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文艺名”的韵香

“以文艺名”的韵香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文艺名”的韵香延至清代,仍有不少女道士活跃于书画界,其中较为人瞩目的有侍莲、韵香等。另据时人记载,韵香在福慧双修庵中,与当地名流交往,颇有声名。临行时,顾皋向韵香告别。韵香深知此去一别可能永无相见之日,为此惆怅莫名,黯然神伤。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作出无力的抗争,时年49岁。韵香此时已在考虑后事,其年龄当已在四十岁左右。

“以文艺名”的韵香

延至清代,仍有不少女道士活跃于书画界,其中较为人瞩目的有侍莲、韵香等。侍莲,字修梅,号蕅香,又号瀞华道人。她生于无锡,修道之处在无锡城南香水榭。在清心修炼、冀求得道之余,她以作画习字、赋诗著文为事。长期的磨炼,使她的楷法兼得遒劲柔媚之功,诗词亦获同道颇多称许。

img53

韵香画墨兰扇面

据载,韵香擅书法,尤精楷书,初学《灵飞经》,中岁习刘墉,笔法古雅拙朴,有异常人。她的画品都是小幅、扇面。所画兰竹,寥寥数笔,清雅传神,得者视为佳品,求画者日众。惠山地区的地痞恶少也来求画索书,更有前来借钱者,庵主只得婉言谢绝。

韵香与江南才子顾皋意气相投,感情真挚。顾皋,字缄石,无锡张泾桥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第一名,钦点状元。初授官翰林院修撰,曾担任过贵州学政,后又任过顺天、浙江等地乡试主考官,最后官至户部左侍郎。顾皋性格平和,诗、文、书、画都达于上乘,因不满官场污浊,于道光八年(1828年)借口患病回到故乡无锡,从此闭门读书绘画,很少与人往来。他擅画兰、竹,无锡博物馆内藏有他的《竹石图》,画面幽娴、疏朗,明净挺拔,上有题诗。他与韵香既是画友,更是知音。他们常在清芬精舍品诗、评画,纵谈古今。韵香展纸画好墨兰,顾皋常提笔添竹数杆;韵香绘就翠竹,顾皋又在画上挥笔题诗。

韵香与顾皋合作的兰、竹,清新隽秀,刚劲挺拔,既能写意,又能传神。他们在一起研讨学问,纵谈人生,情真意切。

1801年顾皋中状元后,离开无锡赴京任职翰林院。临行时,顾皋向韵香告别。韵香深知此去一别可能永无相见之日,为此惆怅莫名,黯然神伤。她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一语不发,狠心诀别,只在心底里暗暗地祝祷:“今日送君行,盼君早日归……”。当时的世俗偏见、传统的道德观念,注定了他们可遇而不可亲的命运。

嘉庆九年(1804年),韵香请画家奚铁生作了一幅《空山听雨图》。她遍邀当时学者、诗人、书法家在图后题咏。最后在图上咏诗作词的有500多人,成为艺苑的一件珍品。谁知道光初年(1821年),无锡官僚孙尔准派人来向韵香借阅图册,骗到《空山听雨图》之后,迟迟不还,后来竟推说图遗失了。《空山听雨图》丢失后,韵香悲忿交加,终日郁郁寡欢。其时,更有一帮无赖大造韵香与顾皋之间的绯闻,常以污言秽语侮辱韵香,敲诈勒索,使韵香痛苦不堪。流言、诽谤、病魔、污辱,加上知音又远在天涯,韵香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作出无力的抗争,时年49岁。她死后,《空山听雨图》流落风尘30余载。同治三年(1864年),被无锡沈庭梧得到,将残册装订成三册。光绪三年(1877年)秋,叶兰台又补第四图,并画韵香肖像。同年,又装订成四册。此图又辗转到了无锡书画收藏家陶心华手中。1963年秋,陶将此四册补图捐献给了无锡博物馆。无锡博物馆还藏有韵香小品《墨兰图》和《绿烟图》。

清末崇明人施淑仪辑《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7引《听秋声馆词话》云:“女冠韵香能书、能画兰,貌己容为《空山听雨图》,梁山舟(同书)侍讲首题一诗,遂遍征名流题咏,享艳名二十余年。后因事自经死。”近人叶恭绰所著《遐庵谈艺录》中“清韵香《空山听雨图册》”条,对此事作了叙述:“清乾嘉间,锡山女冠韵香以文艺名,其时诸名下士多与往还,而孙平叔尔准为尤相得。韵香曾绘《空山听雨图》,广征时流题咏,为册者四。其后,孙平叔显达,畏招物议,使人赚取,韵香惭愤自杀。此四册遂散失。至同治年,辗转为先祖南雪公所得,甚宝爱之,为补第四图,并绘韵香小像于上。其后由先伯伯蘧公带至北京,复又失去。后归于徐积余(乃昌)。徐殁,闻归于锡山陶氏。向者,丁暗公(传靖)曾辑韵香遗事,为《福慧双修庵小记》。庵,即韵香所居也。”南雪公是叶恭绰的祖父叶衍兰,字兰台,号南雪,广东番禺人,曾官知府。他曾为《空山听雨图册》作序。序云:“此清微道人《空山听雨图》也。道人姓王氏……少为比丘尼,年十九,蓄发为女道士。尝请鹤渚山人(奚铁生)为作《空山听雨图》,一时名流题咏殆遍,前后至五百余家。道人择其尤者,刻成二卷,芳茂山人为之序。无何,图竟为人窃去,道人怅惘不已,因倩瑞写主人补写一图,续题亦数十家,乱后均散失。余访问数年,迄无知者。梁溪沈旭庭先后收得此图残册,成三巨册,珍惜不轻示人。光绪二年秋,秦临士同年觅得续图一册,邮寄至京,题作仅存十余页,因于旭庭所藏不无望蜀之想……次年春,三册一并归余……计自刘文清(墉)以下,共有九十余家。”又据清人麟庆所著《鸿雪因缘图说》中谈道:“嘉庆己巳(嘉庆十四年,1809年),舣舟惠山,访女道士王韵香于双修庵……询知余十九登进士,意甚欣然,面写墨兰以赠,寻留馔。自言近在卞玉京墓侧种梅百本,涅后将葬其旁。”韵香此时已在考虑后事,其年龄当已在四十岁左右。据此可推断她49岁时自杀的时间大概是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前后。

img54

韵香书法

近代常熟文士杨无恙也曾见过这帧《空山听雨图》。他还专门为此赋诗一首,以记感受:

杨枝一滴发兰苗,随分钟鱼未暇敲。才女凤毛名士鲫,空山诗卷薄牛腰。(杨无恙:《无恙后集》)

除了书画方面的才能外,韵香还工诗文。她著有《清芬精舍小记》三卷:上卷为诸家题跋,中卷《咏兰诗》106首,下卷《说竹》48则。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有此书嘉庆三十三年的刊本。

韵香的才情和处世态度不见容于当时社会。万般无奈之下,她选择了自缢身死一途。由于韵香生前曾“自写吴江枫影小照”,在其“为人所负,自尽”后,缪艺风发出了“吴江枫落,竟成语谶”的感叹(缪艺风:《藕香簃别钞》)。

道姑在诗词、书画上取得的成绩,文字记录并不甚多。她们在奏琴、下棋、度曲等方面的作为,由于不像诗词书画那样有实物留传后世,留下的影响更是绝无仅有。不过,从历史发展的一般情形言之,这种现象并不表明道姑在这几个领域里无所作为。

马凌虚是唐代圣武观的女道士,在道教经籍上并无记载,但因其有度曲、舞蹈等艺术才能,时任刑部侍郎的李史鱼在墓志铭上为她记了一笔:

黄冠之淑女曰凌虚,姓马氏,扶风人也……光彩可鉴,芬芳若兰。至于七盘长袖之能,三日遗音之妙,挥弦而鹤舞,吹竹而龙吟,度曲虽本于师资,余妍特禀于天与。吴妹心愧,韩娥色沮,岂惟专美东夏,驰声南国而已。(李史鱼撰:《大燕圣武观故女道士马凌虚墓志铭》,《道教金石略》第1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