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这是例外,你懂吗

这是例外,你懂吗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采取诉诸规则以外的谬误,目的就在于取信于人,防止被人识破。违法了却说是一次例外,却不受惩罚,这种相互对立的双方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面对他人诉诸规则以外的谬误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举出一个反例,驳斥对方的逻辑谬误。“证明”这个词,此时是用来指建立毋庸置疑的事物,表示“检验”的意义。

你见过蹩脚的魔术师或拙劣的行骗者吗?他们最擅长的招法,就是在露马脚的时候说:“哦,这只是一个例外!”什么意思呢?他们的意思是,虽然他们偶尔露马脚了,但并不代表他们是坏人,也不代表他们的能力不行,更不代表他们是骗子。他们采取诉诸规则以外的谬误,目的就在于取信于人,防止被人识破。但作为一个理智的人,面对说法和做法不一致的人时,即便对方的某个行为真是例外,也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

◎失信只是一个例外

赵军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沉迷于游戏,自甘堕落。父母苦口婆心,说教了很多次,但赵军都无动于衷。最后,父母失望到了极点,决定断其财路,让他无法继续玩下去。

没有经济来源,就无法上网玩游戏,也没法购买装备。怎么办呢?赵军想到了找同学借钱,借了同学甲的钱,又去借同学乙的钱,还想去借同学丙的钱。可是,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只借钱却不还钱,怎么让人相信他呢?

当赵军向同学丙借钱时,同学丙说:“听说你借甲的钱没有还,是这样吗?”

“呵呵,是的,不过请相信我,这只是个例外,你知道的,我在学校里一直都很守信用,守信是我的做人原则,请相信我!”

“是吗?这只是一个例外吗?听说你借乙的钱也没还,有这回事吗?”

“哦哦,是吗?好像是,就算是吧,这也是个例外,我借你的东西从来都会准时还的,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吧……”

“好了,我还有事要忙,先挂了!”同学丙听不下去了,挂断了电话。

赵军在电话这头气愤地说:“不借就不借,啰唆那么多干吗!”

在这里,赵军犯了诉诸规则以外的逻辑谬误,他一方面强调自己是一个守信的人,并搬出大学时期守信的例子来佐证自己,一方面又用失信于人的行为破坏自己守信的形象。当被人指出其借钱不还、不守信用的时候,他却说那只是一个例外,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除了能欺骗自己,恐怕再也骗不了其他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了。

规则与例外,这原本就是一对矛盾。规则就是规则,例外就是破坏规则,破坏了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就像法律一样,违法就要受罚。违法了却说是一次例外,却不受惩罚,这种相互对立的双方不可能同时存在。

那么,违反规则会受到什么惩罚呢?很简单,毁坏了自己的声誉,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像赵军那样,再也借不到钱,这就是违反守信规则之后所受到的惩罚。当然,对于不重视个人声誉和形象的人来说,也许不会忌讳所谓的惩罚,但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是多么可悲。

◎例外只会反驳规则

在我们生活中,诉诸例外的表达方式很常见,例如,有人说:“从来没有一个虚构的人物,能够像巨星一样吸引他国的粉丝俱乐部。当然,福尔摩斯做到了,但他只是这一规则的例外。”这句话听上来没什么不妥,但细想一下,它真是一个低级谬误,因为典型例外的存在,早已否定了他那句“从来没有一个虚构的人物,能够像巨星一样吸引他国的粉丝俱乐部”,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方式,经常能浑然不知地骗过很多读者

当你意识到某个例外值得注意时,那就表示这项规则不该像平常那样适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例外是对规则的最有力的反驳。所以,面对他人诉诸规则以外的谬误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举出一个反例,驳斥对方的逻辑谬误。

甲说:“你永远无法找到关于伦敦以外的任何英国城镇的歌曲。”

乙说:“那《斯卡布罗集市》呢?”

甲说:“那是证明规则的例外。”

在这段对话中,甲的谬误在于改变语言的使用。“证明”这个词,此时是用来指建立毋庸置疑的事物,表示“检验”的意义。事物被“证明”以确立质量,这正是这个谬误带给我们的启示。例外是可以检验规则的,但如果你发现了有效的例外,那么就该用例外来反驳规则,而不是用来证明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