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本分人,行本分事

做本分人,行本分事

时间:2022-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做本分人,行本分事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那天偶然看书看到一条生活禅:“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原来人类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麻烦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一分平常心,没有做好本分事,更没有本分做人。茶是寺院里最最普通寻常的食品,而喝茶是寺院里边最最平常最最本分的行为,赵州和尚正是用“吃茶去”提醒人们要本本分分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而过程是由一件件的本分小事来组成的。

做本分人,行本分事

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

我总是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却百思不得其解。那天偶然看书看到一条生活禅:“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人类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麻烦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一分平常心,没有做好本分事,更没有本分做人。

上面提到的那句生活禅是唐代著名禅师赵州和尚的话。

当时,赵州和尚所在的道场是河北的柏林禅寺,那里正大力推行“生活禅”。赵州和尚有个著名的公案:吃茶去!相传每个到禅寺的人都来问禅师如何修禅,每次赵州和尚都是一句话:吃茶去!

根器很高的人当时就顿悟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茶是寺院里最最普通寻常的食品,而喝茶是寺院里边最最平常最最本分的行为,赵州和尚正是用“吃茶去”提醒人们要本本分分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其实,世上最美妙的东西就是你身边的事情,就是那些你现在就能做的、你自己一个人就可做好的小事情。

很多胸怀大志的人,认定自己生下来就是要做大事情的:我要成为大人物,建立大功业。但过于重视远大的目标往往会忽视过程,忽视身边最应该做好的平常的小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应该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而过程是由一件件的本分小事来组成的。有的时候不过分追求“有所得”,而是着眼于身边本分事,着眼于过程,最后反而能够有所得。

所有的事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你关心的,一类是你不关心的;而在所有关心的事情里边,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你能够影响的,即那些身边的本分事,你此时此刻就能做的事情;还有一类就是你无法影响的别人的事情。

好高骛远的人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关切的那个范围内,认为自己很能干,不屑去做小事,久而久之,就变成没有能力去做那些小事了,这也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

有同样两个下属,领导分配同样的小事情给他们做。他们中一个自视很高,不屑于做,做的时候耍小聪明,马马虎虎,敷衍完成任务。而另外一个呢,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之后还想老板有没有别的需求,预料到老板的下一步需求,并同时完成。

如果你是老板,你对谁的印象会好一点呢?

其实小事情就是本分事。连本分事都做不好,谁敢让你做大事?

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什么麻烦都不会有,但我们往往偏偏看不起自己做的事情,要在别的事情上插上一脚,弄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成,而且完不成任务找理由找借口,怨天尤人,把责任推给别人。而这样一来,别人又岂是能心甘情愿接受诬陷呢?所以麻烦产生了,挫折出现了。

相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本本分分做事。农民种地,老师教学,工人生产。这个世界又怎么会有因“贪心不足”而导致的竞争甚至战争呢?

避免磨难的另外一点就是要保持一份平常心。

禅宗的八祖马祖禅师,说过一句话:“平常心是道。”事来就应,不思虑,不计较。有人请教禅师如何修行,禅师说:“困来睡觉,饿来吃饭。”人家都觉得很奇怪,这样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做啊,怎么能算是修行了?如果睡觉吃饭就是修行那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佛吗?禅师说:每个人是在吃饭,但是不好好吃饭——千般计较;每个人是在睡觉,但是不好好睡觉——百般思虑。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吃饭,却偏偏计较自己吃得不如人,也不管自己究竟喜不喜欢吃好的;我们睡觉,却在担心自己的钱财会不会被人偷去,担心别人会不会抢去了自己的生意。我们总是在该做某事时却做了另外一件事,能不烦恼吗?

喜欢计较喜欢思虑的人,即使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也会觉得不满足,要拿去和别人的所得比:为什么他的奖金比我的多?为什么我的职位是经理,而他是总监? 而这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不公平”,觉得谁都亏欠了他的,还摆出一副受了莫大冤屈的样子来,岂不可笑得很?

我们知道,“成功=努力+机遇”,那么“某一时间的成功=某一时间的努力+某一时间的机遇”。在任何一个时间,一个人的成功更多取决于那个时间他所获得的机遇,而不是当时他的努力程度。而某个时间的机遇就是偶然的,给了你就不会给他,这是不可预料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任何一个时间和地点,不公平是常态,公平反倒是偶然状态!所以,放弃”不公平”这个说法吧!回归到平常心来,少些思虑,少些计较。

过于计较,过于思虑,人们就会被杂念所困,容易失去自我,成为杂念的奴隶。禅师教我们用平常心来消除杂念,不要去想得了又如何、失去又如何,反而可能做得更好。一个人如果放不下得失心,想要不痛苦是不可能的。佛法里边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空”,《心经》里边有句话:“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就是平常心啊。

平常心指的是什么呢?佛家讲有“八风”:利、衰、称、讥、誉、毁、苦、乐。也就是顺利、衰败、称赞、讥讽、名誉、诋毁、困苦、快乐的意思。如果我们不被这其中的任何一宗所困扰,我们也就拥有了平常心。

苏东坡被流放到镇江的时候,与那里的佛印禅师交往甚密。两个人住的地方虽然隔着一条江,但也经常来往。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的庙里看他,恰好禅师不在,苏只能一个人去参观佛堂。看到威严端坐的佛爷,他诗兴大发,向小和尚要来笔墨,一挥而就:“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

写完之后苏东坡很得意,特别叮嘱小和尚务必把诗转给法印,让他看看自己是否悟道。没想到佛印看后二话不说,在诗旁边写了两个字:“放屁!”然后让小和尚把诗给苏东坡送回去。

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诗被别人如此侮辱,苏东坡看了之后火冒三丈:你个秃驴,不夸我倒也罢了,怎么能骂我放屁呢!心里越想越气,立刻起身过江,去找佛印的麻烦。

佛印一见东坡,哈哈一笑:“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被我一屁就吹过江来了呢?”佛印的一句话点开了苏东坡,他方才明白老友的用意。

八风里边最关键的其实是“名利”二字,人们常说“名缰利锁”,意思是名利都是束缚人心的缰锁。人们有时可以放下利,却放不下名;讥讽有时可以接受,但吹捧就受不了。过得了真刀实枪的关,却过不了别人阿谀奉承的关。我们说的平常心就是:失意时候不要悲观,得意时候不忘形。就像范仲淹说的那样“宠辱不惊”,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就好,不要太看重结果和别人的评价。

说完了“本分事”、“平常心”,接下来就该说说“自在人”了。

这里说的自在是不被世间万事万物所牵制,身心都要达到这个状态。

黄蘖希运禅师有一句著名的话:“终日吃饭,未曾嚼得一粒米;整日行路,未曾踏得一片地。”这里讲的就是你吃饭,却不会被米粒所住——不会一粒一粒地去数,去追踪它的走向和所在;走路也是一样。我们每天遇到很多很多事情,我们能否像吃饭一样,不留痕迹,不被世间的相牵着鼻子走呢?自由自在,就是我们不要成为相的奴隶。

当年六祖慧能听五祖讲《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顿时领悟成佛了。这也就说明他真正地得到了大自在。

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路过一条河时看到一个女子无法过河,老和尚好心就把女子背了去。当时小和尚非常奇怪,师傅这不就着女色了吗?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师傅。

师傅哈哈一笑:“我只不过背了那女子一会,而你却背了整整一天啊。”

故事中的小和尚其实就是“相” 的奴隶,如果他修行高,他就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但相反,他去执着于相,弄得自己很痛苦。

所以我们要放下心中的烦恼,不要被任何一个相困住了。放下我们就能得自在,就会释怀。我们的心不要“住”下来,不要被相困顿,要能够及时“释怀”,放下就是释,放不下就是住。

那我们如何能不被“相住”呢?

“事来则应,过而不住。”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身在尘世,不可能不受到各种杂念、外物的感染,内心渐渐会蒙上灰尘而我们却不知道。家里的垃圾多了,我们知道要去倾倒;内心的垃圾(贪嗔痴)多了,我们也要记得及时去清扫才好。所以我们不妨参照下面的三条建议:放弃怨恨,学会宽容,快乐一点。

1.放弃怨恨

我们常说爱情天长地久,实际上怨恨比爱更长久。怨恨越深,对我们的伤害越大。怨恨是以别人为中心,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学会去忘掉怨恨,忘掉伤害,不要强迫自己受害。伤害你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2.学会宽容

我们要知道人无完人,看人要看基本面,不要太苛刻,一个人只要大体上好就可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学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人至清则无朋,水至清则无鱼。多记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不好,宽容别人也就解放了自己,宽恕他人的过失是自己最大的荣耀。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要学会妥协,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接受次好的选择。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则智慧丰饶。

3.快乐一点

我们要学会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一个内心阳光的人。简单一点,直接一点,快乐一点。还要学会感谢,对帮助自己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快乐大多是因为自己不能释怀。只有释放心中的毒素,才能放下心里的包袱!

从当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本分事做起;通过本分事锻炼平常心,去除名利缰锁,不跟别人攀比计较;通过平常心锻炼无念、无住、无相,经常拂拭心灵,最后成为一个自在人,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