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于仲达著作

于仲达著作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坚守与突围》该书文字里挣扎着一个觉醒的“我”,那就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要干什么?”《北大偷学记》该书讲述一名民间学人,前后三年时间先后在北大中文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旁听的故事。庄子所主张的“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道不离于日常生活。

《坚守与突围》(写于2003、2004年间,已出版)

该书文字里挣扎着一个觉醒的“我”,那就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要干什么?”在这个视上帝如无物的国度里,我用文字试图打捞那些正在沦落的事物,试图拯救虚无,表达对灵魂的忧虑,流露出浓郁的人文情怀,不停地走,一个人肩着寒冷和虚无的孤独,仿佛看见了鲁迅笔下的过客的背影,反抗着一个荒谬的时代。

用网友的话来说,从《困境中的囚徒》《铁屋中的呐喊》到《精神的守望者》《灾变社会中知识分子的责任》等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余杰铁屋中的呐喊者,一个在鲁迅绝望中的绝望者,一个在摩罗的思想里的思想者,一个敏感,脆弱,压抑,挣扎着急于浮出水面的灵魂。

《暗夜里的过客》(个人日记,写于2001年至2007年去北京以前)

该书叙写了我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有我的挣扎、思考、煎熬与反抗,也有觉醒“个体”的痛苦与醒觉,当然,更重要的也有解剖之思和信仰之思。是我最为看重的生活之思和生命之思。

《暗河上的精神求索》(写于2013、2014年间,未出版)

该书以感悟的方式,对当代(50后、60后和70后)颇具鲁迅气质的学者和作家进行一种散点透视,是文学史、思想史的一次有趣的求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知识结构、生存体验和精神诉求,基于对现实的不同思考,关注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作者被后鲁迅时代的沉重话题缠绕着,以此为鲜明的问题意识,与之形成对话。解读之中,作者用阅读和谛听的方式和世界对话,用默祷和歌吟的方式和学者、作家相遇,与之灵魂猝然相遇,不断地战栗与苏醒,经过了漫长的幽暗、践踏,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除了重复鲁迅式的沉郁、悲怆、孤峭和寒郁以外,能否寻找精神的另一种可能,即走向信仰?能否从压抑的文明和人性中超越出来?

作者从那些直面现实和不断抗争的知识群落里,提炼着今天有参照意味的因子,解剖他们的精神困境,旨在于此激活自身的思考,无数悲怆的灵魂被重新唤起了,游荡在今人的思绪里。全书沉痛,在鲁迅的长影和当下的风雨中追问,折射着知识分子坦然、创痛和求索。

《北大偷学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该书讲述一名民间学人,前后三年时间先后在北大中文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旁听的故事。期间先后偷学了钱理群、陈平原、叶曼、吴晓东、圣玄法师、王博、曹文轩等18位北大名师,练就了学术上的十八般武艺。北大深厚的文化氛围让作者在精神上真正立了自己,回归到清静的本心,恢复了心灵的柔软。该书详细记录了这18位学者的讲座风格,展现了这些北大学者的风采。

《生命的菩提》 (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

该书是2007年初步习禅心得,乃野狐禅也。

最初接触禅宗,是因为迷茫,因为无助。阅读《坛经》的过程,是一个渐渐清晰、渐渐安定的过程。最初与佛经的相遇,从《坛经》开始,最初的心得,也从《坛经》开始。因此,我对这本书有独特的情感。感谢奇妙的因缘,想保留最初相遇时的惊喜。在庸常的日子里,我有了一点定力,那些最初的喜悦,如此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这一点。

有人认为,学禅就是一味口头滑利以机锋转语为禅机,奉公案妙偈为圭臬,把几句古人话语拿来装点门面,逢人就读玄说妙,逞口舌之能以自得,吓唬他人。其实是错。没有历经“时时勤拂拭”的打磨又何以证悟“本来无一物”的气象?未见性人,明明心中是非迭起,心随境转,却说什么“本来无一物”,鹦鹉学舌!法本无法,方便而设,若不应机,良药亦毒。《坛经》中六祖多次批评人们着相修行,其实是纠偏,不能错误理解成不做休心息念的观照工夫乃速成。

《问道北大》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版)

《北大偷学记》2011年出版后,收到部分读者来信,赞誉者有之,建议者有之,有的读者认为《北大偷学记》语境不够全面,背景欠完整,还有读者说写北大教授的多,自己的东西少等,有些道理。最初写《北大偷学记》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也没有想那么多,原书的编辑删除了我的心得,主要以北大教授为主,现在看来有些遗憾。

该书是我听课几年,品评北大教授,人生思考的一份精神档案,是对他们的认识加深的过程,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为读者和学生们展示我眼中的北大教授的过程,更多的是传承了不少大学者的知识与思想,如语录和引用,是一种听课实录与传递学识、智慧之光、诗意人生的一种方式。此举主要为深度普及国学。写作该书,目的给后来青年学习提供一点参考。如果这个目的达到了,付出也就值得了。

《简单就好》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该书是对《菜根谭》的解读。

《菜根谭》的生命智慧,是建立在对世界的通透的认识之上。之所以现代人会如此喜欢它们,有它的原因。很多人回到中国古代的智慧中去寻找思考的方式,生活的方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是人们能从书中看到一些东西,能够让人修养身心,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能让人产生一种平和之气,甚至会觉得有一种精神的逍遥,或者是内心的平静。

我从禅宗的视角来解读,书中不仅有至真至纯的说理性文字,更选取了许多富有哲理的佛禅小故事,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相信读过之后会对自己的人生也有独到的见解。该书从中国传统文化根源出发,探究人文精神、生存体悟与生活睿智,诠释人生主题,在轻松的禅境中,以思辨的方式体悟人生的大智大慧。

《庄子禅解》 (线装书局2015年版)

该书是对庄子内七篇哲学的生命解读。

庄子说,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庄子所主张的“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工夫,只需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运水搬柴,着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鲁迅经典论述》 (鲁迅著作中精彩言论的分类编选,编于2014年,未出版)

为什么编选这样一本书?其实,我有感于某些“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和不“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对于鲁迅的简化与拔高。

《一个人的鲁迅》(关于鲁迅的随笔,写于2003年至2009年之间,未出版)

《在北大听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即出版)

《在北大听文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即出版)

《鲁迅心证》(著述,未出版)

《亮起一盏心灯》(禅宗随笔,待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