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时间:2022-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大智者老子就说过:“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普天之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可以说,这是充满大智慧的做人与做事的哲学。最后,这场兄弟夺嫡之争,以不争者胜而告终。曹丕以不争保住了太子之位,而东汉的冯异则以不争而封侯。西汉末年,冯异全力辅佐刘秀打天下。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大智者老子就说过:“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普天之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可以说,这是充满大智慧的做人与做事的哲学

遗憾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做人哲学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没有人愿意保持低调;相反,为了争名夺利,人们常常争先恐后,一个个跟乌眼鸡似的,都恨不得争个你死我活。可是到头来,这些为名为利争得不可开交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丧黄泉。

当然,也有深谙此术并获得成功的人。三国时的曹丕就因为低调不争,便因此而得了天下。

三国时,曹操很注重接班人的选择。其长子曹丕虽然是太子,但次子曹植更有才华,文名满天下,受到朝廷内外的一致称誉。曹操对他也很器重,于是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

从内线那里得知消息后,曹丕十分恐慌,忙向他的贴身大臣贾诩讨教。贾诩说:“希望您加强自己的德行,加大自己的度量,而且像个寒士一样兢兢业业地做事;同时,您也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礼数。您只要做到这样,就可以了。”曹丕认为他说得很对,就决心照他说的去做。

一次,曹操又要率兵亲征。出发前,曹植又开始高声朗诵自己做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并以此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却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曹操问他什么原因,曹丕便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我的心里既担忧,又难过,因此说不出话来。”

一言既出,满朝肃然。文武大臣都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动。相反,大家倒觉得曹植只知道为自己扬名,未免有点哗众取宠,也有悖为人之子尽孝道的原则,这样的人,恐怕难以胜任一国之君的重任。毕竟,写文章不能代替道德,也不能用来治国。就这样,曹操还是按照既定的方针,曹丕还是做他的太子。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魏国皇帝的宝位。

其实,在刚开始时,曹丕是极不甘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弟弟夺走的,他想拼死一争,却又明知自己的才华远在曹植之下,胜算很低。他很是气恼,一时之间束手无策。但他毕竟是个聪明人,经贾诩的点化,脑瓜顿时开窍: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与其争不赢,不如不争,我只需恪守太子的本分,让对方一个人尽情去表演吧,公道自在人心!最后,这场兄弟夺嫡之争,以不争者胜而告终。

曹丕以不争保住了太子之位,而东汉的冯异则以不争而封侯。

西汉末年,冯异全力辅佐刘秀打天下。一次,刘秀被河北王郎围困时,不少人背离他去,而此时的冯异却更加恭维刘秀,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找来的豆粥、麦饭进献给饥困之中的刘秀。河北之乱平定后,刘秀对部下论功行赏,众将纷纷邀功请赏,冯异却独自坐在大树底下,只字不提饥中进贡食物之事,也不报请杀敌军功。人们见他谦逊礼让,就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绰号。尔后,冯异又屡立赫赫战功,但凡议功论赏,他都退居廷外,不让刘秀为难。

公元26年,冯异大败亦眉军,歼敌八万,使对方主力丧失殆尽,刘秀驰传玺书,要论功行赏,“以答大勋”。接到封赏后,冯异没有因此居功自傲,反而马不停蹄地进军关中,征讨、平定了陈仓、箕谷等地的叛乱。冯异的军功引起了他人的嫉妒,他们诬告说冯异势力太大,可能会自立为王。但刘秀不为所惑,反而将他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并封他为阳夏侯。在冯异班师回朝时,刘秀当着公卿大臣的面赐给他数不尽的珠宝钱财,又讲述了当年的豆粥、麦饭之恩,令那些与冯异高调争宠的人汗颜无比。

以上两个故事都证明了同一道理——不争者胜天下,这一哲理也许更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

在我们这个物质还不太丰富的社会里,争名夺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有人为的圈套,也有自然的陷阱,它们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无数人都卷了进去。对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迅速远离它,保持低调!因为,在横渡江河时,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会首先登上成功的彼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