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遇摆在面前,你可能会犹豫不决,过多地担心后果和其中的艰难,就会使机会悄然溜走。只有当机立断,狠狠抓住,才能够将机遇转化为成功的敲门砖,这就要有过人的胆略作出选择。宗庆后无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会给自己绘制宏伟的蓝图。可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少数人能走到最后,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在创业的半路上放弃。有的人明知道有很大的概率做成一件事情,却在该作出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生胆怯,这样的性格注定做不了大事。只有该出手时就出手,有魄力,能决断,才可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游向成功的彼岸。
宗庆后第一次投身商海,就显示出了他在这方面的魄力和果敢,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胆略。
1987年,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企业迈出快速改革的步伐。一些国有企业由于体制上的弊端成为了国家经济的负担,为了进一步搞活经济,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当时,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定标的校办工厂准备筹建一个经销部,并且以承包经营的形式“下放”给个人经营,以此搞活国有企业,为此还举行了一个确立经销部负责人的招标会。
承包经销部看似很风光,可是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件事情。当时的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低下,盈利很少。“下放”经销部对于校办工厂来说是一种减轻经济压力的措施,可是这样的风险谁会承担呢?毕竟当时的经济模式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中脱离出来,在经济生活中人们还是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闯,思想解放还没有真正地起到作用。
在招标会上,校办工厂给出指标,要求当年的利润指标要超过4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而且经销部的规模有限,除了两名退休老师,加上新来的承包人才3个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要实现利润1万多元。开办费只给了4万元,14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也需要自己还。这样的一个摊子几乎没人看好,都认为这个经销部是个累赘,招标会也显得很冷清。
“我干吧!”这时候,几个掷地有声的字眼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大家都想看看是哪个愣头青想蹚这浑水、冒这样的险,大家看到了一个执着的中年人坚定的眼神,正是宗庆后。“不过……”这时候宗庆后的嘴边又冒出两个字,大家猜想他肯定要加砝码,否则风险太大了。
“当年的创利4万元有些少,我可以上缴10万元。”宗庆后的语音响亮了许多。这时候现场发生了不小的骚动,大家议论纷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宗庆后不但不对上缴利润讨价还价,反而主动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宗庆后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宗庆后当时还是一穷二白,就能有如此的魄力和胆识,令人佩服。其实宗庆后心中何尝没有担心,毕竟自己没有厚实的家底,如果企业完不成指标,那么自己就会陷入负债累累的窘境。可是担心归担心,这并不能阻止他施展才华的决心。他等了这么多年,就在等一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就要牢牢抓住。人生能有几回搏,更何况时不我待,宗庆后已经四十多岁了。
宗庆后抓住了这次机会,他将经销部承包了下来。他不仅担负着10万元的承诺,也有自己创业之始的豪情。这在旁人看来有些夸下海口,可是宗庆后不这么想,既然已经接下了这事情,就要做得尽善尽美,做到最好,而且这10万元也会成为激励自己的催化剂,让自己对成功的渴望更加强烈。
将经销部承包下来以后,宗庆后稳扎稳打,狠抓效益,并且身先士卒,带领手下两名员工没日没夜地干。宗庆后要抓住这次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风险没有白冒,一年之后,经销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宗庆后的胆识和冒险为他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机遇面前他没有犹豫,果敢决断,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也为他赢得了成功的砝码。
后来,宗庆后在创业的过程中屡次在风险中抓住机遇,为他的商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的时候,人的智商和能力没有多大的差距,可是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着天壤之别,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可是能不能够抓住机遇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当机遇摆在面前,你可能会犹豫不决,过多地担心后果和其中的艰难,就会使机会悄然溜走。只有当机立断,狠狠抓住,才能够将机遇转化为成功的敲门砖,这就要有过人的胆略作出选择。宗庆后无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当别人胆怯的时候,敢于出手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