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任何时候都不会高枕无忧

任何时候都不会高枕无忧

时间:2023-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时候都不会高枕无忧哈佛造成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正如哈佛本科生教育学部副主任、考古学家戴维·波尔比姆所说的:“一所伟大的大学必须永远处于改革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能高枕无忧。”他们认为鲁登斯坦强调更好地管理哈佛大学和把它的学术工作重点放在当代一些重大问题上,将有助于维护哈佛大学作为国家领头大学的威望。

任何时候都不会高枕无忧

哈佛造成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他们用知识和智慧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为人类社会所共享。然而哈佛的辉煌成就,绝非来自传统与岁月的荣光,而是来自哈佛人一代代的努力与拼搏。

哈佛大学建校以来,一直充当着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它没有被社会的盛誉和鲜花冲昏了头脑,而是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以求永远不败。正如哈佛本科生教育学部副主任、考古学家戴维·波尔比姆所说的:“一所伟大的大学必须永远处于改革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能高枕无忧。”

在哈佛的创办人身上就具有革新与奋发办学的精神。他们毕业于英国的牛津或剑桥大学,但他们创办的却是与那些充斥着宗教观念的欧洲老校截然不同的,具有明显世俗色彩的开明教育事业。这种精神被历届哈佛的管理者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是哈佛,在一个世纪前把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德国学术标准引进美国,使美国的教育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样是哈佛,在1880年首创了给予教师学术假的制度,鼓励了教师自由钻研的积极性,而这种制度也逐渐被美国大学普遍采用;还是哈佛,在20世纪40年代,针对美国本科生教育过分专业化的趋势,发表了题为《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的研究报告,成为普通教育在美全国性复苏的象征。1979年5月的《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数百所大学新的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

查尔斯·艾略特是哈佛校史上最有作为的校长之一。他年仅35岁就出任哈佛校长,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就职演说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到底是语言、哲学、教学还是科学提供最好的智力训练,普通教育应该以文化性还是科学性为主,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因为在文学与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冲突。我不赞成要么是数学要么是古典语言,要么是科学要么是形而上学这种狭隘的选择。我们需要所有这些科学,并且要使其充分发展。在艾略特的任职期间(1869—1907年)学校呈现出一派百业待兴的局面。艾略特就任的第一年,全校文理教员不过23人,本科学生529名,学校的一切都还处在初创阶段。艾略特唯才是举,选派得力的兰德尔任法律系主任,在兰德尔的指导下,教授们不再局限于详尽阐述法律条文,而是开始研究案例,这一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改变了美国整个法学研究体系。艾略特是位化学家,更是位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改革家。他扩大了哈佛的办学规模,创建了文理科研究生院,创办了商业管理研究生院,重新组建了医学院。哈佛的人文科学研究院与设计研究院也在其任职期间得到很大发展。他把教学完全交给教师自行安排,在民主管理与学术自由的融洽气氛下,教师不仅创造教学方法,还常常创立教学科目。艾略特校长采取的一个划时代的步骤是废除本科生按规定学习课程的古老传统,推行选修课制。变死气沉沉、呆板教条的学习方式为兴致勃勃、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艾略特冲破重重非难与阻力,取消了强制性礼拜仪式,不再按传统办法要求学生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有人说,是艾略特把哈佛大学以及美国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推向自由发展的新阶段。总之,艾略特校长像催化剂一样,使学校所有的分子都活跃起来,无论是教职员还是学生,也无论是校友还是公众,从而使哈佛大学步入了黄金时代。而他本人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尼尔·L.鲁登斯坦,是哈佛的第26届校长。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自1991年担任校长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改变各学院过于分散的状况,欲把哈佛大学11所互不联系的学院变成较为统一的大学,并推动教师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家面临挑战的五个重要课题上。

把哈佛11所学院,包括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等变成较为统一的大学,这种做法是与哈佛长期执行的政策不一致的。哈佛大学长期以来实行一种分散管理的政策,允许每所学院制定自己的政策并负责自己预算的制订和资金的筹措。鲁登斯坦认为现在具体情况已经变了,哈佛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改变这种各学院过于分散的现状。首先,现在大多数美国大学面临着削减预算的问题,哈佛也是一样。把各学院变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实体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分配资金。其次,这种做法可以为鲁登斯坦的下一个目标建立一种必要的机制。这就是,使教师们能把注意力放到国家面临挑战的五个主攻领域上。它们是:环境研究、公立学校教育、保健、职业道德和价值、智能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目前正迅速成长的热点学科领域。

鲁登斯坦认为,主攻这些目标会增强美国在世界新舞台上的竞争能力。而目前,美国还没有一所学院致力于解决这些课题,而这些课题又都是非常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不解决它们,今后20年内其他事情也干不好。

鲁登斯坦的这种做法,赢得了哈佛大多数教授和学生的好评与认可。他们认为鲁登斯坦强调更好地管理哈佛大学和把它的学术工作重点放在当代一些重大问题上,将有助于维护哈佛大学作为国家领头大学的威望。

在实现这五个主攻目标方面,鲁登斯坦的第一个具体行动是:在下一学年开设新的环境研究方面的本科主修学科。而在过去,哈佛一直把这种学科看成是太实际和没有足够学术性的学科而不愿开设它。

提出这五个主攻目标也鼓励了哈佛大学各学院之间更多地进行合作。例如,在公共教育这五个主攻目标方面,教育学院已经开始和艺术、科学学院的教师一起工作,制定并实施了让中学教师到哈佛攻读数学和科学补习班的计划,使中学教师能了解这些学科的最新动态。

另外,鲁登斯坦还非常重视哈佛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改革。最近这些年,被称为哈佛评估讨论会的100名成员,一个月开一次会,讨论如何提高大学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去年发表的第一次报告向980名文科、理科教师提出了具体的、基于常识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建议,它们是根据对本科生的态度、习惯和经历所作出的评价来提出的,其中有:对学生的考试、论文要如同对待经常性的作业一样给予直接反馈。

比较宗教学教授迪亚娜·L.埃克说:“虽然围攻哈佛是件时髦的事情,但事实上,这所大学比我知道的其他任何一所著名大学花了更多的力量来思考教学活动。”

作为哈佛传统绝妙浓缩的哈佛商学院,也没有沉湎于昔日的荣耀,而是对自身几十年来的办学方针、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内省,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1993年4月,哈佛商学院提出了一份名为《对外比较汇总报告:MBA领导与学习》的专题报告。这是哈佛商学院组织专家对美国和欧洲的23个教育机构的MBA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成果。虽然这项调查研究的初衷是为哈佛商学院提供其他学校MBA教育改革的有关实例作为借鉴,探索在日益变化的形势下,如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MBA教育方案。但实际上,这份报告对近10年来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MBA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了具有典型概括意义的分析和总结。因而在国内外管理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被称为MBA教育改革的典范之作。

这份报告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1.各类商学院MBA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变革的动因、变革的核心任务及普遍趋势。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知识传授方面、技能发展方面、增强教学方法及教学的行政管理等的改革。

3.变革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增量型变革”、“调整型变革”和“转换型变革”等三个层次。

4.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这份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哈佛商学院提出了渐进式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强化哈佛校风,强化HBS精神。崇真求实,勤奋自信。

2.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充实、强化并引进其他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多样化。

3.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加进国际商务环境与各国文化背景分析,高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商业伦理道德、质量管理等课程。

4.建设与壮大教育师资队伍。鼓励教师们到激烈竞争中的公司去做管理咨询工作,编写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5.改进教学计划及行政管理。

另外,哈佛还对改进选课程序,提高管理效率作了努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几十年来人们颇有微词的开学第一天抢座的陋习,加以制止和管理。从1992年起开始由电脑排定座位。

哈佛在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居安思危,不断地推陈出新。为了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代代哈佛优秀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们,铭记着哈佛的校训,继承传递着哈佛昔日的荣耀,创造着哈佛明天更为灿烂的辉煌。他们相信,经过哈佛人一代代的努力和奋斗,哈佛的光辉将与上帝同在,与岁月同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