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会说,会听别人说

会说,会听别人说

时间:2022-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会说,会听别人说在丹麦历史上有一对很有名的科学家兄弟,哥哥尼尔·波尔是物理学家,外向,善言。他们是好兄弟,一条藤上的两个出色的瓜。说话要选择对象,不能无的放矢。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许允提拔同乡,依据是魏明帝制定的个人举荐制的做官制度。你发自内心的言辞,你的态度将会自动的与你所说的内容一致。虽未有感而发,但态度诚恳,言辞自然具有穿透力。

8、会说,会听别人说

在丹麦历史上有一对很有名的科学家兄弟,哥哥尼尔·波尔是物理学家,外向,善言。弟弟哈洛·波尔是数学家,内向,拙于言辞。他们是好兄弟,一条藤上的两个出色的瓜。一天,尼尔建议他俩互相揭短,他觉得这很好玩。

弟弟哈洛说:“噢,那我可做不到!”

哥哥说:“难道你不想让我快乐吗?”

弟弟只好说:“那你先说吧!”

哥哥开始批评弟弟:“你总是口齿不清,不会说别人爱听的话,没有人知道你的细心,你的关怀……好了,现在你可以损我了!”

弟弟还是笑着平静地说:“我做不到!”

哥哥急了,便说:“你讲话不算数!”

弟弟这才“嗯嗯”的开口:“哥哥,你的衣领上有一根线头。”他边说边帮哥哥拿掉。

这便是弟弟拙于言辞的力量,他的言行朴素而深情。

弗洛伊德说:“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它们能带来最大的幸福,也能带来最深的失望;能把知识从教师传给学生;言辞能使演说者左右他的听众,并强行代替他们作出决定。言辞能激起最强烈的情感,促进人的一切行动。”

这样说来,是不是说言辞的力量就决定一切了呢?按照常理来推断,恐怕大多数人会这样认为,其实言辞本身没有任何力量。它只能通过我们对它的理解、接受、感知、反对、觉醒等不同的态度而起到作用。为何这样说?有一句话可以佐证,那就是“对牛弹琴”。如果一个人对你说的话置之不理,那你的言辞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是徒劳无功的。于是,要使你的言辞具有力量,你得看对象。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如何才能使言辞产生无穷的力量。

首先,言辞的力量得以产生,需要倾听者愿意听、愿意接受并理解。说话要选择对象,不能无的放矢。当你知道什么人要听你说,自然成功了一半;如果对方不能理解你的话,你应该注意你的言辞。比如,我这样表达,他听得明白吗?我是否应该换一种更为贴切的表达方式,等等。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树荫下休息,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吃了农家的麦苗。一个农夫将马扣下。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能言善辩。他自告奋勇地上前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他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愤怒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可见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账也是白搭,甚至还会搭上性命。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

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难友从乡下赶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话里讲的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官。

这个消息被另外一个难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有官做,我去了也不会倒霉吧?”于是,他也去了。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你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结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撒下一地,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的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卡在喉咙口,弄得你吐咽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咽进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等不到他说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无独有偶,《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他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于是,当魏明帝审问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他们不称职,臣愿受处罚。”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给他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依据是魏明帝制定的个人举荐制的做官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不可求情,却可以认理,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让言辞产生巨大力量了。

想要你的言辞有力量、起作用,首先,你要确定听众是什么样的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办法: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其次,你的言辞应该真诚,由心而出。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用在言辞上也一样适用。你发自内心的言辞,你的态度将会自动的与你所说的内容一致。虽未有感而发,但态度诚恳,言辞自然具有穿透力。所谓“言辞诚恳,情深意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再次,所表达的言辞应该是正确的、积极的,不能瞎说一通,漏洞百出。正确言辞能给予人帮助,积极向上的言辞能让人觉醒,获得力量。如果你不能达到这一点,最好还是虚心学习,善于倾听,要知道善于倾听可是一种做人的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