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贫困地区乡村小学问题多

广西贫困地区乡村小学问题多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蒋宏杰2015年9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抽取了广西贫困地区的101所乡村小学负责人及342位教师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和待遇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凸显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称难聘、师生资源不平衡、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待遇欠佳等多方面问题。当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数量与学生规模不匹配的问题明显,生源不足的问题和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并存。

蒋宏杰

2015年9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抽取了广西贫困地区(指贫困县,或非贫困县的贫困乡镇、贫困村)的101所乡村小学负责人及342位教师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和待遇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凸显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称难聘、师生资源不平衡、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待遇欠佳等多方面问题。

一、调查101所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有关情况

(一)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基本情况

调查的101所小学,共有教师(不含工勤人员)1701人,平均每个小学教师约17人。

1.近九成教师为事业编制

调查的小学教师中,事业编制1502人,占88.3%;特岗教师、聘用人员、支教教师、其他类别教师分别为88人、75人、12人和24人,分别占5.2%、4.4%、0.7%和1.4%。

2.近七成教师年龄在30岁至50岁。

调查的小学教师中,年龄在30~50岁(含50岁)的有1136人,占66.8%;年龄在50~60岁(含60岁)的有404人,占23.7%;30岁及以下的有161人,占9.5%。从年龄分布看,30~50岁的教师占大多数,未发现超过60岁的教师,但是50岁以上的教师人数是30岁及以下的2.5倍,说明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呈现老龄化趋势。目前高龄教师仍是乡村小学一线教学工作的骨干和主力,随着他们陆续退休,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3.半数以上的教师教龄超过20年。

调查小学的教师中,教龄在5年及以下、5~10年(含)、10~20年(含)、20~30年(含)、和30年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64人、108人、495人、642人和29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9.6%、6.4%、29.1%、37.7%和17.2%。教龄超过20年的老师人数占了54.9%。

4.近2/3的教师为小学高级职称。

调查的小学教师中,职称为小学高级的有1113人,占65.4%;小学一级教师371人,占21.8%;小学二级、小学三级、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分别为52人、27人和9人,分别占3.1%、1.6%和0.5%;其他人员(主要是职称未定的年轻教师和少量有中学各级职称的教师)129人,占7.6%。

(二)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存在的问题

1.贫困地区乡村小学老师有职称难聘上。

南宁市隆安县南圩镇杨湾小学黄校长反映,全校有34人获评“小学高级”职称,但仅有8~9人受聘,每5年左右才有一次机会,指标数量又很少。部分教师获评职称10多年了,至今仍未受聘,几乎算是碰到了天花板,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大湾村小学李副校长反映,教师职称评比实行名额分配管理,学校很多优秀教师因为分不到名额只能“原地踏步”,好不容易盼来少数名额,学校还要“论资排辈”,年轻教师怨气很重;此外,职称评比需要考量外语、论文水平,乡下教师教学忙都忙不过来,很少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所以现在乡下老师职称到小学高级基本就算到天花板了。

此外,部分学校校长反映,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处于劣势。如调查的贵港市覃塘区3所小学的校长反映,在职称评比上,贫困乡村的小学教师处于劣势,与中心小学或者城区的小学相比较,同等条件下评定同一个职称,往往要迟上好几年。

2.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比较明显。

当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数量与学生规模不匹配的问题明显,生源不足的问题和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并存。据对101所小学负责人的调查,21人(占20.8%)认为与本校教师规模相比,现有学生人数不足;52人(占51.5%)认为现有学生人数与本校教师规模基本匹配;28人(占27.7%)认为与本校教师规模相比,现有学生人数太多。师生资源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学科教师配置不平衡。如,北海市海城区马栏小学黄校长介绍,现行的教师数量是根据学校规模配置的,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课程却与学校规模无关,因为不管规模大小,每所学校都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学校普遍缺乏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老师。南宁市隆安县布泉乡兴隆村小学全校有教师9人,无人能掌握英语、音乐和美术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但无专业老师可用,只好硬着头皮带班上课,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上英语课仅能用点读笔代替教师口授,教师也无法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教师和学生都信心不足,教学质量很差,在全校小学升初中考试成绩中,英语成绩就明显拖了后腿。

二是部分小学生源不足。如北海市合浦县曲樟中心小学的陈校长介绍,曲樟乡村小学生生源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打工,只要家长有能力,基本上都把孩子带在身边,造成了学生大量外流到县城。如洋耳岭小学只有8个学生两个班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和1个即将退休的教师,并且难以找到继任的老师。

三是部分小学教师不足。如南宁市隆安县布泉乡中心小学李校长反映,学校共有学生937人,但仅有16个班级,平均59人/班,大大超过了国家小学班标准,目前最多的班甚至达到了67-68人。河池市环江县驯乐乡中心小学覃校长反映,由于该乡远离县城,条件艰苦,近三年来很难招到老师,有的来了一两个月又走了,当前该乡共缺老师13人。

3.贫困地区小学老师工作负担重,尤其是师资不足的学校。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教师责任更大,花费精力更多。调查的101所小学目前共有973个班级,平均每校有9.6个班级。共有学生28299人,每个学校平均人数为280人,学生与老师的数量比为16.6∶1。全部学生中,留守儿童(父母亲一方或双方常年不在家)有9090人,比重占32.1%。大部分教师反映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管教,比一般学生难管理,老师责任更大,费的精力更多。调查小学每位老师每周的课时数量为18.25节,即每人日均课时数为3.65节。

师资不足的学校,教师工作负担重。调查的101所小学中,有53所学校教师的人均周课时数在20节以上(其中有15所学校教师的人均周课时数在30节以上,有3所学校教师的人均周课时数达到35节)。如,河池市环江县驯乐乡康宁村小学,该校离县城约100公里,与贵州接壤,为一个有一至六年级的小学,共有6个班级,但只有5位老师,每位教师人均一周35节课,且每节课都会出现有一个班级无人上课的现象(目前为复式,一个教师同时上两班课)。河池市都安县调查的四所贫困村小学现有教师人数29名,其中事业编制26名,特岗老师3名,学生678名,每个老师负责24名小学生,超出“每名小学老师负责21名小学生”的规定标准。据东庙村弄棉小学韦校长反映,由于学校在山区,四周都是荒山,车不通、手机没有信号,条件十分艰苦,招收入编老师较为困难,8月中旬让一名特岗老师在未正式办理入职手续的情况下提前来学校上课。由于学校没有围墙,四周都是山崖,为确保学生安全,在校居住的140名学生都要上晚自习,一直到晚上9点10分下课,学校7位老师均要负责对应班级的安全,都是带两节晚自习课以上,一周算下来每位老师要上30节课。

4.有四成学校近三年教师呈流出状态。

据对101所小学负责人的调查,40所学校(占39.6%)近三年本校教师总体呈流出状态;54所学校(占53.5%)教师人数基本不变;只有7所学校(占6.9%)呈流入状态。北海市贫困村马栏小学黄校长介绍,十年前该校教师流失严重,随着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政策的陆续出台,近年来该校教师人员逐渐趋于稳定,总体上呈流入状态;三合口小学赖校长介绍,该校每年都有1至2个教师调出,但上级部门能及时调入人员,补足教师的数量,教师人员总体上维持基本不变。尽管政策有所改善,教育主管部门也对贫困地区教师力量比较重视,但据调查,目前广西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待遇不高、环境艰苦、工作量大的问题依旧突出,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前来任教,即使是当地培养出来的优秀骨干教师,跳槽和报考公务员的现象也较普遍。

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学校三年来教师数量基本不变,但问题其实不少。一是当前在岗的教师多年纪偏大,由于乡村老师工作环境艰苦,有能力、年轻的能够调走的多数前些年已调走了。二是行政部门借调加重教师紧缺问题,一些地区的教育局、政府部门有向学校借调老师的情况,而且通常都是优秀骨干教师。三是不少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把教师岗位当作过渡岗。由于乡村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差,生活单调,一些青年教师想方设法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等各类考试改变命运,仅将教师这个岗位看作一个暂时的过渡岗位,他们对提升教学水平并不感兴趣,反而成为寄居乡村小学中的“考试专业户”,只要能进城,各种考试都不会缺席,对正常工作有影响。

5.七成学校负责人反映经费不足。

据对101所小学负责人的调查,52人(占51.5%)认为本校今年经费略有不足;21人(占20.8)认为今年经费缺口较大或很大;25人(占24.7)认为经费基本够开支;只有3人(占3.0%)认为经费充裕。一些小学亟须经费改善教学条件。如河池市都安县九渡乡九经小学覃校长反映,小学2014年新建有240平方米的食堂,供应全校120名学生吃饭,目前的两相电力蒸饭时间要3~4个小时,天气逐渐转冷,恐需更多时间,急需升级为三相电力,把蒸饭时间控制在1~2小时内,确保学生在下课时吃到热饭,但升级电力需要6000元,学校没有经费实施。东庙村弄棉小学的围墙建设也因没有资金一直无法动工,全校156名在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学校信号不好,教室里手机没有任何信号,在操场上也是要找到角度才能有微弱的信号,至今没有一台多媒体设备,学校也无能力改善。

二、调查342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情况

从抽样调查的101所贫困地区小学中再抽取342名教师进行有关待遇情况方面的调查,样本情况分布为:342名教师中,事业编制289人,占84.5%;特岗教师、聘用人员、支教教师、其他类别教师分别为20人、16人、1人和16人,分别占5.8%、4.7%、0.3%和4.7%。调查结果如下:

(一)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认为工作收入偏低

调查的342名教师平均月收入(含工资+补贴+奖金+住房公积金等的教师工作全部收入)3378元。其中,199人认为在目前的工作收入状况下生活偏紧,占58.2%;50人认为严重入不敷出,占14.6%;80人收支基本平衡,占23.4%;只有13人认为依靠目前的工作收入生活比较充裕,占3.8%。调查发现部分老师收入不高,无力改善生活条件。如河池市都安县九渡乡有31年教龄的蓝老师,至今全家人还住在泥瓦房里,觉得愧对家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代课教师和临时顶岗教师,这些教师的收入水平较低,如梧州市岑溪县代课教师平均月收入只有1500元,临时顶岗教师平均月收入只有936元,与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差别大,造成一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质量。

(二)享有养老、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教师比重较高

调查的342名教师中,拥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均为328人,所占比重皆为95.9%;318人有住房公积金,所占比重为93.0%;此外,275人有失业保险,227人有工伤保险,206人有生育保险,比重分别为80.4%、66.4%和60.2%。据调查,聘用教师一般也由单位缴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没有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是临时顶岗教师。

(三)居住以自有住房和学校宿舍为主

调查的342名教师中,居住情况为:自有住房的192人,占56.1%;居住在学校宿舍的106人,占31.0%;租房居住的30人,占8.8%;其他情况的14人,占4.1%。部分老师的住宿条件较差。如柳州市融水县大年乡中心学校反映,该校老师宿舍严重不足,新来的11名年轻老师被迫安排在乡政府一栋年久失修的危房里居住,条件十分艰苦。三江县老堡乡边浪村小学反映,该校无老师宿舍,无自有住房的老师只能将教室隔出一小部分来居住。

(四)培训覆盖范围较广但近半教师反映次数较少

调查的342名教师中,接受过培训但认为次数较少的有167人,占48.8%;接受过培训且认为次数符合期望的127人,占37.1%;接受过培训且次数较多的27人,占7.9%;此外有21人反映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占6.2%。调查中较多老师反映,由于本校老师较少,一般都是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或两个班,教学任务很重,即使有培训,有时也难以抽身。崇左市等多地贫困地区小学反映,乡村教育的主力仍然是老中专师范毕业生,任教期间乡村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和次数偏少,专业水平提升渠道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三、教师反映的意见及建议

(一)加大对贫困地区乡村小学的投入

重点建设教学设施,完善交通,购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建立学生宿舍,使偏远的小学学生可以住校学习,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程度,集中教育资源,改变落后分散的局面。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更好地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二)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补贴政策

实施生活补助政策,减轻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活压力。设立特殊津补贴,向边远的山区和艰苦地区倾斜,距离城区和乡镇中心越远,交通越不便利的地方,津补贴越高;将教师在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工作的年限作为津补贴划分档次的依据之一,工作年限越长的教师,得到的津贴越多。同时,从待遇和政策上鼓励年轻人到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特岗教师和支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需要更加关注,对愿意服务乡村的教师在各种激励和评比中给予倾斜。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

(三)实现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

一方面,建立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常态化机制,作为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个人考核,或建立选拔机制,使教学优秀的乡村教师有可能进入城市中心学校,刺激农村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四)解决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难题

改变只按生师比核编的办法,采用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核定方式,解决农村地区生源少、编制紧、教师补充难的困局。对贫困地区乡村小学老师或到贫困地区乡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放宽条件,如放宽论文、外语与计算机水平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教师职务职称晋升依据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成绩,严禁简单地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考核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酌情安排年老体弱的教师提前退休,所有教师竞聘上岗,做到职称岗位竞聘“能上能下”,搞活竞争机制。针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僧多粥少”的现象,参考公务员职级与职务并行方案,解决部分达到晋级条件而有没有岗位编制的教师,先初步解决其工资待遇的问题,稳定住乡村教师队伍,并提高其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