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放下也是一种得到

放下也是一种得到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句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放下不等同于放弃,更不是要你四大皆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一种对外部事物进退取舍、轻重缓急的把握。李连杰放下以后,并没有感到损失或心痛,而是从中获得了快乐。放下不是逃避生活的压力,而是尊重生命、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的心态对事。

有句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缩手的又有几人?

通俗地说,放下很难,世人都有太多的牵挂。可是真正放下后,你会发觉所有的纠结与烦心反而可以转换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不等同于放弃,更不是要你四大皆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一种对外部事物进退取舍、轻重缓急的把握。

李连杰北大演讲时的情形,至今我依然记得。他在演讲中简单分享了人生的经历,谈到了人生观发生的巨大变化。

李连杰从17岁开始拍《少林寺》,成名很早。20世纪80年代他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自我为中心、自我膨胀、自我痛苦的阶段,曾经为自己的名、利、物质而奋斗多年。早在1982年,突然有一个人拿了600万元的支票给他,要他拍两部电影。他说:“自我中心逐渐地膨胀,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来看世界,对社会、对老师、对长辈,对很多东西都觉得不公平,觉得你们对我不公平,真的,在19岁以后,一直到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全部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不满,但是不敢表现,不敢讲,因为讲了以后会挨批评。”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李连杰开始思考,开始改变自我中心的思想。“我不习惯站在某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我喜欢在两边晃来晃去……如果太自我为中心,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就会有很多痛苦,抛掉自我中心的时候,就会非常快乐。”

其实,早在1997年的时候他就想退休,因为他发现,物质不能满足他心灵上的要求。他发现:“周围的人也不是,我有很多很穷的朋友,有很多非常富有的朋友,非常非常富有,但是他们也痛苦。”李连杰觉得,在某一个阶段物质是相当重要,没有这个东西,就不能专心读书,不能专心地照顾家庭,不能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但是跨过那个阶段以后,就是本质不变、量在变了。钱和物质并不能使每一个人开心,欲望又是无止境的。

再后来,他拍摄《霍元甲》的时候,就告诉人说:“武力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够征服别人的肉体,但永远征服不了别人的心,只有爱。真的,只有爱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个人类的心灵。”

他觉得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就是幸福、快乐。人是生活在人群里的,在人群里就需要关心、爱和付出。他决定40岁前为家庭,接下来就是回馈社会。他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演艺圈是个大染缸,佛法讲的是出世法,但却能指导世间法,我在大染缸里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就是在修行,拍电影和修行佛法是能互相配合的。”

2008年12月,李连杰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次,李连杰的身份,已经从武术家、电影明星变成了慈善家。

李连杰放下以后,并没有感到损失或心痛,而是从中获得了快乐。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来是爬到山顶看风景的,可是身上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包袱,就会越爬越累,就连欣赏沿途景色的心情也会荡然无存。因此,“放下”的意义,绝对不是悲观、消极、厌世或逃避现实;而是为了追求人生真谛,离苦得乐,而放下个人眼前的忧悲苦恼,抛弃短暂的物质享受,实现自己转苦为乐的目的。

学会放下,可以使负重的人生得到暂时的休息,摆脱欲望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在一种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份超越,一份执着和一份自信。经历过人生风雨后才发现,很多东西还是放下了好,紧拽在手里也是徒劳。

人总是这样,总是希望拥有一切,似乎拥有的越多,就越快乐。可是,突然有一天,忽然觉悟:所有的烦恼、困扰、忧郁、纠结、无奈,都是因为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着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失去了一切本源的快乐。这时就需要有点放下的精神。放下不是逃避生活的压力,而是尊重生命、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反而会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