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间概念随计时器而诞生

时间概念随计时器而诞生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时间概念随计时器而诞生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随着自身的发展和需要而逐步实现的,大约在5500年前,人类认为自己在这地球上生存了这么久,却不知道时间,实在可怕了。而时间并不会因为太阳下山而静止。最初出现的时钟,当时并没有分针,因为时间在那时不那么珍贵,并不需要精确计时。从那时起,计时器准确性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生活脚步愈来愈快,对正确计时的需求也相对增加。

1.时间概念随计时器而诞生

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随着自身的发展和需要而逐步实现的,大约在5500年前,人类认为自己在这地球上生存了这么久,却不知道时间,实在可怕了。于是,他们在地上插了一根木棍——精确一点说,这根木棍就是日晷指针——根据太阳的光和影来知道时间。人类接着发明日规,这是第一具可以移动的日晷,也是手表的老祖宗。

不过,利用阳光计时仍然有不便之处,那就是算不出晚上的时间。而时间并不会因为太阳下山而静止。有座日晷上面就刻着这样的一行文字:“没有阳光,就没有用处。”面对这项挑战,人类发明了第二代的计时装置——水钟、沙漏和计时蜡烛等,中国古代的“漏”就是一种根据水在容器中的消耗来计时的水钟。

最初出现的时钟,当时并没有分针,因为时间在那时不那么珍贵,并不需要精确计时。中世纪以前的印度,最小的时间单位是13分钟,刚好是米煮熟的时间。

工业化来临后,仔细计算有限资源的需求比以往迫切,计算时间的单位也就分得更细;时间的消逝感,也因为在钟面上出现不断转动的时针,而变得更具体。分钟在15世纪出现,把一个小时平均分成60分钟;接着在16世纪出现秒针,把一分钟又平均分成60秒。

但由于当时带动这些指针的发动机运转速度并不准确,所以,不管把计时单位分得多细,仍没有多大意义。在操纵器于14世纪发明之前,一般时钟每天平均误差约1000秒。接着,出现机械性能比较可靠的时钟,最初是钟摆式,后来出现由发条控制的钟表。不过,一直到了16世纪末,计时器机件的功能才出现重大突破,那是荷兰数学家海更斯把伽利略的发现应用到制表技术上,才使钟表的误差减到最低,一天大概只差10秒。

从那时起,计时器准确性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生活脚步愈来愈快,对正确计时的需求也相对增加。

如果不是人们要求分秒不差,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精准的计时器。由于生活愈来愈复杂,以及同时从事多样活动的需求愈来愈大,不知道正确时间的代价也随之提高。一年一年过去,时间变得愈来愈少,价值因而相对增加,人们在使用时也更为谨慎。在现代社会里,分分秒秒、时时刻刻,都要计算得清清楚楚,我们有必要比以前更精确地知道时间,因为迟到(或早到)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时间的计量精确度越来越高。并且,就像商品一样,它的价格也在上涨。因为时间的供应量固定不变,而时间的需求又不断增加,时间的“单值”也因此愈来愈高。价格上涨会鼓励人们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而资源愈是能够有效利用,它的价值愈高——包括时间在内。

因此,我们使每一小时和每一分钟变得更有意义,并以这种方法来“扩张”时间。当然,我们只有加速活动的进行,而不是加速时间的消逝。我们把一些活动转移到更为方便的时段里;在同一段时间内同时进行多项活动;寻找并购买能够使我们更为妥善利用时间的产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断求新求变的消费行为,已经成为时间匮之社会的一个标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