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祛除浮躁,非宁静无以致远

祛除浮躁,非宁静无以致远

时间:2022-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李嘉存对绘画,就是如此能静得下心来。诚然,一个浮躁的人是很难对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李嘉存坦言,作为一个从事舞台艺术的人,从事绘画还是有些常人不具备的优势的。戒“浮”应知“浮”之危害。“浮”的反义是“实”,最有力量地戒“浮”就是要实践、实干,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来。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大家都记得李嘉存曾经做过的这个广告,也似乎是从这里认识了一脸喜气的他。可是,作为艺术大师的李嘉存,他的故事却远非如此简单。

李嘉存,1954年出生,回族人。曾参演过《宰相刘罗锅》、《慈禧西行》、《人间灶王》、《雷雨》等剧目。师从相声名家高英培,表演过《武坠子》、《新编四郎探母》等优秀的作品。从艺30多年的他,不管去多远的地方拍戏,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一样都不能少。“我每天不管从多远的地儿回来,也不管多晚进门儿,洗去风尘后在这儿一站,画笔一拿,那感觉——哎,真是舒坦!画画已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李嘉存对绘画,就是如此能静得下心来。他还分别给自己的两个书斋取名为“三不斋”、“二吃堂”。“三不”指的是“不躁、不满、不油滑”,“二吃”指的是“吃苦、吃亏”。李嘉存说:“我的职业要求我必须得静得下心来。浮躁自满,东风来了跟东风走,西风起了随西风跑,那绝对不行,这就是所谓的定力。咱北京有句老话叫‘当天拜把兄弟,不知道自己是老几’,那就是躁。同时一个人要成功,还要甘心吃苦吃亏,我说的是甘心的,而不是不情愿的,那境界不一样。”

在李嘉存的书斋里有两幅书法是他的最爱,其中之一是朱熹的名句:“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忧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诚然,一个浮躁的人是很难对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演艺圈里有很多喜好书画的人,比如蓝天野、张金玲都是画花鸟的好手,郁钧剑、唐国强都酷爱书法,但像李嘉存对绘画痴迷到自费去中央美院专门学了一年画的还真很少。对此,李嘉存感到很自豪:“那是2001年,我突然想,既然自己喜欢画画,为什么不正儿八经地上学去呢?你不知道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因为没机会受正规教育,其实是想上学想疯了的。我多少有点名了,确实特别忙,要抽出大块儿的时间非常难,我夫人就鼓励我说,你都快五十的人了,该争取一下。”李嘉存所在的班共有20多人,他无疑成了“大哥”,而且还被老师安排坐在第一排。“我这么大岁数,顶着一光头坐那儿常让人看了想乐。最可笑的是我进校门,保安拦住我说李老师您找谁,我说不找谁我来上学,没人信,直到拿出学生证来验明正身”。

事实上,李嘉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师从著名国画家康宁先生。正因为他静得下心来,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在中央美术学院一年的时间,又相继从赵宁安、郭怡琮、郭石夫、张立辰那儿得到了系统的理论熏陶。当记者问否会因为他是名人而网开一面时,他立即摇头道:“才不会呢,我也常受到批评,只不过人家老师们都很有涵养,批评人的方式也很委婉。”一年的学习,对他的绘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得到名家的认可,李嘉存的画还成了市场上不少人收藏的目标。比如他一个4尺对裁的《大吉图》在兰州一个拍卖会上被人以28000元买下。

2004年李嘉存本打算办一个个人画展,算是对50岁的自己丹青生涯的一个回顾,但后来还是改了主意:“等我再成熟点再说吧。”

李嘉存坦言,作为一个从事舞台艺术的人,从事绘画还是有些常人不具备的优势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并不隔理呀,这道理是一样的,我个人理解就是俩字:松弛。真正的放松,那是一种境界。我虽然说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后来想认真作画还是出于对表演艺术的尊重。随着自己有点名气了,我越发感到充电的重要性,就像一个在台上讲故事的人,如果你知道的故事还不如台下的人多,你怎么讲给别人听啊,那不闹笑话吗?根本压不住台。”

当下文艺界中,李嘉存能有如此平和放松的心境,这是极其可贵的。也正因此,他的绘画从“吃嘛嘛香”到了“画嘛嘛像”。

感悟与心得……

戒“浮”应知“浮”之危害。因“浮”误国的先例古已有之,从纸上谈兵的赵括,到言过其实的马谡,其悲剧都是太浮,天马行空,好大喜功,手上无能,脚下浮空。古人云:“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忧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是为至诚告诫。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各行各业的竞争,国内国外的竞争,需要步步踏实,一步踩空就要跌跤,吃败仗。

戒“浮”应该戒“私”,就是要排除私心杂念,真正做到荣辱不惊。荣辱不惊,才可能有平静的心态,冷静地分析思考问题,沉下心来解决问题。

“浮”的反义是“实”,最有力量地戒“浮”就是要实践、实干,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