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听明白人之言

听明白人之言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明白人呢?“明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许多英雄人物、天才巨星终其一生也难企及。综上所述,明白人终究并非凡夫俗子,他们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自然有其独到的见解,倾听明白人之意见,只会对你处理事情的进展产生帮助。为了弄清时局的利与弊,朱棣多次召见道衍,倾听道衍的真知灼见。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明白人呢?明白人往往大智若愚,善于藏拙,返璞归真,正所谓真人不露相。明白人能独善其身,世事通晓,性格豁达,淡泊明志,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生死泰然,心静如水。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后期的贾宝玉,看破红尘,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十二姐妹的归宿亦了然于心。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处之泰然,视功名利禄如粪土,不与世俗同流。在浑浊混沌的大观园,唯一清醒的,“独宝玉而已”(鲁迅语)。

明白人与精明人不一样,精明人一般与生俱来,天生就充满灵气。《红楼梦》中的凤姐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两个,全凭从小就有一万个心眼活跃在贾府。而明白人往往是历经沧桑,阅尽人间,悟透人生。老子曾有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许多英雄人物、天才巨星终其一生也难企及。

综上所述,明白人终究并非凡夫俗子,他们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自然有其独到的见解,倾听明白人之意见,只会对你处理事情的进展产生帮助。

三国前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驻守小城新野。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优秀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拜访,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提出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他建议刘备只有占有荆、益,便能发展壮大根据地,与曹操和孙权分庭抗礼。但是要想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的目标,还要等待时机。因为“今曹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听了诸葛亮的“形势报告”,刘备很欣赏他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于是,他从时局的角度出发,按照诸葛亮设计的时空、时序、时机发展战略去开创自己的霸业,终于成就了拥兵一方、雄视诸侯的霸主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惠帝允癴继承了皇位。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削减诸侯王的权势,诸侯接连被罢免或治罪,朝中许多官员对此非常恐惧和不满。当时朝廷里有个高僧叫道衍,他暗中找到燕王朱棣说:“惠帝的行动大失人心,趁着现在形势乱,你应该起来打天下。”朱棣采纳了道衍的意见。但当时朱棣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武器。道衍又建议朱棣选择燕邸(元朝的北京旧宫殿)深宅大院训练军队和制造武器。他怕被人看见,泄露天机,就在四周筑起了高墙。但是,高墙虽然可以挡住人们的视线,却挡不住练兵时士兵的呼喊声、刀枪碰击发出的声音和制造武器时的锤击声。若让这些声音传到外面去,惠帝知道他们在这里偷着练兵和制造武器,准备造反,那就没命了。于是,道衍又想出一个“养禽遮声”的绝招,在燕邸里饲养大量的鸡、鹅和鸭,一天到晚叫声不断,鸡、鸭、鹅的声音把军队练兵的呼喊声和制造武器时的锤击声都掩盖住了。外面听起来,鸡鸣鸭唱,一派升平景象,根本没有引起惠帝的注意。

在建文帝削王不久,就密诏逮捕燕王。因密诏泄密,燕王得知,便急召道衍议事。燕王感到大祸临头,正无计可施。道衍却笑道:“天助之人,谁能废弃燕王,现在正有了起兵的借口。”正说着话,门外风雨大作,屋檐上的瓦被吹刮得啪啪落地而碎。燕王以为是不祥之兆,吓得满脸变色。道衍却笑道:“此乃吉祥之兆,大王为龙象,龙飞在天,而又以风雨,升腾有为之象也。瓦乃黄土所作,瓦坠地,将易黄之象也。”(“黄”与“皇”谐音,意即换皇帝。)一席话说得燕王疑团尽散,立即择日起兵。历经四年的征战,轻取南京城,赶走建文帝,燕王自己即位称帝,是为明成祖,又称永乐大帝。

“知机受福,背机受祸。”为了弄清时局的利与弊,朱棣多次召见道衍,倾听道衍的真知灼见。而事实上,道衍这个明白人也的确给了朱棣很多见解,确实为他成就帝业起了不小的作用。授听的对象是自己非常信赖又非常敬佩的人,同时对方不但了解时局内的事,还能够高屋建瓴,详说时序发展中的利害关系,明确指出机遇之所在,倾听就非常具有必要性。

古人曾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势力举足轻重。他据有三齐之地,手下有精兵数十万,附汉则汉兴,倚楚则楚强。当时稍有点头脑的人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韩信有个幕客蒯通对这一点想得更深一些。他知道刘邦虽然重用韩信,但猜忌心最重,难以长久。蒯通很想说服韩信背汉自立。

于是蒯通劝韩信说:“将军难道没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韩信听了连连摆手道:“请不要再说了,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古人说过:乘人家的车,要替人分担忧患;穿人家的衣,也应替人分担忧患;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卖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并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天下大定以后,刘邦果然胡乱找个罪名让吕后把韩信给处死了。临死之前,韩信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韩信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孩子、女人所欺骗,所谋杀,真是追悔莫及!

韩信当年未能听蒯通之言,背汉自立,虽然碍于情面,但还有一个原因:韩信本身就缺乏远大志向,据有三齐之地,握有雄兵百万,混到这份上,已是炙手可热、心满意足。进,没有穷途之感;退,没有威逼身家性命之忧。当时他心中对时局以及有关自己利害得失的考虑并不多,也就听不进去蒯通的建议,即使听了,也只不过像听笑话一样,过耳即忘。良机已失,待到后悔之时已经晚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