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专家型企业家样本

一个专家型企业家样本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桂斌比约定的时间早半个小时,金建祥已经在他的办公室里。金建祥50多岁,作为一名企业家,正值当年。公司发展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趋势最近,金建祥在省委党校讲课,主题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员”。企业家还要懂得政治和经济金建祥不反对柳传志“在商言商”的说法,因为作为一名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首先是把企业搞好。

□ 桂斌

比约定的时间早半个小时,金建祥已经在他的办公室里。

那是个没有什么特别装饰的房间。办公桌后有两个书橱,可主人并不介意里面空了大半,里面也没有可以显示主人博学或是身份的巨著。

金建祥的身份是中控科技集团董事长。20多年前他加入这家公司,目前中控已成长为中国工业控制行业的老大,“市场份额已经占到15%”。它超过的对手包括美国的霍尼韦尔、艾默生,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横河。不过,这份光荣是行业内部的事,在大众层面,中控并不是那种充满传奇故事的企业,也不会让金建祥成为明星企业家。

金建祥50多岁,作为一名企业家,正值当年。但他却在思考提早退休这个问题。“马云50岁退休了,我55岁退休行不行?60岁呢?我肯定不愿意干到70岁的。”

退休有个人的考虑:这个行业工作压力很大,几乎每天都要争取新的项目,面对新的客户、新的需求。同行见面开玩笑,都说下辈子一定不能选这个行业。

还有则是对企业发展的规划。现在跟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家比,中国大多数企业家比较年轻,如果自己早点退休,年轻人就有机会。“40岁的人做不了事吗?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没有机会。时势造英雄,有机会锻炼,很快就像模像样了。”

持此观点,和金建祥的创业经历有关。

办公司,更重要的是寻找市场需求

1993年年初,金建祥刚过30岁,还是浙江大学的一名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做自动控制系统,只是当做一个兴趣爱好。“那个时候压力不大。因为成功自然好,不成也没有关系。”

但是他很快发现,办公司,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寻找市场需求,做好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树立品牌。对控制系统来说,投资金额并不起眼,100亿元的总投资量,控制系统大约只占1个亿的份额。但它又很重要,其他所有机器设备都要靠这个控制系统保障运行。用户已经花了那么多钱,不会为了省一点小钱而去冒风险。

当时中控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先做中小企业和中小项目。很多中小企业主并不懂自动控制系统,所以对价格便宜的国内产品,似乎更容易接受;同时,同行的几个国外大公司对国内中小企业也不够重视。于是,“整个90年代,中小企业的需求,带动了我们的发展”。

企业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就是活下去,谋取到比较好的利润,能够把团队培养出来。但2005年以后,中控开始战略转移,把重心转到大企业、大项目上。

关注失败者,找到教训

大概是做过老师的缘故,金建祥总有足够多的话题。他聊起移动互联网,认为诺基亚就是因为没有看准智能手机这一波发展的势头,结果被苹果和三星超越了,现在要翻身很难;微软和英特尔现在看起来很有可能风光不再。

作为一名企业家,金建祥更关注失败者。这大约和他所处的时代与行业有关,“垮掉总是容易的。首先人才流失非常快,现今人才竞争很充分,人总是往高处走,没有多少人会眷恋走下坡路的企业;其次,在新的领域如果丧失了先发优势,要想赢得比较优势几乎不可能”。

他在失败者身上总能找到可资借鉴之处。比如有人说企业不能年年高速发展,也许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是合适的。金建祥就很认同这点,中控的发展速度也基本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有很多领导希望中控发展速度可以再快些,但我觉得这个速度是最合适的。”一方面,企业发展速度要和各级管理人员能力的增长相匹配;另一方面,这个速度比同行快一点,中控可以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已经具有竞争优势了;最后,这个速度和市场发展的速度大致相当,可以留足够的空间给竞争对手——如果没有竞争对手,企业就没有进步的空间了。

公司发展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趋势

最近,金建祥在省委党校讲课,主题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员”。他聊得最多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企业技术决策的核心人员除了要清楚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外,还应该思考公司的未来市场在哪里、未来的用户需求是什么、“这些都比技术重要。如果不顾市场需求,搞出一个没人需要的‘好东西’,很可能会把公司弄垮的。”

2005年,中控把战略重心从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和大项目。当时这个战略决策,在中控内部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做中小企业项目当时增长势头很好;而中控几乎不具备做大型项目的任何条件——高端产品还没有成熟、销售人员几乎没有面对高端客户的经验、工程实施能力不足……把资源投入到大型项目上,很可能血本无归。

但金建祥还是觉得没有别的路可走:中国经济最初的发展,是靠粗放式的增长,靠大量民营企业的投资,不顾环保、资源消耗,这种增长是难以持续的。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什么?显然是强调节能环保、规模效益,其结果必然是企业越来越大,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公司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现在看来,这样的决策是对的。

企业家还要懂得政治和经济

金建祥不反对柳传志“在商言商”的说法,因为作为一名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首先是把企业搞好。不过,他也认为,企业家不仅仅是企业家,还要懂得政治和经济。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控业绩首次出现零增长。但金建祥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表现得非常乐观:“我们只要熬过一年就可以。”乐观来自于他对局面的判断——政府肯定会出台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经济发展,只有靠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爆发于欧美的金融危机让出口大幅增长没有可能,消费的增长又很稳定,所以只能靠投资——工业控制的市场大小和投资直接相关。后来,“4万亿”来了,中控迎来了三年多的高速增长期。“现在,不会靠投资来拉动经济。所以再怎么努力,拿更多的订单是困难的,公司的要求是先把钱给要回来,现金为王。”

为了让自己可以对局势有更多的理解,金建祥爱读书、听课,最近则是迷上了看一些和财经、资本、历史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它们分享了很多好东西,我就一直在纳闷,它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我也在想,我们公司是不是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公众号。”

不过,作为企业家,金建祥更羡慕敢于说“自己什么都不懂”的马云。“从技术到管理再到战略决策,我什么都懂一些,这在企业创业期,可能对企业发展有利,但到后期就不利了。”领导比下属懂,下属就不敢决策,不敢承担责任。金建祥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即使是研发问题的细节,有人来请示我,我也愿意做指示,有时候,还很有点成就感。但这是不健康的,因为我说了,别人就不敢发表意见了。”他说,这也是他想提前退休的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虽然金建祥对工业控制这个行当有“怨言”——“在客户、在供应方,甚至在员工面前,我都是弱势者”——可是,他的女儿四年前却考进浙大控制系,成为金建祥的同行。他说这是海宝机器人的缘故!

对  话

Q:《杭州日报》

A:金建祥

Q:从学校出来到外面创业,这个转变大吗?

A:坦率说,这个转变非常大。很多教授可能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没做过公司,总认为我有技术,什么事情都干得成。其实真的办过公司,会发现,技术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公司对人的考验,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现在我经常开玩笑,我回浙大做老师算了,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Q:是因为企业家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A:在学校里做个教授,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在企业干,哪个人的脸色你可以不看?真的要把一个企业办好,四个字是少不了的——委曲求全。

政府手上资源很多;客户是上帝;供应方也不能得罪;同事,像我们中控,你说领导能强势吗?你敢强势吗?中控都是知识型员工,公司的价值,都体现在他们的脑子里。有时候想想,谁来哄我?

Q:但是你还是更喜欢做企业家?你以前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相比研究,更喜欢应用。

A:有得必有失,你要想明白。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领导一个企业,有一般教授、知识分子享受不到的乐趣;也要承担难以想象的压力,这就是公平。做企业家,你至少对整个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各种各样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公司能够健康发展,得到同行的肯定,得到用户的肯定,得到社会、政府的肯定,那也是令人高兴的。人的一辈子不长,能做一件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用户,解决几千人的就业问题,也是一种成就。

Q:对你个人来说呢,会有什么样的乐趣?

A:刚开始可能工作是乐趣,后来肯定不是乐趣了,每天那么多繁杂的事情,也说不上什么乐趣。因为工作和生活很难分开来。

Q:好像中控很久之前就在谋划上市。

A:我们还没有上市,关键是“出身”不好。早年跟浙大海纳有关系,要上市困难就会大一些。

Q:为什么想进入资本市场?

A:上市,一方面来源于小股东的压力,因为很多小股东非常希望通过上市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来源于做大的压力,想做大,不上市是不行的。毕竟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要靠企业自己滚大是比较慢的,靠资本运作,兼并收购某一个领域的优势企业则比较快。我们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上市,现在也有不急于上市的耐心,打算看看中国市场今后怎么变。

Q:你欣赏什么样的企业?

A:首先要有创新力,没有创新力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我认为阿里巴巴是个伟大的企业,因为它颠覆了商业的模式,尤其是零售业的模式。它基于新的网络技术,构建了新的商业模式。它第一个做,第一个做到这么大,它可以被称为伟大的企业。还有苹果、谷歌,也是伟大的企业。

接下去的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成为基业长青的企业。时代在变,技术在变,老百姓的需求在变,你的企业必须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始终引领行业的进步,不断地、更好地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企业就有可能实现基业长青。我想通用公司在这点上就是了不起的公司,作为一个传统的大公司,它就能不断地适应各种变化。

Q:你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

A:企业圈、学术圈,我没有什么关系不好的,但也没有关系特别好的。人与人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尤其跟下属,不能有小圈子,否则小圈子外面的人就感觉被你疏远了,所以就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Q:你欣赏的人是什么类型的呢?

A:历史上,欣赏的人就多了;当下则不太好说,说当下会有些压力。我还是比较欣赏有魄力、有能力的人。现在中国,有能力的人真不少,有魄力的人真少。要改变中国现状,没有点魄力,估计很难。

企业名片

中控集团始创于1993年3月,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涉及流程工业自动化、城市信息化、工程设计咨询、科教仪器、机器人、装备自动化、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目前拥有近4000名员工,2012年产值30多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