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权力影响力的社会心理依据

非权力影响力的社会心理依据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非权力影响力的社会心理依据领导者之所以能发挥其非权力影响力,除了社会分工的需要、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个体中存在着对领导的心理需要,这些心理需要的总和,构成了实现领导非权力影响力的社会心理依据。研究领导影响力的本质有助于理解影响力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差异性,也有助于领导影响力的获得、提升、保持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问题的解决。

四、非权力影响力的社会心理依据

领导者之所以能发挥其非权力影响力,除了社会分工的需要、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个体中存在着对领导的心理需要,这些心理需要的总和,构成了实现领导非权力影响力的社会心理依据。它们是人的趋利避害心理,对特定群体的归属心理,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

(一)人的趋利避害心理

人的趋利避害本性的进一步延伸是非权力影响力的本质体现。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之所以会发出影响力是为了实现组织、部门、岗位的目标。被领导者接受领导者发出的影响力分为自觉接受、被迫接受和排斥三种情况。如果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目标、信念、观点以及策略上趋同,被领导者就会自觉认同这种影响力。如果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目标、信念、观点以及策略的差异性占主导地位,则会在被领导者那里产生排斥心理,但是这种排斥心理能否变为实际的排斥行为取决于利弊得失,由此产生被迫接受或排斥影响力的行为。研究领导影响力的本质有助于理解影响力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差异性,也有助于领导影响力的获得、提升、保持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比如,有前瞻性的领导的影响力之所以较强,是因为人们都渴望有美好的未来;品质优良的人的影响力之所以较强,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避免受到伤害的趋向。

(二)对特定群体的归属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把人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爱的需要,也就是被人关心、接纳和欢迎的需要。第三个层次实际上说的是人具有归属心理,归属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渴望自己归属于一定的群体,成为某一群体中的一员并得到群体成员的关心与爱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无论什么人,都必然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只有在群体中,个人的才能才会得到发展和表现,同时,群体的其他成员才能以不同方式来满足个体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来说,这是社会的分工和协作。

(三)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

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类对于建立了功勋的领导者总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崇拜心理,并因崇拜而言听计从。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的领导,由于是渔猎的能手或战争中的英雄而被人们拥戴的,并且人们往往以自己的群体有这样的杰出人物当领导而自豪。正是由于人类存在着这种崇拜心理,使得被领导者愿意服从并追随那些杰出的领导者。

(四)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

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倾向,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倾向在群体行为中尤其显著,它可以促进社会的整合和发展。通过模仿,能使自己适应环境,得到好处,或产生一种满意感。

模仿虽然是人的一种本能倾向,但这种模仿并非是全方位的、无选择的模仿,而是对自己所倾向的、所希望的行为的模仿,即对行为表率的模仿。模仿达到内在的更深层次时,被称为认同。表明模仿者已经能够认识到模仿的那种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一种喜爱的情绪体验;通过模仿,使自己更能适应环境,更能融入社会群体之中。

(五)对别人的暗示心理

人们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常常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表情、眼神等多种手段,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这种方法通常被人们称为暗示。一般说来,暗示所起的作用,与暗示者的地位、威望有很大关系。对于领导者来说,如果自己在组织中间有很高的威信,其行为对被领导者们的暗示效应就会十分明显,所起到的影响力也就越大。所以,领导者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工作能力,通过暗示的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