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常态下广西建筑业企业生产生存形势严峻

新常态下广西建筑业企业生产生存形势严峻

时间:2023-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佳勋近期,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开展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问题的专题调研。受企业工程款回收良好带动,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呈上涨态势。北海市合浦县广西浦厦建设工程公司反映,自2012年以来,砂石、红砖等原材料价格呈逐年上涨态势,且上涨幅度大。

李佳勋

近期,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开展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问题的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上半年广西建筑业企业开工项目不足,政府部门收费项目环节盘根错节,资金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所在,改变观念促发展迫在眉睫。

一、调研方式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样本点涉及广西11个地级市、6个县(市)的103家企业和银行、工商、建设、工信委、国土、税务等50个有关部门,采用发函调研、召开座谈会、直接面访和问卷填报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样本构成,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25家、占24.3%,小微企业78家、占75.7%;从行业类别看,房屋建筑业43家,占41.7%,土木工程建筑业11家,占10.7%,建筑安装业14家,占13.6%,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35家、占34.0%;从企业的性质看,非国有企业94家、占91.3%;国有企业9家、占8.7%。

二、建筑企业经营情况

1.建筑企业新签订合同额大幅下降。由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加之房地产企业资金短缺,新开工楼盘少,建筑业企业对签订合同均较为谨慎,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导致2015年上半年建筑企业新签订合同额大幅下降。据调查统计,抽中的103家样本企业2015年1—5月新签订工程项目合同金额平均为5280.7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80.12万元,同比下降20.7%。

2.建筑业总产值呈回落态势。受整个经济环境以及新开工项目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建筑业总产值呈回落态势。据调查统计,103家样本企业2015年1—5月建筑业总产值平均为9188.6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5.69万元,同比下降1.9%。

3.企业负债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纳税和缴费呈两位数上涨。抽中的103家样本企业2015年1—5月企业平均负债额、向政府有关部门纳税和缴费额分别为1789.72万元和264.6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1万元和28.33万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10.6%和12.0%。

4.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呈上涨态势。受企业工程款回收良好带动,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呈上涨态势。据调查,103家样本企业2015年1—5月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分别为4478.06万元和7028.74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7.73万元和862.26万元,同比分别上涨了12.8%和14.0%。

5.有5成企业认为综合经营状况“变差”。据调查,参与企业综合经营情况评价的100家企业中,认为企业综合经营情况2015年1—5月比2014年“好转”的有20家,占20.0%,认为“一样”的有30家,占30.0%,认为“变差”的有50家,占50.0%。

6.下半年预期谨慎乐观。103家样本企业在预计2015年下半年与1—5月对比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好转”的有42家,占40.8%,认为“一样”的有40家,占38.8%,认为“变差”的有21家,占20.4%。

三、建筑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成本上升快。103家样本企业在提及2015年1—5月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时,有72.8%的企业回答的是“用工成本上升快”。据调查了解,目前一个普通工人(小工)日工资为150~200元,普通技术工(大工)为300~40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约25%和20%,人工成本支出占总成本费用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20%~30%上升到2015年的30%~40%,用工成本上升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用工成本上升快,主要是建筑行业工人绝大部分属于技术工,而对技术水平高,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其工资水平在行业内普遍处于偏高状态,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技术人员工资水平更是水涨船高。

有40.8%的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快”。北海市合浦县广西浦厦建设工程公司反映,自2012年以来,砂石、红砖等原材料价格呈逐年上涨态势,且上涨幅度大。以碎石为例,其目前价格为110元/方,3年来上涨了57.1%。而企业经营成本中60%以上的是材料费,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总成本及盈利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工期越长,亏损越大。

2.市场竞争激烈,相互压价竞争,利润空间小。103家样本企业在提及2015年1—5月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时,有71.8%的企业回答的是“市场竞争激烈”。据调调研了解,大多数工程安装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有效突破科技创新的瓶颈,拥有的常规技术,资质等级较低导致无法承揽大型工程。这些企业为打开新市场或为获取新项目,往往在激烈的竞标中被迫压低报价和以提供垫资的方式来承接项目,工程让利都比较大。有些企业希望借助所揽工程为企业带来好的口碑,便于进一步打开外部市场,因此有些工程甚至是不计成本也要承接。大部分低资质企业为了维持生产,承揽微利的工程项目,利润较低,盈利能力较弱。装饰市场管理不规范,个人揽活现象普遍,且价格一般比企业便宜,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而许多业主品牌意识和质量维权意识不强,加上市场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部分企业恶性压低市场价格,导致工程质量缩水,出现劣质驱逐良质企业的现象。据某地一装饰企业估计,当地的私房装修市场份额,小微企业只占到其中两成。

3.资金紧张,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2015年1—5月,103家样本企业平均被拖欠的工程款金额高达220.54万元,占被拖欠的工程款总额的比重为18.0%,平均拖欠时长为3.4个月,导致施工企业增加贷款利息支出,加重了施工企业负担。如钦州市灵山县华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反映, 有项目工程款拖欠3年未付,仅2015年1—5月份被拖欠款就高达680万元。

103家样本企业中,有41.7%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有56.3%企业家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很紧张(缺口20%以上)”和“紧张(缺口1%~20%)”,有43.7%的企业表示“基本正常”,无企业表示“资金宽裕”;认为企业被拖欠工程款(应收未收的到期工程款)大幅增加(增幅大于15%)和有所增加(增幅小于15%)的企业占样本企业的36.7%,仅有24.8%的企业认为是大幅减少(减幅大于15%)和有所减少(减幅小于15%),调研中发现,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为解决拖欠工程款,而用难以销售的现房按现行市场价来抵账。被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38.8%的企业认为是建设单位资金不足、工程预算不足;有35.9%的企业认为是建设单位工程结算审计时间太长;有16.5%的企业认为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预算追加以及建设单位故意、恶意拖欠;有15.5%的企业认为是设计方案变更造成预算追加。

4.招工难。在建筑企业中,最缺乏的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有33.0%的企业认为有“招工难”现象;有52.4%的企业急需招用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51.5%的企业急需招用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招工难主要体现在:一是普通年轻工人难招。目前普通工人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新生代农民工除了薪酬待遇外,对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二是难以招到专业对口人才。一般高等建筑院校毕业生都不愿在地市级建筑单位工作,能招聘到的应届毕业生多为综合类人员。三是难招到有资质的技术人员。有资质证书的“五大员”工资较高,对工作环境要求也高。

四、外部环境对建筑企业的制约

1.新实行的刷卡制的影响。2013年国家出台严格的量化管理办法——刷卡制,要求企业每承建一个项目,必须配备完整一套人员,统称“五大员”(包括:建造师、预算员、材料员、施工员、安全员)。刷卡制后,上述“五大员”一人一次只能负责一项工程,企业若要承建更多的工程,必须要招入更多的“五大员”,很多企业无此能力,只能减少承建工程数量。

2.企业资质证件繁多,考证、养证费用负担重,重复培训现象突出。据企业反映,一个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所需执业证、职称证及上岗证等各种证件达16种,且“人手多证”,向越来越细化,证件越办越多方向发展,比如一个安全员证又分A证、B证、C证。建筑行业主管部门,每年都举办各种在岗培训班,每3年学习2次或每年学习1次,持证人员必须参加培训,由于各监管部门条块分割,培训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培训费用高,集中南宁培训时间为3~15天,给企业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影响。据调查了解,1个二级资质的企业1年所需各种证件年审及后续再教育费用高达100多万元,约占年总产值0.1%;而1个三级资质的企业,1年再教育培训费就高达20万~30万,占年总产值的比重高达0.5%。

3.营改增后成本将再次上升。调查显示,9成以上企业认为,一旦实行增值税,企业税负将大幅提升。实施“营改增”,企业先行支付的税金将由3%上升至11%。虽然增值税采取的是税款抵扣制,但抵扣进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造成企业难以抵扣进项。此外部分建筑材料亦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砖、瓦、灰、沙、石等材料主要由项目所在地的小规模纳税人或者个体户垄断经营,而这些供应商都不具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往往采用简易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取得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建筑业“营改增”一大难题。

4.招投标程序混乱。一是招标文件条件设置不合理,部分工程招标文件编制要求门槛过高,有“萝卜招标”嫌疑。如普通的5、6层框架结构、3百万~5百万元工程,也要求一级施工企业资质,而当地的建筑业企业的最高资质是二级,所以在很多大工程投招标直接就把本地建筑企业排除在外。而一些一级资质企业很多都是一些中介公司,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一级资质。二是报名及资料审查不规范。报名过程中介代理机构单方面行使报名资料审核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参与招标。三是投标收费混乱。一本几十页的招标文件就要几百元,一套几十张的施工图纸复印费,少则几百,多则一两千,且各种报名费末中标也不能退。

5.政府相关部门收费项目过多。据调研了解,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按项目工程量计算预收企业散装水泥费(3元/吨)、墙改保证金(8元/平方米)、白蚁防治费、防雷费(6000元/栋)、人防异地建设费、规划验收测量费(2~5元/平方米)。一个施工项目还没有开工,就得向相关部门缴付墙改费、散装水泥费、白蚁防治费、防雷费、人防费等若干费用高达几千万元,给企业建设资金流转带来很大的困难。如贵港市合家福凯旋国际项目,其一期墙改费、散装水泥费、白蚁防治费、防雷费、人防费等若干费用就达近2000万元。

五、企业的期盼和建议

(一)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

希望金融部门根据企业所有权性质、诚信经营记录、实际营业情况,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向企业提供信誉贷款,解决国有企业无资产所有权、小微企业低资产、企业无抵押物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或延长还款期限。

(二)简政放权,取消和合并部分资质证件,减轻企业“五大员”资质证件考证、养证负担

企业希望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由目前的省级负责制改为省级负责制和属地负责制相结合进行,取消和合并部分资质证件,缩短办证时间,延长证件使用年限,放宽“五大员”刷卡锁证后一人一次只能负责一项工程的政策,以减轻企业考证、养证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三)出台针对建筑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判定建筑业是否为小微企业的方法是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的乙方基本情况(资产、所得额、从业人数)来判定的,而能够签订施工合同的建筑企业,至少是有三级资质的企业,建筑业小微企业没有资质,是没有资格签订合同的,所以,他们的施工工程都是挂靠在资质企业下,由此,税务部门就认为建筑行业没有小微企业。因此,建议税务部门针对建筑业小微企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助力建筑业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四)分步实施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

由于建筑行业传统做法的特殊性,给抵扣进项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建议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采取先试行再推广的办法稳步推行。制定出合理的实施细则,尤其是对跨年度工程和拖欠款项的税收方法要区别对待,确保“营改增”政策健康实施。

(五)加强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加快完善建筑市场制度建设,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程投标担保、支付担保、履行担保等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和清退,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大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建设中的垫资、拖欠工程款、“恶性竞标”等问题,促进建筑业企业健康发展。

(六)规范清理政府部门收费政策

1.缓收散装水泥费、墙改保证金做法,改为收取押金做法。企业希望在工程开工前缴纳一笔合理的押金,待工程完工验收后,如果散装水泥使用比例达不到70%的,新型墙体材料用量达不到建筑面积的30%,则按政策标准3倍收取散装水泥费、墙改保证金处罚款,并处没收所交押金的严厉处罚。

2.减少白蚁防治费、防雷费、规划验收测量费,确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3.取消人防异地建设费。《广西壮族自治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管理规定》(桂价费字〔2003〕462号),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标准:(一)十层以上或基础埋深达三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其他民用建筑和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等要求修建6级以上防空地下室的,按应建面积每平方米收费标准为: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1500元;自治区人民防空重点城市1000元,其他县级(含县城)城市800元。(二)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修建除前条规定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按项目总建设面积缴纳易地建设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每平方米18元;自治区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每平方米10元。企业质疑防空地下室的收费支出在何方?企业希望取消防空地下室的收费,给企业减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