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永远保持尊重友善的态度

永远保持尊重友善的态度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尊重”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再次要尊重自己的单位。这尊重的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尊重是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是相互的,在你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也赢得别人的尊重。

●永远保持尊重友善的态度

正如赫本所言:“礼仪意味着友善。所以态度永远保持友善。”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重,是礼仪修养的核心思想。“礼”的意思是“尊重”,古人说:“礼者敬人也”。意思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一方面既要尊重别人,又要尊重自己。“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也就是要求尊敬之外还要善于表达。要做到会说话,每一句话都要注意场合,要应景。这也就是说做人做事不仅要有“礼”,而且还要有“仪”。“尊重”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还是茶、敬茶、敬香茶,都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

与人相处要以尊重为本。在这里尊重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尊重,首先要自尊。

自尊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尊自爱。没有自尊的人是没有地位的,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自尊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细节表现出来。一个拥有自尊的人首先自己要把自己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穿着得体,举止大方。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上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单位真正被人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只有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才会赢得尊重。

再次要尊重自己的单位。单位是我们倾注心血、完成事业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任何轻浮的言语和行为甚至是牢骚,都是对自己本身的轻视。

第二,要真诚地尊重交往的对象。

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是一个人的基本礼貌修养,人们常说“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尊重的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尊重是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是相互的,在你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也赢得别人的尊重。

从古至今大凡能够对别人温柔以待,与人为善的人都会成为人们尊重的对象。比如孔子及其弟子。圣人孔子一直以来都提倡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这些礼数被他的弟子传承,直到今天还一直为我们所传诵,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子的“三八二十三”与人为善典故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上街,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原来是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对卖布的大声喊:“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见状,就上前劝架,对买布者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谁知这人不服气:“要评理只有找渊博多识的孔子,只有他说了算。”颜回说:“好。你若错了怎么办?”买布的人说:“输上我的脑袋。你错了呢?”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服从,心里却一直想不通。事后,孔子开导他说:“我知道你以为我老糊涂了,可是,如果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帽子;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输的可是他的脑袋。你说帽子重要还是脑袋重要?”颜回恍然大悟:“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差之甚远,惭愧万分。”

◇“曾子避席”的尊师典故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我们这个社会不乏温情,但在冷漠成为一种防御习惯之后,人们似乎都变得有点“无情”。儒家讲“仁者爱人”,这启示人们要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点谅解和宽容,少一点苛求与责难;多一点悲天悯人的同情,少一点幸灾乐祸的冷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