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毛泽东为求学而奋斗

毛泽东为求学而奋斗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毛泽东为求学而奋斗毛泽东艰辛苦读那两本小说的结果,使他多认识了很多生字;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便发现他读起来已经不像起初那样吃力。其中有一家,毛泽东梦寐以求地要成为它的学生。毛泽东告诉他自己的志向和困难,请求他借点钱。王氏深为毛泽东的勤奋和壮志所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三章 毛泽东为求学而奋斗

毛泽东艰辛苦读那两本小说的结果,使他多认识了很多生字;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便发现他读起来已经不像起初那样吃力。当他每日做他所憎恨的那些工作时,他想到那两本书中的故事。他常常梦想他能进入一家新学堂去读书,他认为在学堂里,比他这样偷偷的阅读会学得更多。这种令人心焉向之的梦想,在他脑子里静寂而神秘地孕育着。难道这真是空中楼阁的梦想吗?他愈是希望,愈是思索,就愈觉得这绝不是荒诞而不可能的事情。渐渐他就觉得事在必行,于是他开始设计和策划了。

当时清朝王朝已快要寿终正寝。国内的学校制度亦渐渐西化。人们称为“洋学堂”的学校,在全国各地正如雨后春笋似的纷纷出现。其中有一家,毛泽东梦寐以求地要成为它的学生。他下定决心要做“洋学生”了,这样的名字,最能投合他那意气风发的心意。

他不敢直接向父亲提出,但是这个想法,实已到了使他心神恍惚神魂颠倒的地步。有一天,不自觉地忽然脱口而出说:他要到一个大城市里进“洋学堂”。他父亲怔怔地惊愕了一阵子,然后说:“你要进学堂?真是痴心妄想!真是荒唐透顶!你也不好好地想一想,你能进什么学堂?小学吗?你这样牛高马大的人怎样能跟小孩子在一起念书?中学吗?你既没有读过小学,就不可能进中学。你简直是发神经病!”

毛泽东回答说:“我要进小学。”他父亲立刻报以一阵聒耳的大笑,仿佛表示不必再谈下去了。

这次大笑之后,父子两人很久都没有再说过话。可是毛泽东消磨在那古墓后面“自修室”的时间却愈来愈多了。但他的沉默却绝非如他父亲所想像的那样,已经心灰意冷,将他今后的全部生命用于家园的耕作之中。恰恰相反,这一段时间更是他殚精竭虑,作出义无反顾的决定。对于田间工作,以往他还有几分兴趣,现在则觉得这简直是牛马生涯,厌恶异常,除了打算到大城市,把这些工作抛诸脑后之外,他什么也不愿意想了。他的脑子里翻来覆去地盘算如何进学堂的问题。他只想到如何才能使他的想法成为事实,而对成功的可能性绝无半点疑虑。在那一段时间中,他父亲常常暗自庆幸:他的儿子居然轻易地接受了他合理的劝告了。

最后毛泽东终于想好了他的行动计划,决定进行他的第一个步骤来追寻他的自由。他拜访了几个亲戚和世交,请他们每人帮助少许学费,但却要求那些亲友不可告诉他的父亲。他的计划获得相当程度的成功(1)

口袋里有了钱之后,毛泽东获得更大的力量和信心。因此,他感到他必定能说服他的父亲同意他到城里去念书的计划。有一天晚上,全家围桌吃晚饭的时候,他突然单刀直入地宣布道:“我已经决定进东山学堂。”他的父亲为之瞠目结舌,愤怒地注视着他,一言不发。毛泽东继续说:“三日之内,我就要离家,前去上学。”

他父亲带着满脸狐疑的神色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毛泽东回答说。

“你得了上学而不用花钱的助学金了吗?还是今天早上中了彩票,忽然变成了百万富翁了呢?”他父亲嘲笑着说。

“你不必愁钱的问题。我决定不向你要一文钱;这就是我所要说的。”

他的父亲慢慢地站了起来,吸着他的长烟杆,离开了饭桌,考虑着事情的新转机。五分钟之后,他转了回来,毛泽东和家中其余的人都注视着他。他问道:“你有助学金吗?如果我不出钱,你怎能进东山学堂?我知道得很清楚,学生要进学堂必须缴学费和膳宿费。这些花费是很可观的。小王好几年来就想进学堂。可是他始终都未能如愿。很可惜,小学又不是官费的,都是为有钱的子弟而设,抱歉得很,绝不是为你这样的穷孩子而设的。”

毛泽东轻蔑地笑了一笑,说道:“请你不用担心这些事情,用不着你花钱。这得了吧?”

“什么?”他父亲带着忧伤的口吻说,“这怎么就得了。要是你离开了家,我就少了一个做活的人。你走了之后,谁帮我在田里做活呢?你说我不必花钱,可是你却忘了我须雇一个长工来代替你。孩子,你是知道的,我雇不起长工。”

毛泽东倒是不曾想到这个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他承认父亲的说法也算合情合理。那么,他现在怎么办呢?钱永远是一个问题,他感到十分伤脑筋。同时,他也觉得恼怒和下不了台,因为在这最后关头,父亲的机智竟胜过了他。他得花点时间来想一个解决的方法。最后他想到他们一位亲戚王季范。因为毛泽东曾经听说,王氏平日最喜协助有志青年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毛泽东告诉他自己的志向和困难,请求他借点钱。王氏深为毛泽东的勤奋和壮志所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毛泽东回家之后,又开始谈及关于大城市的事情。父亲忧愁地又重复了他前时的话,说不能让他走开,因为需要他在田里帮忙做活。

“雇一个长工需要多少钱?”毛泽东问道。

“每月至少一块钱,”父亲答道,“一年就是十二块。”

毛泽东一言不发地递给他父亲一个钱包,说道:“这里是十二块钱。我明天清早就要离家前往东山学堂。”

【注释】

(1)据李锐:《早年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记载,毛泽东求学得到私塾先生李漱清,表兄王季范、毛宇居和堂叔毛麓钟的支持和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