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趋势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增速较快,全球贸易投资向自由化高速迈进,跨国投资逐渐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其理论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趋势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增速较快,全球贸易投资向自由化高速迈进,跨国投资逐渐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购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各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缩水严重。受此影响,外贸企业岌岌可危,其中很大一部分更是成为了这场经济危机的牺牲品。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也因此而放慢,但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得到了国家许多政策的支持,加强了其抗风险能力。四年来,各国出台了一系列抗击金融危机的政策,并大多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并没有彻底根治,但大环境已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新环境是欧美国家金融业及实体经济逐渐复苏,而新兴国家大都承受着较重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普遍紧缩。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这一年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将利用外资在我国投资与我国直接对外投资相结合,做到高效又安全的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及这两个市场所具有的优势资源,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国国有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力军,担负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能否利用好后国际金融危机这一风险与机遇共存的特殊时期,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信心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把这一战打得漂亮,不仅要抓住时机,更要懂得扬长避短。回顾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那些失败的教训警告我们,这块看似诱人的蛋糕,蕴藏着许许多多的风险,而在这些风险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诸多风险中十分重要的因子,因而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并找出应对风险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动荡,但跨国并购的热潮仍未减退,究其原因主要为跨国并购具有许多先天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减少直接在国外开办企业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有效延伸企业的价值链,提高附加值,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跨国并购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对外投资590亿元。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这一切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而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形式,在这一舞台上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事实上,中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并非一片坦途。前不久部分企业已经相继被曝海外投资失利,面临巨额亏损; 中国赴美上市的一些企业相继曝出信息披露等问题,致使中国概念股遭遇集体做空。这些现实告诉我们,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仍然处于摸索着前进的状态,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财务问题作为企业最核心的问题,自然需要得到更大的关注。加之,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动荡,多国金融危机前早已潜伏的不安因素相继爆发,因而对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其理论意义。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都已对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风险作出了诸多研究,但对这些风险当中的财务风险却鲜有系统成熟的理论成果,因而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还存在着十分广阔的研究探讨领域。其次,在已有的对跨国并购中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的著作中,或学者的研究背景与我国的经济体系大相径庭,或学者的研究年代已距今相隔数载,这些诸多的干扰因素,都使以前的研究成果不能十分合适地运用到现今这一特殊经济时期,因而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