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此路不通心态

此路不通心态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路不通心态张慧大学的专业是工业自动控制,这是中学时的理想——将来要做个工程师,他喜欢动手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喜欢与不同的人交往。张慧是幸运的,他在感受到心理困扰时,就开始了积极行动。

此路不通心态

张慧大学的专业是工业自动控制,这是中学时的理想——将来要做个工程师,他喜欢动手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喜欢与不同的人交往。大学毕业他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做的却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两年下来,张慧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专业,实在讨厌这种面对着机器挖空心思的“创造”;也不喜欢程序员这种被人描述为“蓬头垢面、衣冠不整、言语不清”、“如果早晨碰到一个程序员,那肯定是一夜没睡,而不是早起”的生存状态。张慧的妈妈是个医生,从出生起,就为培养他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而不懈努力,张慧从小到大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表。自张慧工作以来,他一直与自己的习惯做着“殊死”搏斗,这也是因为家庭传统的影响——无论如何做好工作是本分。

最近一段时间,张慧总想逃避做事,他觉得自己脑子里空空如也,思绪飘忽,写出的东西回头看不知所云。面对电脑,常常发呆不知在想什么,难以进入工作状态。他非常害怕自己的这种状态被同事发现,还要“强颜欢笑”……回到家里总是焦虑,觉得有很多工作做不完,把所有要做的事理出来,做好计划,就扔到一边,与自己玩起了“拖延”战术。

他除了忍受强烈的不安外,还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以后我做不动了怎么办?这行后浪推前浪的速度实在太快。他想彻底改变。

症状:做事极不开心,沮丧,担心未来,内心极度冲突。厌倦、抱怨、走投无路、绝望。

多发期: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出现,关键在于当事人有多大的悟性发现自己入错了行,或听到需要改变的内心声音。

诊断:很多时候必须承认,人生最基本的成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有人付钱。有时候,就是要否定前面走过的路,重新开始,有时还要从从前走过的路、在积累能力的过程中找到与内心声音合拍的东西。

张慧是幸运的,他在感受到心理困扰时,就开始了积极行动。起初他确实是入错了行,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适合做什么。他努力了解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果断”改换门庭。既然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如去做HR(人力资源)。张慧决定跳槽,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了HR部门的员工关系助理,可是很快他发现做HR与想象的大不相同,整天淹没在琐碎的事务中,基本上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百年老店的企业文化非常强势,自己只能适应。张慧想“难道HR的选择错了”?越想越害怕。这时,一个新的机会“拯救”了他,他参加了一次同行研讨会,和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经理相谈甚欢,他决定再次跳槽。这次很庆幸,张慧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公司的重要服务手段之一是面对企业客户做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供应商)服务,他得以在更多业务面施展自己所能,与更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应该说张慧最终找到了个性与工作的最佳契合点,这个“最佳”是动态的,还需要不断调整。

这里最重要的是必须发现问题的症结点,“入错行”是导致一些职业停滞的最大障碍,不可能用前面的招数去解决问题,只能绕过去,通过彻底转型达到目标。

破解之招——此路不通,另寻他途。

(1)想好要干什么,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助分析一下性格、个性特质等因素,以准确定位。专业人士包括职业顾问、心理咨询师、企业资深人力资源工作者等,记住是参考,不能轻信,主意还要自己拿。

(2)多花点时间重新定位好自己要做的事,将目前个人积累的东西做个清点,看其是否匹配,确定自己的最强项在哪里,充分了解自身的职业气质和职业能力,权衡以前工作经验所积累的职业含金量同未来从事新岗位预期收益的大小。

(3)拾遗补缺。怎么“补”,“补”什么,需要做性价比方面的分析,脱离实际状况的计划属于空想。

(4)行动并坚持。如果把转换本身当目的,常常会陷入职业停滞的常态,很危险了。

研究发现“自认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无法适应知识更新、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消极怠工、缺勤、离职倾向加剧……是职业停滞的现象”,对经理人来说,你的职业素养、经验通常都不会允许这种糟糕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而所谓阶段性停滞,是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问题,不会同时出现五种典型停滞。当认为自己身上出现了多种状况的时候,往往需要认真分析,找出真正的问题,不要被模糊不清的现象迷惑,实在分辨不出,应该找专业人士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