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时间:2023-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零部件,有些既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也可以利用企业自己的技术和设备自行制造。根据这些特点,首先就要找出不同需要量情况下两种取得方式的成本平衡点,然后据以作出决策。设x1为该零部件需要量在300个以内时,自制和外购两种方式的成本平衡点;x2为该零部件需要量在300个以上时,自制和外购两种方式的成本平衡点。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零部件,有些既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也可以利用企业自己的技术和设备自行制造。从市场上购买可以享用供应商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减少企业的投资,从而降低风险,但必须支付买家和有关的运杂费等;自制可以控制零部件的质量,保证及时供货等,但需要支付原材料、人工费和其他的一些相关费用。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取得所需的零部件在经济上更为有利?由于生产经营中所需的零部件,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相同的,因此,只需对外购和自制两种取得方式的预期成本进行计量和分析,以预期成本的多少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

(一)需要量确定条件下的零部件取得决策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零部件的总需求量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可对自制和外购方案的相关成本进行比较,成本较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自制方案的相关成本一般包括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变动成本、可能发生的专属成本、相关机会成本以及未来可避免的固定成本等;外购方案的相关成本包括支付的买价及相关运费等。

[例6-15]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全年需用甲零件3600件,该零件既可以自制,也可外购。 自制单位成本为26元,有关资料如表6-13所示。

表6-13 相关资料 单位:元

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中,有5000元是生产该零件主管人员的工资。

该零件如果外购,单价为24元。另外,企业还可将原来用于生产该种零件的设备对外出租,租金收入为3600元。

现在要求确定,为使取得该零件的成本最低,企业究竟是选择自制还是外购甲零件?

从表面上看,自制单位成本26元比外购单位成本24元高出2元,应该外购,但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在本例中,要考虑的相关成本不仅仅是变动成本,在外购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生产主管人员的工资5000元也是相关成本。另外,设备的租金收入应该是自制该零件的机会成本。有关成本的计算如表6-14所示。

表6-14 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表6-14的计算结果表明,自制比外购节约成本16600元,所以,企业应该选择自制该零件。

(二)需要量不确定情况下的零部件取得决策

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成本可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动成本总额则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需要量不确定的情况下,不同的方案会有不同的成本构成,而且成本变化的规律也会有所不同,零部件的自制成本和外购成本都同其需要量相关。要正确选择取得零部件的方式,必须利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来找出不同需要量情况下两种取得方式的成本平衡点,然后根据不同需要量所处的区域,选择最优方案。

[例6-16]某企业现需要一种零部件,该零部件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若自制,单位变动性制造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预计将增加2000元;若外购,在300个以内,单位销售价格为30元,超过300个,单位销售价格为25元。要求分析,为了使零部件的取得成本最低,究竟应该自制还是外购。

本例中,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零部件的取得成本都同需要量相关联。如果自制,自制成本中包含的固定成本会随着需要量的变化而使单位自制成本发生变化;外购成本中,买价也会随着需要量的变化而分段发生变化。根据这些特点,首先就要找出不同需要量情况下两种取得方式的成本平衡点,然后据以作出决策。

设x1为该零部件需要量在300个以内时,自制和外购两种方式的成本平衡点;x2为该零部件需要量在300个以上时,自制和外购两种方式的成本平衡点。则:

2000+20x1=30x1

2000+20x2=25x2

解出,x1=200(个),x2=400(个)

这两个成本平衡点如图6-2所示。

图6-2

图6-2中,y1为单价为30元时的外购成本线,y2为单价为25元时的外购成本线,y3为自制成本线。显然,当需求量在200个以内时,外购成本线低于自制成本线,应采用外购方案;当需求量在200个以上300个以下时,外购成本线高于自制成本线,应选择自制方案;当需求量在300个以上400个以下时,外购成本线低于自制成本线,应选择外购方案;当需求量超过400个时,其外购成本线高于自制成本线,此时,应选择自制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