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力的决定因素

智力的决定因素

时间:2022-07-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力的决定因素人的智力的个体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遗传是父母的结构和机能特点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同时,高尔顿调查平民百姓的男性亲属中的名人,结果发现,大约4000人中才产生1个名人。由此证明个体的包括智力在内的心理属性与遗传因素有关。人们关于兽孩的观察研究,从反面证实了环境因素对智力形成的影响。结果,他们不仅缺乏正常人的智力,而且有着明显的兽性。

智力的决定因素

人的智力的个体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界历来存在着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之争。在长期的探索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可以有两种类型或来源,一种是来自父母,另一种是后天的各种人为的生物影响。遗传是父母的结构和机能特点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不同种系其遗传基因不同,即使生长在同一环境中,仍会按其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1969年詹森对8个国家100多项血缘与智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血缘与智力商数相关表

img4

续表:

img5

上表说明遗传关系越近,测得的智商相关也越高,遗传对智力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英国的心理学家高尔顿选取从1768年至1867年这百年期间英国历史上的名人,共选出977人,其中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接着,他调查这些名人的男性亲属,如同辈的兄弟、上辈的父母以及下辈的儿子,统计出他们中的名人数,共332人,其中有父亲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同时,高尔顿调查平民百姓的男性亲属中的名人,结果发现,大约4000人中才产生1个名人。由此证明“一般能力”与遗传因素有关。

高尔顿另外调查30家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这些家庭的子女中,也有艺术能力的有64%;他同时调查150家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这些家庭的子女中,也有艺术能力的仅占21%;著名作曲家巴赫家族中有60名音乐家,其中20名成就斐然;无独有偶,莫扎特家族中也有5名音乐家。由此证明“特殊能力”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高尔顿还研究80对双生子的资料,发现双生子相比普通兄弟姐妹在心理特点上更为相似。由此证明个体的包括智力在内的心理属性与遗传因素有关。

后天各种人为的生物因素对智力同样有极大的影响,胎儿的胎内环境很重要,母亲怀孕时营养是否充足,是否喝酒、吸烟,是否服用药物,尤其是吸毒等,都会直接影响婴儿的智力发展。细胞学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母亲的胎盘上的DNA含量远远低于一般人的平均值,而发育期间的DNA增加速度往往直接关系到细胞数目的增加。另外,分娩过程中婴儿头颅由于产钳使用不当受到损伤或产程过长而窒息等,也会严重损伤大脑,导致低能。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是指个体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大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小到个体居住的城市和家庭环境。一般来说,物质丰富而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物质贫乏而不良的生活环境,则会阻碍智力的发展。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被领养的儿童比留在孤儿院的儿童的智力发展要快,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

狭义的环境是针对教育而言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环境和与学生的能力、性格发展有关的环境。教育环境是环境因素中的主导力量,人们从学前、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同的阶段接受着不同的教育。教育总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人施加着系统的影响,它更直接地决定一个人能力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王安石在外婆家听说邻村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父母只字不识,他却能吟诗答对。还没有脱掉孩子气的王安石抱着好奇的心理去看个究竟。到了那个村,果然见到了方仲永,的确是一个比自己还小很多的孩子,王安石试着叫他吟一首诗,他脱口而出,果然有捷才,确实比一般的孩子聪明得多。此时村里正在晚炊,家家户户屋顶上已炊烟缭绕,王安石看到隔壁有一人在用柴刀劈树蔸,劈到下边怎么也劈不开,原来碰上了树结巴,王安石灵机一动,笑着对方仲永说:“我出一副对子的上联,你能对么?”小仲永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王安石说:“钝斧劈柴,三叉四丫,柴开节不开。”方仲永没有回答,眼睛滴溜溜转,突然看到厨房里正在切藕,他便随口应道:“快刀切藕,七孔八窍,藕断丝相连。”王安石一听,觉得确实对得好。这时村里已万家灯火了,王安石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一盏油灯,得到启发,便又出了一副谜联的上联:“白蛇过塘,头戴一顶红冠。”他将灯芯草比拟为白蛇,将盛油的灯盏比拟成一丘水塘,将熊熊的灯焰比作一顶红色的帽子,这个比拟很形象,王安石以为一定可以难住方仲永。谁知方仲永具有先天的禀赋,他眼观六路,四方搜索,想找到可以比似的物件,忽然发现木壁上星光点点,原来有一杆秤挂在那里,便立即对道:“青龙爬壁,身披万点金星。”这使王安石大吃了一惊,认为他的确是奇才。王安石问:“你在家里平日干什么活?”方仲永答道:“拾粪。”王安石又问:“你怎么不读书?”方仲永低着头,很久才说了一句:“我家没有钱请先生。”

事隔多年,到了庆历三年,王安石在科场高中,在淮南任签判,得暇衣锦还乡,回家看望祖母,又到柘岗探望舅氏和诸外兄弟,在山间小径上又遇见方仲永,王安石很远就和他打招呼,可是方仲永已不认识他了,只闪在一旁让路。王安石急步向前,攀着他的双肩说:“方仲永,你不认识我了吗”?只见方仲永木讷地看着他,很久才说:“老爷,我……”王安石赶紧说:“十年前我到过你家里,还对过对子呢?你现在在做什么?”方仲永似乎回忆不起来,只是说:“在家务农,打柴。”

离开方仲永之后,王安石不由感慨万端,觉得国家失去了一个可造就的人才,这就产生了以后写的那篇《伤仲永》。以后,他三十八岁任江东刑狱时,他在《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中,又一再强调培养人才的重要,都与他少年时代在外婆家两次遇见方仲永有关。

环境和教育对一个人智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年时的方仲永聪慧,能吟诗答对,有“神童”、“奇才”之称。步入青年期以后,由于缺少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慢慢变得木讷而平庸了。

人们关于兽孩的观察研究,从反面证实了环境因素对智力形成的影响。

世界各地已经先后发现数十个兽孩,其中包括狼孩、熊孩、猴孩、羊孩、牛孩、猪孩乃至豹孩等,他们的遗传因素与一般孩子并无多大差别,但是由于环境因素的特殊影响,他们的智力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结果,他们不仅缺乏正常人的智力,而且有着明显的兽性。

印度狼孩是兽孩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一个事例。1921年在印度一个人迹罕至的狼窝里发现两个女孩,小女孩约2~4岁,大女孩约8~9岁,后来分别被取名为阿玛拉和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们的日常生活习性竟和狼一般,用四肢着地走路,吃食生肉,昼伏夜出,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随后她们被带往一家孤儿院抚养。阿玛拉不到一年就不幸丧亡。卡玛拉经过两年的特种教育训练,方才学会两腿站立,4年仅学会6个单词,6年学会直立行走,7年学会40多个单词,用手吃饭,拿杯子喝水。直到8年之后约17岁去世的时候,她的智力也只相当于3岁小孩的水平。

个体实践活动

人的智力和能力与其后来实践密切相关,智力和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活动要求人具有相应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又给人提供了应用和锻炼智力和能力的机会,实践活动是人智力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当一个人从事某种实践活动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多种能力,这与他原有的能力水平将构成一个矛盾,人就是在解决矛盾中促进了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充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人使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他又进一步提出“科用累能”,即从事不同活动,不同职业积累不同能力,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越全面。即使一个人具有较高的天赋和良好的环境,也要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潜能才能得到挖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大,促使人形成和发展起多种能力。

大工业的诞生,发展了人们组织和从事工业劳动的能力;数字理论的发展,提高了人的计算、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印染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辨色能力和视觉能力的发展。音乐改善了人的听觉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与他所从事的活动呈正相关。所以说,遗传素质和环境教育对能力的发展作用,是在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