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对方说话的意图中听出奥秘

从对方说话的意图中听出奥秘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朝的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时,他告诉自己的属官说:“寇准确是罕见的人才,可惜他的学问还不够。”倾听中,正确理解对方谈话的意图是十分重要的。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这就是说我们应善于从对方谈话的意图中听出其中的奥秘,即应透过话的表面,探询说话者的真实用意。吴王听罢,立即明白了这位侍从的用意,于是发布命令,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宋朝的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时,他告诉自己的属官说:“寇准确是罕见的人才,可惜他的学问还不够。”这话很快传到寇准耳里,他觉得张咏的话有道理。后来,寇准出任陕西,张咏恰好去官从成都回来,寇准供设帷帐,盛情款待。张咏将要回去,寇准亲自送到城郊,临别时问道:“您有什么教导我吗?”张咏便想趁此机会劝寇准多读书,可是又一想,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但张咏见寇准恭恭敬敬,尊重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心中也暗暗赞赏。于是,他慢条斯理地说:“《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

当时,寇准弄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家里,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认真研读起来。当读到“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一句时,不禁笑了起来,恍然道:“这就是张咏说我的那句话了。”

是的,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和大将军的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汗马功劳,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当时的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寇准很快就明白了张咏的用意,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个聪明人,从一句“《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中明白了好友张咏的用意。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好好学习,更不可居功自傲,否则会很容易招来祸患。

倾听中,正确理解对方谈话的意图是十分重要的。在人际沟通中,很多现象是隐藏的,比如对方讲话含蓄,不直接告诉你,而采用迂回策略,拐着弯儿暗示你,这时,就需要你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春秋时期,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大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王的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又向晏子表示感谢。

晏子的这番话是顺着齐景公“烛雏有罪”的意思说的,明里是在数说烛雏之罪,却句句旁敲侧击齐景公。当然,齐景公自然也听出了晏子话里有话,因而改变了主意。晏子用这种表达方式救了烛雏。

理解能力对人际关系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假如你不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不明白对方的意思,其余一切沟通都无从谈起。

中国有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儿”。这就是说我们应善于从对方谈话的意图中听出其中的奥秘,即应透过话的表面,探询说话者的真实用意。在交往中,特别是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往往碍于脸面、礼貌或者第三者的关系,不愿直截了当,竹筒倒豆子式地一泻无余,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然后请听者自己领会揣摩。

再看这样一个例子。

《战国策》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王打算攻打楚国,警告他左右的臣子说:“有敢劝阻我伐楚的,就处死!”有一个年轻的侍从本想劝阻却又不敢,就藏着弹子,带着弹弓,到后花园里转游,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有三个早晨都像这样。吴王说:“你过来,为什么自讨苦吃把衣服弄湿成这个样子?”

他回答说:“后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爬在高枝上悲伤地叫唤,喝着露水,并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曲着身子,弯起了前肢,正要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它后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子、弹弓在它下面。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身后潜在的祸患,所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吴王听罢,立即明白了这位侍从的用意,于是发布命令,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聪明善谏的侍从官足智多谋,迂回地用隐喻的方法道出了吴王轻率伐楚的失策和危险。吴王一听即明,一点就透,懂得通过听这一获取信息的功能,牢牢抓住那最关键的弦外之音。

总之,听话要能听出其中的真话和奥秘,而不能只听话的表面而不去琢磨话的内涵。在人际交往中,也许在特定场合,限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地位或利害关系的不同,不允许说话者“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便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这就需要倾听者自己领悟和琢磨其中的真话及奥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