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他对朋友好,对父母一定很好

他对朋友好,对父母一定很好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显然是不当类比,对朋友好与对父母好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同性。加里宁运用了恰当的类比,形象地阐述了工人和农民对国家的重要性,就像人的两只脚缺一不可,没有孰轻孰重之分。

“打比方”是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能将抽象的道理通过对比、类比变得通俗易懂。打比方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点,推出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点。不过,由于打比方、类比具有从个别到个别、从类到类的特征,它的结论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它的结论性质往往也不具有必然性,甚至稍不注意,类比就会出现逻辑谬误。

例如,有人说:“一个人对朋友好,对父母一定好。”这显然是不当类比,对朋友好与对父母好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同性。再比如,有人说“外科手术的大夫就像屠夫”,这种类比也很别扭,因为两者的行为根本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治病救人,后者则是屠宰牲畜,显然不是同类型的事物。类似的不正确的、不恰当的类比,在逻辑学上叫不当类比、类比失当,是一种逻辑谬误。

所谓不当类比,指的是将两种或多种看似属性相同但实际上有着本质差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对比,这就造成了类比失当。例如,有人说:“枪支和铁锤一样,都具有金属构件,都可以杀人,所以限制购买枪支却不限制购买铁锤是荒唐的。”

的确,枪支和铁锤具有某些共同特性,比如,都是金属、都是工具、都可以施暴,但这些共性在决定是否需要限制购买枪支时并非要害问题。实际上,限制购买枪支的根本原因是枪支很容易用于远距离、大规模杀人。显然,铁锤不具备这个特性。因此,拿铁锤和枪支做类比,得出的结论是不恰当的。因此,不能轻率地根据两个事物具有某些相同特性,就推出它们具有其他相同的特性,否则就很容易犯不当类比的谬误。

◎缺斤少两VS钟表误差

生活中,有些人胡搅蛮缠、生拉硬扯,将没有联系、不具有可比性的事物牵强地拉在一起做类比,目的是用诡辩的手法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待这类诡辩者,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应对呢?

某菜市场的肉摊前,卖肉的老板娘和顾客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顾客说:“老板娘,我买两斤肉,你给我一斤八两,还差二两呢!”

老板娘说:“你买块手表还有几秒钟的误差呢,两斤肉误差二两不是很正常吗?”

顾客说:“哪有你这样比的?钟表和猪肉是一回事吗?钟表也是论斤卖的吗?”

老板娘却笑呵呵地说:“行了行了,再给你这一小块,做人嘛,要大方点,斤斤计较会伤和气的!”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老板娘,她为缺斤短两、欺骗顾客精心制造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那个不合逻辑的类比。不过,顾客没有被这个谬误忽悠,进行了反击,老板娘见势不妙,马上转移话题打哈哈,又添一点肉给顾客以息事宁人。

虽然相似性是类比的生命,但有了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就可以进行类比。因为类比的过程是一个整合多种属性尤其是本质属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才是类比的关键,如果只是似是而非的特性,并不能成为类比的依据。因此,无论你是反驳不当类比,还是运用类比手法表达观点,都需要抓住类比中两个事物的本质特性,这样才能戳穿诡辩,同时也防止自己陷入逻辑谬误。

◎加里宁的类比

一位医生在朋友开的书店里闲逛,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了翻,然后问朋友:“这本书有趣吗?”

朋友说:“我没读过这本书,不知道是否有趣,如果你想看就拿去看吧!”

医生笑着说:“你是卖这些书的,怎么自己都没读过?”

朋友开玩笑地反问:“你给病人开药之前,会不会把每种药都尝一遍呢?”

“怎么可能呢?”医生疑惑地答道。

“那就对了,我卖书之前也没必要把每本书都读一遍啊!”朋友笑道。

在这里,医生的朋友抓住了“开药之前把每种药都尝一遍”与“卖书之前把每本书都读一遍”这两件事之间的相同特性,进行了一次正确而巧妙的类比,很好地回应了医生对他的质疑。可见,正确的类比可以让推导变得轻松许多,可以让你的观点充满说服力,在让论敌无言以对的同时,也让旁人大呼过瘾、拍手称快。

苏联的革命家加里宁在一次给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时,有个农民代表提问:“对苏维埃政府来说,是工人重要,还是农民重要?”加里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问话者:“对一个人来说,是左脚重要,还是右脚重要?”全场静默了几秒之后,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农民代表们都笑了。

加里宁运用了恰当的类比,形象地阐述了工人和农民对国家的重要性,就像人的两只脚缺一不可,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左脚和右脚”与“工人和农民”这两者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经过加里宁的类比、比拟和比喻,一个深奥的道理瞬间变得通俗易懂,还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增强了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正确的类比与比喻修辞手法有颇多相似之处,恰当的比喻能增强文章的文采,恰当的类比可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例如,在《论求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在这句话里,作者用恰当的类比论证了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学习求知的重要性。

虽说比喻修辞手法与类比论证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某些场合甚至可以通用,但两者毕竟是有区别的,从理论上来说,比喻修辞手法是根据两类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相同这个现象,进行打比方,它是一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说理方法,有助于加深人们的认识。类比论证则是根据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而推断出另一种属性也相同,可以由已知探求未知,提供新结论。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尤其是在严谨地推导时,一定要把握好类比论证的关键,找到类比事物相同的本质属性,以免陷入逻辑谬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