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善于在危机中博利润

善于在危机中博利润

时间:2022-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嘉诚胆识过人,并且时机把握得非常好,仅这两点,就让李嘉诚在财富之路上越走越宽。正是这种过人的胆识和善于在危机中博利润的能力,造就了李嘉诚日后的首富地位,和历经多次危机仍然屹立不倒的传奇经历。想要在危机中获取利润,就应该先保全自己。只要做到随时小心操控,洞悉市场变化,这样,才能够在危机中博得利润。

李嘉诚胆识过人,并且时机把握得非常好,仅这两点,就让李嘉诚在财富之路上越走越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香港出现了一股上市狂潮。人们纷纷卖掉自己的家产购买股票,恒生指数曾经竟升至1170点的高峰。而在1973年,在世界石油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香港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其出口市场萎缩,股票市场大泻,甚至跌去市值七成以上,陷入萎靡状态。

早在1972年香港股市处于牛市时期,挂牌上市的长江实业就开始充分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并将巨额现金投放于大量物业的低价收购上。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并用所得的钱去购买股票时,李嘉诚却统率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股票,一边用发行股票所吸纳的资金成批地收购那些低价出售的物业。

到了1975年3月,长江实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决定授权董事局发行新股2000万股,以每股3.4元的价格全部发行配与李嘉诚。李嘉诚则将从本人手上持有的长江实业股份中取出2000万股交与获多利有限公司,以私人配售方式,照每股3.4元的价格全部包销,目的是想在即将复苏的香港经济中大显身手,并使长江实业的股票得以更广泛地分配给各大公司机构及社会人士持有。

1973年年末至1975年,李嘉诚曾两次发行新股,集资了1.8亿元。当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地产业更是处于低潮,李嘉诚却成功地购入十多个楼宇地皮。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嘉诚在人心惶惶、经济萎靡的时刻大胆操作,“迎风破浪”,赚得了许多利润,一举奠定他日后的发展基础。这就是一个商人的胆识的体现。李嘉诚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危机中全面收缩以求保全自己,反而看到了赚钱的机会。正是这种过人的胆识和善于在危机中博利润的能力,造就了李嘉诚日后的首富地位,和历经多次危机仍然屹立不倒的传奇经历。

有句话叫:“天下没有平稳的生意。”做生意,无时无刻不伴随着风险,但是,伴随着巨大风险而来的,往往是巨大的利益。如何取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比如经济衰退、市场不稳定时,在这些危险关头,高明的商人总能从中看到丰厚的利润,之后就是如何把握机会的问题了。

松下幸之助在日本被称为“经营之神”,他高超的经营技巧,从他年轻时候发家的故事就能看出一二。

在电灯公司工作时,年轻的松下幸之助琢磨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灯头插座。可是却遭到了上司的否定。于是,年轻气盛的松下幸之助辞了职,下决心自己打出一片新的天下。正是这一决定,使他没有停留在小发明的层次上,而是很快进入了经营实战中。

当时他手头只有不到100元的积蓄,且单枪匹马,松下幸之助向原来共事的朋友借了点钱,又招来了自己的内弟井植岁男,拉了几个想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就在自己狭小的住处开了个小作坊,开始了实践自己梦想的旅程。

松下幸之助虽然设计出了灯头插座,但却没有实际制造过。一开始,他连灯头外壳的原料是什么都不清楚。经过多方请教,好不容易才弄清了灯头的制作方法,用了4个月时间,总算制造出了产品。没有周转资金,他把能当的东西都送进了当铺。在这个时候,松下幸之助却犹豫了,是这样继续赔下去,几个月后破产,还是回到原来的公司谋一份衣食不愁的工作?考虑了很久的松下幸之助决定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干下去。

松下幸之助开始拿上自己的灯头插座到各个电器店去推销,他费尽口舌,走遍了大阪的店铺,却只卖出去100多个,收入10元。小作坊的其他人都纷纷另谋出路,只剩下他和井植岁男两人。

就在松下幸之助陷入绝境之时,突然接到了一笔制作电风扇底座的订单,而且商家承诺,只要做得好,还会后续订货。松下幸之助和井植岁男两人开始没日没夜地赶做电风扇底座。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首笔订单,赚了80多元利润。就这样,小作坊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经营之神”的道路开始展开。

“风险与利润共存”的意思,并不是有了危险就一定要上。这是奔着“风险”而去,而不是奔着“利润”而去。想要在危机中获取利润,就应该先保全自己。就像2008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李嘉诚公司的市值也衰退了不少。并不是每一次危机都能够让我们获取大量利润,关键要看危机时刻适不适合我们大展身手。只要做到随时小心操控,洞悉市场变化,这样,才能够在危机中博得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