防护措施,在参观时,观众应注意查看展品旁的说明,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展品的基本情况,也会对其价值作出判断。有些展品的说明文字中会有明显的“禁止触摸”的标志,参观者应留心查看。看到“请勿拍照”的提示,就不要拍照。比如历史名画、古代彩色塑像、织物、壁画等很多极珍贵的文物,都很“怕光”,对光的感应很敏感,在强光的照射下,会加速它们的“衰老”,甚至形成永久性的损坏。因此,参观者应该“忍痛割爱”,克制自己拍照的欲望,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完好无损的展出品。

2017年6月2日,中国美术学院2017毕业作品展落幕,一周的展览让师生们喜忧参半。高兴的是5月26日晚,网易直播上观看毕业展开幕式的人数就突破了一百万,这个数字是2016年的1.5倍;烦恼的是不少参展作品被损坏。如雕塑作品《石雕鱼群》大大小小30多条石雕鱼,展览第二天就少了一条;雕塑作品《1000个彩色蜡块》原本排列的方正整齐,却被人改了“造型”,最上面的蜡块被叠放到了边上。虽然许多参展作品前都有“请勿踩踏”、“请勿动手”的标识,并且有学生在展厅看守,依然挡不住观众“动手参与的热情”,铜雕的手指竟然被摸的褪了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上,有家长和孩子将作品拆解;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展品被随意涂鸦等。美术展览不仅检验参展作品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检验着观众的道德与修养。

一些国外来华的展览,甚至牵扯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观众的要求更加严格。更需要参观者自觉遵守规定,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个人的文明程度,甚至关系到中国人的荣誉。

二、游览礼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务活动中也经常安排一些游览项目,旅游胜地、名胜古迹,能让心情放松、气氛友好,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游览过程中应当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

1.爱护公共设施。山川名胜和历史古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应倍加珍惜。大至公共建筑、设备、名胜古迹,不要乱涂、乱刻、乱画。注意爱护亭廊的结构装饰,不随意攀摸,以防损坏古迹。小至花草树木都要珍惜爱护,不要攀折树枝、掐花摘果、践踏草坪。不要翻越、毁坏围墙和栅栏。

2.维护环境卫生。游览过程中,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及饮料瓶罐。如果在公园、名胜古迹野餐,吃完喝好后,要将剩余物品收拾干净,垃圾放到垃圾箱内。不污染景点内的水资源,尽量保持水域的卫生。

3.遵守规定。不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游览区域。不在防火区域动用明火或吸烟。不聚众闹事,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赌博等非法活动。不要戏弄游览点的动物。公园静园后,不要继续逗留、露宿。

4.文明礼貌。凭票游览,按顺序排队进入,不要拥挤。在风景优美或有纪念意义、象征意义的地方拍照,要遵守先后次序,不要争抢先后,更不能斥责、推拉别人,应向给予自己方便或帮自己拍照的人表示感谢。不在“禁止拍照”的地方偷拍照片。在帮助别人拍照时,要事先询问对方的意见,不要摆弄别人的相机。游览经过曲径山路、小桥、山洞等狭窄处时要主动让行。在亭榭、长椅等可以休息的地方,遇到老、弱、残、孕或怀抱小孩的人要主动让座;如果别人为你让座,要表示感谢;假若想和别人同坐一条长椅,应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入座,并表示感谢。一句感谢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并不是可有可无,反映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文明程度的高低。如果你是随团队旅游,一定要听从导游的安排,应征得导游同意方可离队;不要独自前往禁行之处“探险”。在自由游览时不可玩得忘乎所以而误了归队时间,让全队人为你担心、等待是很不礼貌的。

5.注意个人形象。游山玩水时服饰可舒适自然,运动装、休闲装皆可,但不要赤身露体,有碍观瞻;不要围观、尾随陌生人;年轻情侣、新婚夫妇结伴游览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过于亲昵,因为这些举动是有失礼节的。

外出游览要注意入乡随俗。尤其是在国外游览,更要自觉遵守公德和礼仪,这不仅关系到你个人的形象,甚至关系到全体中国人的形象。同时还要熟悉当地的风俗和宗教禁忌,这对整个游览行程乃至正要进行的商务活动都非常有利。

6.乘游览车的礼仪。要提前10分钟上车,不要迟到,以免让他人等候、耽误行程;年轻的游客尽量坐到车厢后面,把前几排座位让给老人和妇女儿童;观光车的第一排座位一般是留给领队、导游的,游客尽量不要坐;车上的卫生间是供乘客特急需要时使用的,一般不要使用。

2017年4月29日,中国青年网在“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文章中,把不文明旅游的类型划分为:乱刻乱画型、随意攀爬型、乱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顺手牵羊型等。种种不文明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截至2017年6月9日为止,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不文明行为记录有28条,共29人,包括28名游客和一名导游。被列入“黑名单”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五花八门,包括殴打、辱骂导游和领队、攀爬雕像照相、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盗采活体珊瑚等。如2015年五一假期前夕,在陕西吴起县胜利山景区内,李某攀爬红军雕塑照相,被其他游客拍照后上传网络,引起社会公众强烈不满,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其不良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为10年。2017年5月,游客张某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潜龙洞景区游玩时,连踢三脚,致使洞内一根生长上万年,长30厘米的石钟乳断裂损毁。国家旅游局将游客张某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记录年限为三年六个月。2016年2月1日,北京导游王某为“一日游”散客团队提供导游服务。在旅游过程中漫骂游客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影响恶劣,严重损害导游的群体形象。最终王某被处以1万元人民币罚款,并吊销导游证,被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自2016年9月2日至2020年9月1日。

论语:“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文明有礼,其实就在微不足道的细节里。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在公共场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举止和风范,不要让自己不光辉的形象成为“网红”,更不要让自己进入游客“黑名单”,留下不文明的记录。

三、赛场礼仪

“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参与体育锻炼成为现代人自觉地行动,观看体育比赛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组成部分。

1.遵守规定。人手一票,凭票入场。到体育场馆观看比赛,应提前入场、对号入座。注意礼让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外国朋友入场,不要占用残疾人的特别通道和位置,如果有需要,可以为他们伸出援手,引路指座。有些比赛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按赛场要求和服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到禁区走动。要遵守规定,不携带或使用如烟花、火把等违禁品;比赛期间不要随便走动或站立,以免遮挡其他观众的视线;近距离观看某些项目的比赛,如射击、射箭、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要将手机调到振动或静音,也不要随意使用闪光灯拍照,以免影响运动员比赛。

2.着装要文明。观看体育比赛时,虽然没有统一的服装要求,但是也不能过于随意,着装可以轻松休闲,但不能穿背心、拖鞋、光膀子观看比赛。

3.注重公德和礼仪。体育场内不能吸烟;尽量不要在观看比赛时吃零食,要把垃圾装入自备的袋子,比赛结束后带出场外,丢入垃圾桶;服从裁判执法,不得辱骂裁判员和运动员。不能无原则地瞎起哄,不准投掷有可能伤及裁判员或运动员的物品。

4.公平大度。主场观众,为体现公平与友好,应为比赛双方加油。不要只为自己国家或地区的运动员鼓掌、喝彩而漠视另一方,更不能给另一方喝倒彩、鼓倒掌,这样才能体现东道主的风度和公平精神。加油助威使用的口号、标语要有所选择,内容要健康。若赛场内允许使用锣鼓、乐器时,要有指挥、有组织地配合比赛的节奏进行。加油呐喊要选择适当时机,一般应在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动作之后,鼓掌的时间适可而止,热烈而不狂躁,有激情而不失分寸。

在国际比赛上,升别国国旗、奏别国国歌的场面会经常出现,国外的啦啦队会把自己国家的国旗带到赛场为本国的选手摇旗助威。各国的国歌和国旗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重他国或国际友人就要对他们的国歌和国旗表示尊重。有意或无意对别国的国歌和国旗表现出不恭敬,通常会被理解为对对方的失礼,甚至是对对方的蓄意冒犯和挑衅。在体育场上观看比赛,既要欣赏运动员精湛的技艺,也要感受他们顽强的作风和内在品质,做一个懂行、文明、懂礼的观众。

5.顺序离场。如果有贵宾出席比赛时,比赛结束退场前应当先停留在座位上,让贵宾先退场并报以礼貌的掌声。然后要向最近的出口顺着人流缓行,不要拥挤,更不能围堵运动员或运动员的车辆,以免造成秩序混乱和人身危险。

2017年6月3日晚,在意大利都灵市的圣卡洛广场,数千名尤文图斯队球迷通过大屏幕观看欧冠尤文图斯队与皇马队决赛的直播。观看比赛的人群突然出现叫喊和推搡,场面失控,发生踩踏,至少造成600多人受伤。

《论语·泰伯》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就是:只是恭敬而不知礼仪,就会唯唯诺诺;只是谨慎小心而不知礼仪,就会畏畏缩缩;只是勇猛而不知礼仪,就会作乱;只是心直口快而不知礼仪,就会说话尖酸刻薄。恭、慎、勇、直都是美德,但是不遵守礼仪,道德也会变成空壳。

拓 展 知 识  升国旗礼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热爱国旗、尊重国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国旗法和教育部的通知,大中小学校都要按时升降国旗。许多大型集会活动前也要举行升旗仪式,如运动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国旗教育,升国旗都有规范统一的仪式。统一、规范的升旗礼仪,更容易强化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自觉地遵守升国旗的礼仪,是维护国旗尊严,增强公民爱国主义观念的具体体现。

升国旗时的仪态要求:身体直立,挺胸昂首,双手下垂靠拢身体两侧,保持立正姿势,眼睛始终随国旗移动。

1.升旗时所有在场人员要肃立、端正。升旗时应用统一的仪态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崇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主持人宣布奏国歌、升国旗仪式开始后,场内全体人员都要起立,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员行注目礼。场外观众、主席台上的贵宾、场内的工作人员,除了身穿制服外,一律应当脱帽,并摘下太阳镜,这个时候,还在场内走来走去,或者还在旁若无人地继续做自己的事都是不当的行为。坐在主席台上的贵宾也要和观众一样起立,而在场内各处忙碌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无视即将开始的升旗仪式,应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在原地站立,身体转向旗杆方向,等待升旗。

2.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时神态要庄严。升旗仪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隆重的仪式,在场人员要行注目礼,仰视国旗冉冉升起。行注目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眼神,眼睛要始终望着国旗,目光随着国旗冉冉升起。这个时候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这个过程要持续到升旗仪式完毕。

3.升旗仪式时要保持安静。升旗仪式进行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应在原地肃立不动,也不能东张西望。切忌交头接耳、嬉闹谈笑、接打电话和吃东西等,这些行为都是对国旗极大的不恭敬。升旗仪式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仍然要保持安静,服从主持人的指挥。

4.升国旗时应唱国歌。唱国歌时,要有激情,曲调准确,声音洪亮。

5.升旗仪式结束,主持人宣布解散时方可坐下或走动。

2017年6月9日,一张照片先是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朋友圈广泛传播,随后在网络和各种媒体上“火”了起来。照片拍的是一个小学生的背影,这个小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校门外,行少先队队礼。原来是一位路人在6月7日早上,经过重庆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时拍下的,把照片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照片上的小学生叫吴睿搏,是重庆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一年级二班的学生。6月7日早上身体有些不舒服,他妈妈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请假说晚点到校。

早上8点30分左右,吴睿搏背着书包一路小跑赶到学校门口,这时候学校正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歌响起时,吴睿搏突然停下脚步,原地立正,面向学校方向敬少先队队礼。国歌结束后,他才奔跑着进入教室。无数的人们看到照片和报道后,为他点赞:“好孩子”“满满的正能量”“国家的希望”。

能 力 训 练

1.在教室、图书馆这些公共场所,你做得如何,遵守基本礼仪了吗?你对校园内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很反感?

2.校园内比较突出的顽症陋习和公共场所中的不文明行为被你发现,你会怎么做——是主动上前劝阻还是事后提醒当事人?是装作没看见,还是向班干部或班主任反映?

3.某市政广场安放有十二生肖石雕,惟妙惟肖的造型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部分游客为了与这些“动物”亲密合影,爬到石雕上面或坐或骑。对于这样的举动你是怎么看的,你会这样做吗?

4.随着博物馆、展览馆的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些高雅的场馆学习、参观。你熟悉这些场所应当遵守的礼仪吗?

5.学校运动会上,你给本班或熟悉的同学加油助威,你能为不熟悉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而呐喊吗?

6.想一想:升降国旗时,当国歌响起后,你有没有东张西望或继续和同学聊天、玩手机?

7.在风景区、名胜古迹旅游时应当遵守那些礼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