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优越的环境里,城市少年儿童面临着潜伏的成长危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用成人的幸福现去规划孩子的生活,可能使孩子更远离幸福,使他们养成不健全的人格。在家长看来,成龙意味着幸福,为了几十年后的幸福,牺牲孩子眼前的幸福是无所谓的。永远的人格教育——品质胜于一切某大学音乐系王教授,听说有个5岁的男孩钢琴弹得很好,就专程去探访,有心收为弟子。

在优越的环境里,城市少年儿童面临着潜伏的成长危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其说这种危机采自环境的优越,还不如说来自父母的教育不当。

用成人的幸福现去规划孩子的生活,可能使孩子更远离幸福,使他们养成不健全的人格。

中国人特别爱孩子,总希望孩于将来成龙。在家长看来,成龙意味着幸福,为了几十年后的幸福,牺牲孩子眼前的幸福是无所谓的。幸福是什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幸福的体验越少,将来对幸福的渴求越淡。成功是什么?总在接受成人的思维,将来他能理解成功吗?其实望子成龙先要教子成人,要教他们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优良的品格。

钱真能买到太阳吗?——莫让金钱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

不少城市少年从走出家门时起,就不是充当小学生的角色,而是充当高级消费者。父母是他们的银行,可作为他们无穷无尽的经济采源。

他们大部分消费花在对身体并无多大益处的零食上、对学习并无多大帮助的游戏上,甚至还有学生用钱请同学帮自己做作业。他们幼小的心灵已经被铜锈侵蚀,但他们却毫无知觉。

大连某幼儿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某日中午,阿姨照例为每个孩子打上饭莱。忽然有个小男孩伸出手指,在小桌面上点几下,拿出一元钱,说是给阿姨小费,一副“老板”、“大款”的气派。原来他父亲是一位公司经理,经常带他到酒楼吃饭。

家境富裕是好事,但因家境富裕而让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实在不是一件好事。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在孩子的理解水平不是很高时,大人的一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给他的成长带来障碍

给阿姨小费的小孩对钱的理解是不正确的,他不懂得挣钱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容易。他父亲是经理,有钱,谁能保证他以后也是经理。如果日后没有钱,他会积极地去挣钱吗?他会平静地面对有钱与没钱的反差吗?

有钱就不让孩子吃苦,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纵容孩子对钱的畸形的理解,不是好事情。广州某幼儿园有个四岁小男孩,逞强欺负一个小女孩,阿姨对他进行处罚,不让他晒太阳,小男孩竟然不屑地说:“不让我晒太阳,我就不晒,有什么稀罕的,我爸爸有的是钱,明天我要他给我买个太阳,我一个人晒。”

在这个小孩的意识里,钱已得到巨大的夸张,钱成了世界的主宰。老师在这个班上提一个问题:金钱与友情,你愿意选择哪一样?有个小孩大喊“我要金钱”,幼稚的声音非常可怕。没有友爱的世界是何等苍凉,自然现在的他们是没法体谅的,父母能解决他们一切的困难。由此可见,金钱对孩子的心灵的影响是多么可怕。我们做父母的就应及早醒悟:让孩子大手大脚花钱,并不是对他们的爱,而是在害他们,是在塑造一种“有钱就有一切”的畸形的价值观。事实上,做一个“吝啬”的父母并不可耻,让孩子崇尚劳动与创造,让孩子懂得珍视他人和自己的劳动创造的成果与财富,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负责。

明天如何能设想——不要给孩子增添心理负担

城市年轻的父母总是望子成龙,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忘记了,自己曾为少年时,不喜欢父母逼迫。星移斗转,他们为人父母,却开始逼迫孩子,且过分重视孩子的某种专项技能,忽视儿童的正常学习心理。

有位家长希望孩子学钢琴,便给小孩买回钢琴,每周请老师上四次课,付出报酬两百多元,诸如此类的投资可谓不厌其烦,但这都是一厢情愿,效果并不理想,还会给孩子心理上增添负担。

深圳市有位少年,不堪承受父母殷切的希望和沉重的压力,而跳楼自杀身亡。事件发生后,曾有许多家长对此感叹万千,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还是日复一日地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父母对孩子的极端宠爱,实际上是变态的爱、极其短视的爱。有些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受点劳苦。某校规定,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竟然有位家长,等儿子下课后,主动代儿子打扫卫生,老师多次制止都无用。另一位家长调侃:“这位家长可能失业了,想在这里谋份职业。”

对类似的事情,南京某幼儿园教师认为:“这已不是稀奇啦,家长对小孩的教育多是功利性的,每逢学校开展文艺活动,家长举双手赞成,简直是一呼百应,而一旦开展体育活动,则病假条特别多。”

这个怪圈,实在令人担心,今天我们忽视体魄锻炼,借病假逃避体育运动,说不定有那么一天,小孩长大后体质下降,真要开病假条待在家里。

其实家长的人格比语言对小孩的影响更为深远。家长怎样对人对事,要求小孩参与什么,不参与什么,家长的许多活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孩的身心,尽管小孩暂时还说不出所以然。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莫忘身教重于言教

现在有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极严,期望很高,而自己却松松垮垮,放任自流,缺乏上进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让孩子成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某小学生原在班上成绩属中上,其家长是特级麻将迷,他们家里是不挂牌的“麻将馆”,常年牌局不断。在这种环境下,小孩最初晚上还想看书,但由于打牌声的干扰,他几乎没心思看书,有时想早点休息,却常从梦中惊醒。寒窗苦读毕竟没有打麻将乐趣大,他开始在旁边观战,观摩麻将技法,后来逢到正好三缺一,他便成为替补队员。

等到他成绩直泻千里时,父母强迫他念书,可这时的强迫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成年人,家长都不能中断麻将活动,何况一个自制力很差的孩子呢?“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多么滑稽的教育意识。

永远的人格教育——品质胜于一切

某大学音乐系王教授,听说有个5岁的男孩钢琴弹得很好,就专程去探访,有心收为弟子。王教授一进门,孩子的父母忙不迭地让座倒茶,不料孩子却冷冷地发问:“你是什么人,来我家做什么?”

王教授和颜悦色地回答:“我是王爷爷,来听听你弹钢琴。”

小家伙脖子一歪说:“我为什么要给你弹琴?你瞧你那老不死的样儿!”

几句话呛得王教授满脸通红,嘴唇哆嗦,扭头就走。孩子父母极为尴尬,追到门口,再三道歉:“请您老息怒,这孩子娇惯得没个样子,您老别生气。”

王教授情绪稍微平静些说:“小孩子学艺要先学礼貌,不懂礼貌,不会做人,是无法走进艺术殿堂的。”男孩的话语冒着冰冷的寒气,如果是从父母身上感染的,那将很是可怕。父母人格本身有欠缺,他怎能教育好孩子呢?其实人格的完善是个漫长的过程,注重人格的自我完善,方能有效地把握孩子的全方位发展。

有这样一段对话,父亲问儿子:“让你拿苹果,你要哪一个,是大的还是小的?”

“我要大的。”

“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那个。”

孩子的话语没有半点虚假,在人格教育里,真心待人是必要的,但真心里更要有善,懂得谦让。如果孩子从内心深处要谦让别人,那他说选择小的那个,还会是撒谎吗?

(蔡泽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