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单位型社区的弊病

单位型社区的弊病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处于贫困文化当中的人有其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其文化特质可以表现在个人、家庭和贫困社区等各个层次,这种贫困文化的特点可以通过贫困群体内部的交往而得以在圈内加强,并且可以世代传递,使后代也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陷入贫困循环之中。

集体贫困:单位型社区的弊病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企业为了解决配偶和子女的就业问题,纷纷兴办“集体企业”,实行“顶职”制度,很多家庭父母、子女、女婿、媳妇同时在一个企业工作,当企业效益好的时候,固然很令人羡慕,但是一旦企业走向衰败,就无法转移风险,整个家庭都面临下岗,有人将这种现象比喻为“一窝端”。由于家庭结构与职业结构的这种特点,他们的家庭支持网络非常匮乏,下岗人员在再就业与生活接济等方面,来自于家庭的支持非常少,因为全家都面临着下岗失业、找工作的困难,生活不宽裕。此外,企业实行福利分房,同一单位的人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中,形成“单位型社区”,居民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企业倒闭会直接导致“单位型社区”走向“集体贫困”。身处其中的下岗人员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贫困,还要面对因物质贫困带来的文化贫困,或者说是生活方式上的边缘化

美国学者刘易斯认为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即“贫困文化”,这实际上是社会中贫困者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相对隔离,因而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处于贫困文化当中的人有其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其文化特质可以表现在个人、家庭和贫困社区等各个层次,这种贫困文化的特点可以通过贫困群体内部的交往而得以在圈内加强,并且可以世代传递,使后代也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陷入贫困循环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