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二歲公元六五一年

五二歲公元六五一年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二歲 公元六五一年  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譜主事略玄奘五十二歲,在慈恩寺譯經。案《俱舍論》于永徽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譯畢,故玄奘在這一年報智光書云“其《俱舍》、《正理》見譯未周,今年必了”。《開元録》著録年月與玄奘致函相合,故知《開元録》所載譯經的年月頗確,是以爲據。“然回教來華,當在七六二年至八五一年之間”。大乘燈疑于是年從玄奘受具足戒。

五二歲 公元六五一年  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

譜主事略

玄奘五十二歲,在慈恩寺譯經。正月初八日壬寅,瀛州刺史賈敦頤、生平詳《舊書》一八五上“良吏”,《新書》一九七“循吏”。蒲州刺史李道裕、生平見《新書》九九附《李大亮傳》。穀州刺史杜正倫、生平詳《舊書》七〇、《新書》一〇六本傳。恒州刺史蕭鋭生平詳《舊書》六三附《蕭瑀傳》。“因朝集在京,公事之暇”,請玄奘爲受菩薩戒,並爲之廣説菩薩行法。《慈恩傳》七。

正月九日,譯大乘《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一卷,大乘光筆受。《開元録》八。

正月二十三日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六月二十九日畢,大乘光等筆受。《開元録》八:“是大集第十三分與舊《方廣十輪》同本。”略名《地藏十輪經》,相傳係釋迦牟尼應地藏菩薩之問而説所謂十種佛輪(力)的經文。

四月五日譯衆賢《阿毘達磨顯宗論》四十卷,至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畢,慧朗、嘉尚等筆受。《開元録》八。案玄奘在永徽、顯慶年間所譯以《俱舍論》及其有關有部的諸論典爲中心,因俱舍學説關係到有部的各種毘曇,故同時譯出,企圖窮源竟委地給以解決。《顯宗論》一名《光三摩耶論》,爲顯揚其反對《俱舍論》而著《順正理論》的宗教哲學論典。玄奘與《俱舍論》同時譯出,以供正反兩方面的參考。《宋僧傳》四:“釋嘉尚,勤在進修,務於翻譯,遠棲心於奘三藏門,久稽考《瑜伽師地》、《佛地論》旨,《成唯識論》深得義趣,隨奘於玉華宫譯《大般若經》,充證義綴文,多能傑出。”

五月十日譯世親《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一卷,元瑜等筆受。《開元録》八,未載年月,疑與《阿毘達磨俱舍論》同時譯出,故定爲五月十日。案《俱舍論》總結小乘毘曇之學,據《婆藪槃豆傳》、圓暉《俱舍頌疏》,世親自罽賓學成歸國後講《毘婆沙》,日輯一頌,後造長行,便成《俱舍》,本頌凡六百頌,但以其文義幽深,世親又作論以疏解之。此與真諦譯《俱舍論偈》一卷同本。

同時又譯《阿毘達磨俱舍論》三十卷,于五年七月二十七日畢,元瑜筆受。《開元録》八:“《阿毘達磨俱舍論》三十卷,見《内典録》,世親造,第二出,與真諦出者同本,永徽二年五月十日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内典録》七與《大周刊定衆經目録》十作顯慶年於宫中譯,誤。案《俱舍論》于永徽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譯畢,故玄奘在這一年報智光書云“其《俱舍》、《正理》見譯未周,今年必了”。《開元録》著録年月與玄奘致函相合,故知《開元録》所載譯經的年月頗確,是以爲據。又案《論》即爲放釋《本頌》者,與真諦譯《阿毘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同本。真諦所譯稱舊俱舍,玄奘所譯,名新俱舍。

閏九月五日譯世親《大乘成業論》一卷,大乘光筆受。據《開元録》八、《内典録》六與《大周刊定衆經目録》六云貞觀二十二年譯,誤。第二出,與《業成就論》同本。此論闡明瑜伽行宗的“愛非愛緣起説”。

有關人物與大事

禪宗北宗神秀的嗣法弟子普寂生。《宋僧傳》九。

道宣于翻譯工作之餘,增修含注戒本並疏。

道信卒,年七十二,後杜正倫爲製碑文。《傳燈録》三、《續傳》二六。

大食與唐朝正式通使,《舊書》一九八《大食傳》:“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其王姓大食氏,名噉密莫未膩,自云有國已三十四年,歷三主矣。”《新書》二二一《大食傳》同,又見《舊書》四《本紀》及《唐會要》一〇〇。《通典》一九三:“大食國者大唐永徽中遣使朝貢,其國在波斯之西。”Marshall Broomhall著《中國與阿剌伯人關係之研究》:“書中所謂三主,當爲謨罕默德及二教主額卜白克爾與墨爾,而使者乃銜歐士茫教主之命。”(朱傑勤譯《中西文化交通史譯粹》頁八四,又詳Issac Mason《回回教入中國考》)也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之始。詳陳援庵先生《回回教傳入中國史略》。白壽彝《中國穆斯林的歷史傳統》:“651年8月25日即赫蚩拉31年1月2日哈里發的第一個使節在長安會見了唐高宗。從此伊斯蘭在中國逐漸流傳并發展起來。”(一九六一年《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案舊説如《明史》三三二《西域傳》、傅維麟《明書》一六七、朱一新《無邪堂答問》二、何喬遠《閩書》、夏夔《中西紀事》二、藍煦《天方正學》以及日本川柳狂堂《中國回教傳衍史》等作回教傳入我國遠在隋代或唐武德年間。據馬堅《古蘭經簡介》(頁三):“《古蘭經》是在二十三年之間(609—632)陸續零星啓示的”,則唐代貞觀初期伊斯蘭教實無從傳入,至早也應在貞觀後期與永徽年間,舊説之誤自不待言。陳漢章《中國回教史》據顧炎武《日知録》二九、杭世駿《通古堂文集》二五謂:“今考隋唐書並未見有中國回教行迹,于是中國人有合回回於回紇者,有以回回教爲回紇之摩尼教者。”認爲其始見於唐(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史學與地學》第一期)。陳登原據蘇萊曼《東遊記》記廣州事認爲“回教在華,從八五一年至一〇〇四年之間當已相當盛行”。“然回教來華,當在七六二年至八五一年之間”。(《國史舊聞》第二分册,頁八二)案伊斯蘭教最初傳入我國的年代,今雖不能確定,但從廣州、泉州伊斯蘭教先輩的墓葬遺跡與文獻記載相印證,當在唐初由海道傳入,至于正式記載,當以本年通使爲據。

正月,西突厥阿史阿賀魯擁衆西走,擊破乙毗射匱可汗,建牙于雙河、千泉,號沙鉢羅可汗,西域諸國多附之。《通鑑》一九九、《册府》九三七。十二月,西突厥處月部首領朱邪孤注殺唐使者,附于沙鉢羅可汗。《通鑑》一九九、《舊書》一〇九《契芯何力傳》。

九月三日廢玉華宫爲佛寺。《通鑑》一九九《唐紀》:“永徽二年九月癸巳廢玉華宫爲佛寺。”據《二十史朔閏表》,永徽二年九月辛卯朔,則癸巳應爲初三。《册府》五一作永徽二年八月廢玉華殿爲佛寺,然《唐會要》及《舊書》均謂九月,似《册府》誤,今從《通鑑》。

大乘燈疑于是年從玄奘受具足戒。《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上:“大乘燈者,愛州人也,梵名摩訶夜那鉢地已波……後隨唐使郯緒相逐入京,於慈恩寺三藏法師處受具戒,居京數載,頗覽經書,而思禮聖蹤,情契西極,遂持佛像,擕經論,既越南溟到師子國。過南印度,復届東天,與淨相隨詣中印度,先到那爛陀,次向金剛座,旋過薛舍離,後到俱尸國,禪師在俱尸城般湼槃寺而歸寂滅。”《大乘燈傳》未載受具年月,無旁文可資引證,姑編列于是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