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同心结”

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同心结”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同心结”——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对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做了新的、系统的概括。“同心”源于“肝胆相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执政党与参政党“肝胆相照”的思想根源。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同心结”——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对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做了新的、系统的概括。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就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

认真学习以上论述,使我们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强化了对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关系的把握,明确了参政党及其成员自身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的新要求,也是十八大报告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我国政党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把这一新要求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的理解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体会和把握“同心”思想的精髓,而且有助于我们运用“同心”思想全面而切实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同心”,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和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它的形成和发展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着力解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式,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复兴。这些理论主张,同样表达了“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及其成员的心声和夙愿,因而自然会得到参政党及其成员的充分认同和由衷信仰。“同心”源于“肝胆相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执政党与参政党“肝胆相照”的思想根源。

“同德”,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符合中国国情,根植于中国社会,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因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改革创新自我完善,与时俱进,因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德者道之舍。”(《管子·心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包括参政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同德”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征程中,参政党将与执政党一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戮力前行。

“同向”,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认同和高举。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这三者在实践中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最鲜明指向,其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志士仁人深切憧憬、啼血追求的“中国梦”。但是,只有到了今天,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高扬起民族复兴的辉煌旗帜,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迈开坚定而自信的步伐向着梦想出发!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是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最近的时刻。“同向”,意味着志同道合,也蕴含着“互相监督”,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永不褪色,高高飘扬,所向披靡。

“同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胆探索、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奋力开辟并不断拓展的一条发展之路。可以说,当代中国的一切历史性成就和进步,都是通过这条道路取得的。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也必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成为包括参政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自愿抉择和自觉实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同行”意味着“长期共存”。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实践中,参政党一定会在执政党的英明领导下,与执政党通力合作,披荆斩棘,共同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对于参政党和执政党的关系而言,“同心”的实质,就是认同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可以说,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正是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夺取政权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依据所在,是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理由所在。而参政党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也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载体的。“同心”思想是指导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建设的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同心结”。参政党的使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但是,我认为,参政党及其成员同样存在着“能力不足的危险”,因此,作为参政党及其成员应该努力提高“同心”能力,大力加强自身的“优秀性”和“代表性”建设——这也正是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的实质要求。

“同心”能力,在目前至少应该包括: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政治把握能力,主要是指参政党及其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和选择的能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核心是在深刻认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参政议政能力,指参政党特别是参政党领导成员在多党合作制度规范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指参政党组织的领导者在参加国家政权、担负一定领导工作的时候和在担负参政党组织内部领导工作的时候履行职责的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指参政党组织特别是其领导者在与执政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候共同履行职责、发挥应有作用的能力,是参政党成员在参加国家政权时与执政党以及其他方面的同事共同做好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决定着民主党派及其成员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中国国情,认识中国道路,明确中国目标;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共产党的性质,认识共产党的主张,明确共产党的宗旨;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了解民主党派自身的定位,认识民主党派自身的任务,明确民主党派自身的功能。如果存在对上述情况的“不了解”、“不认识”、“不明确”,那么要做到“同心”,何其难也?这些能力还决定着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能否和怎样发挥应有的作用;决定着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在大是大非的严峻关头能否保持理智和清醒,与共产党同舟共济;决定着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能否真正成为共产党的诤友和畏友,提供真知灼见,促进事业健康发展。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那么要做到“同心”,从何谈起?何以见得?

“同心”能力建设关系到参政党及其成员自身的形象。“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许可爱,肯定无用。人们有理由看不起无用之人、无用的组织,无能之人、无能的组织不可能有良好的形象。

“同心”能力建设关系到参政党及其成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所作为,是否能够胜任,从而是否能够成为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的参与者和必要的建设者,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有为才能有位”,如果无所作为,那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有为”的前提是“有能”。

“同心”能力建设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是否巩固。可以说,民主党派及其成员是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基础。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代表着和联系着一定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因此,民主党派及其成员是否具有“同心”能力,不仅决定着其自身作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质量,而且决定着它所联系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作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坚实程度。只有具备高强的“同心”能力,才能使参政党及其成员同其所联系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一道成为执政党固若金汤的执政基础。

“同心”能力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逆成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所以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增强“同心”意识,提高“同心”能力,开展“同心”实践,这本身就是在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对于参政党及其成员来说,加强自身的“同心”能力建设,是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

我认为,加强“同心”能力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参政党及其成员的“代表性”建设;二是参政党及其成员的“优秀性”建设。“代表性”和“优秀性”本身即蕴含着“同心”能力的要素;“有心无力”或者“有力无心”,都谈不上“代表性”和“优秀性”。“代表性”是一个标识,它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优秀性”是一种品位,它具有说服力和向心力。从“代表性”和“优秀性”建设着手,参政党及其成员的“同心”能力建设是会取得进展和成效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参政党及其成员就必须提高“同心”能力,加强代表性和优秀性建设,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基本保障。

[2013年7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