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把握生活中的分寸

把握生活中的分寸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百年前,西方曾流传过这样一个带有几分幽默的故事:一艘轮船触礁后在海上漂泊,供给就要耗尽,还是不见其他船只的踪影。“分寸”几乎伏机于这一系列“转化”之中,鬼使神差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内涵。然而人们却不一定能够自发地产生高度重视分寸问题的自觉。从本质上看,在生活中掌握分寸是一个自律问题。

一百年前,西方曾流传过这样一个带有几分幽默的故事:

一艘轮船触礁后在海上漂泊,供给就要耗尽,还是不见其他船只的踪影。眼看着得救无望,人们不免着急。这时一个悲观的船员陷入了绝望之中,他惊恐万分,总是高声叫嚷:这一下子我们大家全完了,谁也活不成了,我们早晚都要被鱼吃掉,这样的话,“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然而这个悲观者一天要唠叨好几次,终于引起了公愤,被惹怒的众船员七手八脚把他丢进了大海,丢的时候还对他说,你先去被鱼吃掉吧!悲观者死后,这个面临危难的轮船并未得到预期的平静,这时又出现一位“乐观”者,接替了死去的悲观者的角色,重拾起喋喋不休的鼓噪,只不过他叫嚷的全是“乐观”的话题,比如他说,我们一定会得救的,因为我们还有几十块饼干,而一块饼干可以维持一个人一周的生命……众船员发现,听这种“乐观”的鼓噪更糟糕,于是一起动手,喊着一——二——三,把“乐观”者也丢进了大海。没有了那两个讨厌的家伙,人们静下心来想办法,最终轮船得救了。

这个上中学时听到的故事耐人寻味,时隔多年仍在心中镌铭不灭,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通过幽默的夸张,揭示出这样一个听后人人皆能接受、而不听则很难觉察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生活中存在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处理得好,能使生活和谐圆融;处理得不好,纵然不至于被“丢进大海”,也一定会导致不良结果,轻则受到訾议与诮骂,重则自损口碑或被他人抛弃。寻求这方面的实例无须在故纸堆中钩沉,现实的实例就数不胜数。台湾的评论家李敖先生,本来硕学敏感,思想深邃,才思飘逸,文字清丽,让人歆慕,然而自从李先生放言自己是“百年来中国写白话文之翘楚”之后,人们对他的美好评价就荡然无存了。真正的大智大贤心胸坦荡,爱才容物,偶露峥嵘也未尝不可,但要在分寸之内,像李敖那样自称第一,贬损他人,怎能不走向反面,怎能不大大降低自己的价值?聂耳在日本海的海滨戏水,本属正常娱乐活动,但他兴起,游向深处,就属过头,结果惜死于大海……

分寸,往往是生活长河上的一个分水岭,超越它,好与坏、善与恶、爱与恨、喜剧与悲剧就可能发生转化。比如,饮酒能转化为肝硬变,体育运动能转化为筋骨损伤,民事纠纷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狂欢能转化为灾祸……“分寸”几乎伏机于这一系列“转化”之中,鬼使神差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内涵。

即使在琐碎的生活中,“分寸”也是无所不在的:比如,炒菜,盐多了谓之咸,少了谓之淡;裁衣,尺寸大了谓之肥,小了谓之瘦;工作,做得太少了谓之懒,太多了谓之狂;男女之爱,为之过少谓之冷漠,为之过多谓之荒淫;父子母子之爱,少了谓之无情,多了谓之溺爱等等。

人生中最棘手的恐怕就是把握这些火候的问题了。然而人们却不一定能够自发地产生高度重视分寸问题的自觉。在许多场合,人们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准则率性而为的,已经形成习惯,要改也难。率性而为时,一般都只顾做,忽视了大脑应该适时发出中止命令的问题。电影《红菱艳》的女主角穿上舞鞋就像上满了发条,永无休止地跳舞,就是这一情形的写照。从本质上看,在生活中掌握分寸是一个自律问题。自律者,自我约束也。不善于自我约束的人一定是不懂生活的人,至少是不懂生活的真谛。这样的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总是多多益善,完全由生理机制指挥与调节自己的生活(生理欲望本身往往是没有限度的),他们忘记了人是有意志与意识的,凭借意志与意识同样可以对生活进行自我调节;将生理调节与自我调节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完美的人生,才能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爱因斯坦就是个自我意识极强的人,他有利用科学成果与名望聚财的条件,他却没有那样做,他说,每一件财富都是一个绊脚石。他被许多国民推荐为总统候选人,也许他真的有当选总统的机会,但他却婉言相却了。他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终生老老实实地蹲踞在“科学家”的角色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爱因斯坦风神才思,实属罕见,也许是我等为稻粱谋的小人物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效法他的精神,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忘形,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亦为之——这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王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