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时间:2023-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货膨胀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抑制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近年来理论界争论颇为激烈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的经济政策意义在于政府是否可以用通货膨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一种不稳定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抑制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近年来理论界争论颇为激烈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通过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主张,为许多西方国家的政策所青睐,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段时期的繁荣,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些国家又相继发生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滞胀。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通货膨胀不仅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存在,而且急剧上升,几乎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却没有出现滞胀的局面。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过程中通货膨胀问题的凸显,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也已成为各方面所关注的焦点。

研究这一问题的经济政策意义在于政府是否可以用通货膨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在西方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一种不稳定的关系。

事实上,“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只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来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一旦假设的条件发生变化,问题的另一方面就会出现。“不稳定关系论”就是认为这几种观点既具有一定的道理,又存在各自的片面性,通货膨胀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不能笼统地说是“促进”还是“促退”,也不能用“不稳定关系论”来模糊我们的认识,必须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做具体分析,以利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通货膨胀能使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但继续发展的结果又会使得到的优化资源配置出现恶化,经济的波动也就难以避免。但是,如果有部分商品的价格受到管制,情况又有所不同。我国的基础产业一直是瓶颈产业,其投资长期低于加工工业的投资幅度,农业投资更是偏低。政府对基础产业的价格管制较多,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变动使收入分配向加工工业严重倾斜。与此相适应,加工工业生产供给能力的扩张是必然的结果,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调的现象。虽然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但是基础产业既具有很高的垄断性,又具有投资长、见效慢的特点,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加大投入,扩大供给,因而通货膨胀过程中扩张的速度失调便是在所难免了。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闲置资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而且这还必须是“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必须是未被预期到的。如果是恶性通货膨胀,就会出现商业虚假繁荣、投机猖獗、实际生产下降的后果。

我国的经济是一种短缺经济,尽管也存在“滞存”资源,往往是由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带来的“瓶颈”约束所造成的,以通货膨胀来刺激生产的条件尚不具备,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暂时的。由于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温和”的通货膨胀会逐渐演变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