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授的魅力

教授的魅力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教授的魅力听说北京大学曾经评选过“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其实,我觉得也不妨是“十一大教授”、“十五大教授”,或者相反,是“七大教授”、“九大教授”等,只要是“最受欢迎的”;又听说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曾经试图发起评选“最差教授”活动,名额只有一个——这是真正的“之最”。教授的博学实质上意味着他们总是具有“叩其两端”般地答问、释疑的诸多方法。教授的伟岸不意味着孤傲清高。

4.教授的魅力

听说北京大学曾经评选过“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其实,我觉得也不妨是“十一大教授”、“十五大教授”,或者相反,是“七大教授”、“九大教授”等,只要是“最受欢迎的”;又听说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曾经试图发起评选“最差教授”活动,名额只有一个——这是真正的“之最”。对于此等举措的起因、动机、目的、程序、标准和结果,我虽然尚未深究,但是持肯定态度——道理很简单:教授,应该成为高等院校上下左右评头品足的对象;教授,应该成为高等院校方方面面关注的焦点、议论的热点、行动的出发点、思考的兴奋点;教授,应该成为高等院校的独具魅力和独好风景……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毫无疑问,教授应该是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而且正如在一些场合有的人十分必要地补充的那样,应该是“正教授级高工”。这意味着,教授对于“设计”、“培育”人的灵魂负有更重要的责任,并且应该具有更充分的能力和更高超的手法;“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教授在这些方面,不仅使命神圣,而且当匠心独运。

对于学生而言,教授应该永远是一个值得解读的不解之谜:其缜密的逻辑无懈可击,其深邃的思想玄奥莫测,其渊博的学识取之不尽,其严谨的学风不容置疑。

对于学生而言,教授应该成为他们心目中真正崇拜的偶像:其崇高的人格蕴含着修养,其宽容的态度意味着理解,其优雅的举止彰显着美德,其风趣的谈吐印证着睿智。

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如此说来,“术业有专攻”的教授们自当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他们或“明智”,或“巧慧”,或“精细”,或“深沉”,或“庄重”,或“善辩”,以其坚实的学术修养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赢得人们的尊重、爱戴和崇仰。他们潜心治学,著书立说,长于创造,勇于开拓,不断地以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新观念启迪人们的智慧,解答人们的疑问,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由此,造就了高等院校校园内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借重、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浓重学术氛围;由此,高等院校便成为莘莘学子们所殷切向往的精神殿堂和深深眷恋的精神家园;由此,哺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功底扎实、素质过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适应性强的社会栋梁。

教授的博学不意味着无所不知。《论语·子路篇》中记载了孔子与他的学生樊迟的一个故事:“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无论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出于何种原因如此回答樊迟,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在种田种菜方面,孔子肯定不如“老农”、“老圃”;二是孔子敢于向他的学生坦然承认他对某些问题的无知。孔子毕竟是一位智者,正如他自己在教导仲由时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记得在一次结束课程的时候,为了与同学们“话别”,我曾不无幽默地说:有一本很流行的书,名为《中国可以说“不”!》。其所以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仅此书名便足以令曾经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心情豪迈。套用这种句式,我认为,“教授可以说‘不知道’”。尽管此时的心境未必是“风发”与“豪迈”的,但是正是在不断“格物致知”的过程中,才表现了教授作为探索者的魅力;正是在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场合,才表现了教授作为老实人的魅力。“学而不厌”同“诲人不倦”一样,都是教授应有的优秀品格。常言所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本意正是在于策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那种自诩为或表现为无所不知的“教授”,不仅其学识而且其品质也都是值得怀疑的。如果教授无所不知,那么科学研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了,因为科研就是探索未知。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事实上,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是虚怀若谷。教授不仅可以说“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这样才不至于自欺欺人、误人子弟,因而才更加可亲可敬,并且反映了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教授的博学实质上意味着他们总是具有“叩其两端”般地答问、释疑的诸多方法。

教授的自信不意味着刚愎自用。他们“每日三省”——始终以冷静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他们“见贤思齐”——总是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相互赏识——即使观点相左亦能彼此尊重。他们的自信,来源于水滴石穿的学术积累,来源于一丝不苟的学术探索,来源于自成一家的学术见地……思维混乱却希望被理解为“高深莫测”;语无伦次却希望被感觉为“不容辩驳”;缺乏常识却要表现得“满腹经纶”;“和尚撞钟”却要装扮成“大师布道”;本能地拒斥他人的观点,简单地否定坦率的批评:如此等等,都不能被视为自信,也与教授的品性不相适应。教授不妄自尊大,不固执己见;他们尊重实践,热爱真理,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此,他们的理论、学说、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教授应当像理解自己的艰辛一样理解同行的艰辛,像尊重自身的价值一样尊重同行的价值。他们不是“相轻”的“文人”,而是“相识”的“英雄”——黑格尔说:“人们要理解一个伟人的意义,本身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仆从眼中无英雄——倒不是英雄不是英雄,而是仆从不过是仆从。”

教授的伟岸不意味着孤傲清高。他们对于人情世态有着更丰富的感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因而他们更练达也更理智。他们懂得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懂得生命的底蕴和生活的内涵,因而他们更富有人文情怀和博爱精神。他们珍重自己,也珍重他人,更珍重学生,因而他们能够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热爱自然,热爱人类,为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们痛恨邪恶,反对敌对,以学者的良知和科学的理性呼唤、缔造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流于世俗,不逢迎势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圣贤之志,轻凡庸之利;既恪守崇高的人生信念,又代表淳朴的生活本真。

教授不是奸商,因而不尚投机取巧,尽管他对之了然于心。

教授不是政客,因而不屑结党营私,尽管他对之洞若观火。

教授以精彩充实的讲授赢得美誉,以深刻严整的著述结交知音

……

根据我的创意和设计,吉林大学法学院决定开设“法学院教授讲座”。该讲座设立的初衷,是实现教授与本科生的接触、交流与沟通,弥补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无暇主讲本科生课程对于教学双方均存在的缺憾,实现教授的科研水平和本科生的教学水平的双向互动与双重提升。其宗旨,则在于传播教授的学术思想,展示教授的学术风采,使学生真切感受教授的独特魅力。

上述思索和议论,盖由此事而生,仿古人之风,亦可将此文题为《法学院教授讲座纪事》。

[2002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