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庭温馨幸福全家

家庭温馨幸福全家

时间:2022-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家庭温馨幸福全家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致力于“中国人幸福观调查”。2011年2月该调查发布这一排序: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各个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家庭和谐”被评为第一位重要因素,“健康”位列第二,“子女教育”被列第三,“生活安全”列第四。2012年1月30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结果。

第一节 家庭温馨幸福全家

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致力于“中国人幸福观调查”。该调查从2009年底开始,在全国发展水平不一的24个城市对4800名居民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查组把受访者对19个影响个体幸福感的问题按照重要性评分进行排序。2011年2月该调查发布这一排序: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各个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家庭和谐”被评为第一位重要因素,“健康”位列第二,“子女教育”被列第三,“生活安全”列第四。城市规模越小,越重视“家庭和谐”。经济发达大城市的居民更加重视生活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物价)、生活质量和社会正义。研究还表明,结婚的人群幸福度高于非婚人士,同居的高于单身。[2]

国际知名的中国研究咨询集团——零点公司在2005年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调查。这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的2252名14~60岁的当地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受访居民对孩子的各种期望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家庭幸福”,获选率高达49.6%,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事业有成”和“有道德”,获选率分别为41.7%和38.7%。[3]

专家解释说,“家庭和谐”位居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因素之首,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相比而言更恋家;原因之二是越微观的层次对幸福感影响越直接,家庭就处在影响幸福因素的微观层面。

家庭缘何成为影响个人幸福最重要的因素?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今天的家庭是经过了杂婚(实为杂乱性关系)、血婚、伙婚几个阶段后才形成的“偶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中,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是最普遍的家庭形式。我国当代除了核心家庭,还存在单亲家庭、单身家庭、重组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非婚家庭等新的家庭形式。有社会学家把这些新的家庭形式统称为“非传统家庭模式”,而传统家庭模式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由夫妻、未成年子女和夫妻的父母组成)及扩大家庭(由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加上其他旁系亲属组成)。

家庭承担着性爱、繁衍、经济、教育、赡养等基本职能,所以,和谐温馨的家庭一般被认为具有夫妻和衷共济、互敬互爱,计划生育、子女健康成长,有正当职业、自食其力,孝敬父母、恪尽子职,家风民主、和睦相处,有家庭娱乐、无不良嗜好,敦亲睦邻、热心公益等特征。2012年1月30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家庭幸福感较高的人群特征是:而立之年、女性、有配偶、受教育程度高、夫妻性生活满意度高。影响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对作用大小,依次排列为:身心健康、与父母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4]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叫“幸福家庭”?这个问题如同“什么是幸福”一样,答案依人的主观感受而定,多样性和相对性是难免的。但温馨家庭标准的多样性,并不影响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然“家庭和谐”是影响个人幸福感的第一位因素,那么,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可以为所有家庭成员造就权重最大的幸福因子。

人是由群居动物演化而来,至今保持着社会化的生存状态。任何个人脱离社会群体将难以生存,但群己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生一大矛盾,也是一大挑战,因为个人都是以差异为前提来组成社会的。相互差异的个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随机共处,但要叫所有人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同其他人随机共处,践行真正意义上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分彼我,不准逃离,那将是一幅非常可怕的生存图景。动物和远古人类可以如此,现代人类绝无倒退到没有家庭的社会状态之任何可能性。

家庭对于个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也往往是我们缺乏深刻认识的。在笔者看来,家庭除了性爱、繁衍、经济、教育、赡养等基本职能,它还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差异性少、共同性多、包容性大且利益一致的生存空间。在家庭这个狭小但却属于自己的空间范围内,个人不再需要不停地与他人调和差异,不停地与他人协调利益冲突,不停地与他人缓和矛盾,他可以释放工作时间必须这样做而积累的紧张和疲倦,还可以与家人分享劳动所获,分享快乐和无拘无束的思想情感交流。这就是“港湾”对于个人的意义,它是劳作一天后停靠歇息的地方,是让自我自由舒展的空间,是和相亲相爱的人诉说衷肠的场所,是风浪中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之舟,是和这个世界上自认为差异性最小、包容性最大的人共同营建幸福生活的社会单元。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青年谈恋爱是在寻找那个自认为差异性最小但包容性最大的人,是在搜寻那个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愉悦的人,是在探获一个最容易同甘共苦、共建幸福的人。

早在1985年,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把十年禁锢中沉入深渊的性爱之谜突然间搅动到人们面前,人们在惊慌失措后被其主题所折服。2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人(估计是后辈们)在网上索读这篇小说。是啊,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在西方神话中,男人和女人其实是四只手足一个头两张脸的共同体,后来宙斯把他们从中间劈成两半。分开后的男人和女人注定会相互思念,他们因为思念而彼此寻找。找到遗失的另一半就互相伸出双手拥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如果不能找回从前的那一半,各处天涯的男女就会失魂落魄,寝食不安。那种找回另一半的强烈动力就是性爱。

性爱结出的两个幸福之果就是爱情和亲情。爱情对幸福的意义毋需赘言。据说爱情是人类迄今所能感受到的强度最大的属于健康性质的幸福,至于毒品带给人的快感,强度可能超过性爱,但它却是严重损害健康的“毒玫瑰”。亲情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最无私的一种感情,它带给人的幸福强度可能不抵爱情,但它的稳定性、持续性、可靠性、无私性、安全性是没有任何一种人类感情能与之相比的。人们常用“血浓于水”比喻亲情的牢不可破。爱情虽然甜蜜无比,直教人生死相许,但对幸福也会产生破坏性,造成无数人间悲剧。亲情却总是在人生最困顿、最迷茫、最艰难、最无助之时撑起倾斜的世界,重建坍塌的家园,一家人相濡以沫,共渡难关。家庭就是由人间最美好的两种感情——爱情和亲情共同黏接而成的“蓝色港湾”,它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理应是别的因素难以比肩的。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发明的最好的制度之一,没有这个制度,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没有这个制度,生物异性相吸的本能不会演化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类爱情;没有这个制度,人类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也无法因对子女的爱和担当而成为宇宙间最崇高、伟大和具有牺牲精神的物种;也许没有这个制度,人类特有的对同胞、对同类、对自然的大爱精神以及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家庭存在和演进了上万年,今天仍然是人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其实,中外都有家庭是第一位幸福因素的调查报道。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都可以找到显示结婚人群幸福度高于非婚人士,同居人群幸福度高于单身的调查研究。相反的调查结果却未曾见。难怪人们认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难怪人人都想有个家。一首《我想有个家》,不知打动了多少有家人和无家人的心灵。歌里唱道: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寻找我的家。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但是我一样渐渐地长大,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无法埋怨谁,一切只能靠自己。虽然你有家什么也不缺,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永远都说没有爱,整天不回家。相同的年纪,不同的心灵,让我拥有一个家。

台湾著名歌手潘美辰的唱法是通俗的,但歌词却道出深刻哲理,还委婉地提醒人们不要麻木了感受家庭幸福的神经。这首歌曾在1990年获得台湾第一届金曲奖和年度最佳歌曲奖。1991年2月,潘美辰携此曲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成为了台湾歌曲在大陆传唱最为广泛的经典歌曲之一。

没家的人不仅身体流浪,心灵也在漂泊,即便他天天扎在人堆里,孤独感、不安全感、无归宿感仍然会如影随形。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天天都在享受着家庭赐予的保护和温暖,却对这种保护和温暖不以为然,甚至是麻木不仁。不少人以“围城”效应为理由,总想从家里突围,到外面的世界里寻找精彩和新奇。当人们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之后,才真正理解家的意义,才倍加珍惜家的温馨。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爱情可以是蜜泉,也可能是毒药;亲情最温暖,也会冷若冰霜;家庭最可靠,也可能形同虚设。但我们相信,只要个人懂得珍惜和“经营”,您首先就会因为拥有爱情、亲情和家庭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至于金钱、房子、车子、权力、功名、职位等等身外之物,可以增加您的幸福,也可能于事无补,甚至于贬值您曾经拥有的爱情、亲情和家庭。所以,在一个向着幸福出发的国家里,个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经营”爱情、亲情和家庭这个最重要的微观方面,政府只能发挥价值观导向和法律规范等有限作用,个人才是缔结爱情、亲情和家庭的主角。要让爱情不酿成苦酒、亲情不变成冰霜、家庭永远是“港湾”,不仅需要生活的智慧,更需要生活的道德。生活的道德说一千道一万,离不开一个爱字。爱于我们中国人,是羞于多说而重于多做的,是耻于发泄而善于隐忍的,是用付出、成全、包容、托举谱写的最华美的乐章。只要爱在前面,幸福就会在后面紧紧相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