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国际传导总效应检验

通货膨胀国际传导总效应检验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1.1 样本选取本书在考察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时,试图研究美国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间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传导,因而选取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中国、加拿大、日本等共14个国家或地区1990—2008年的消费价格指数数据。但是,无论是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还是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本质上都是一国物价的变动引起他国价格的变动,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6.1.1 样本选取

本书在考察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时,试图研究美国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间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传导,因而选取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中国、加拿大、日本等共14个国家或地区1990—2008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之所以选择美国作为研究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参照物,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08年美国GDP总量为14.2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18.3%,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比重较2007年的25.4%而言有所下滑,但仍然雄踞全球GDP约1/4的份额。

第二,美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占有绝大部分份额。2008年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4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2%,其中,以1.29万亿美元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以2.17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第三,美国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最大的国家。2008年,美国以3.16千亿美元的流入量和3.12千亿美元的流出量雄踞榜首(见表6-1和表6-2),而海外并购额也占据了全球的近1/3(见表6-3);2007年,全球以海外资产排名的非金融类100强公司中,美国占据了20个席位(见表6-4);2008年,美国包括花旗银行集团、摩根士丹利、美国国际集团等在内的公司就占据了全球金融类50强的8个席位(见表6-5)。[2]

表6-1 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90—2008年)

资料来源:UNCTAD,Would Investment Report 2009:www.unctad.org/wir or 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

表6-2 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资料来源:UNCTAD,Would Investment Report 2009:www.unctad.org/wir or 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

表6-3 跨国并购概况(1990—2008年)

资料来源: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9:www.unctad.org/wir or 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

表6-4 美国进入世界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简况(2007年)

续表6-4

资料来源:UNCTAD/Erasmus University database:www.unctad.org/wir or 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
备注:TNI指数,指全球跨国指数,按照以下三个比率的平均值计算:海外资产与总资产之比;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之比;海外雇员数占总雇员数之比。

表6-5 美国进入全球金融类跨国公司50强简况

续表6-5

资料来源:UNCTAD Montreal,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9:www.unctad.org/wir 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
备注:①GSL,地理分布指数,按照国际化指数乘以东道国数目再取平方根计算。
②I.I.,国际化指数,按照海外子公司数目除以总子公司数目计算(本表格计算的子公司指拥有多数股权的子公司)。

研究中,本章把这些国家区分为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印度、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墨西哥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需要说明的是,从1990—2008年这近20年的时间里,有的国家或地区也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通货紧缩,比如中国。但是,无论是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还是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本质上都是一国物价的变动引起他国价格的变动,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章也仅借此来研究美国的物价变动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影响机理,并不再专门区别是否是通货膨胀或紧缩。样本数据见表6-6。

表6-6 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1990—2008年消费价格指数

续表6-6

续表6-6

数据来源:http://ita.doc.gov/td/industry/otea/ttp/Top_Trade_Partners.pdf。

6.1.2 时间序列平稳性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ADF检验(Angment Dickey-Fuller test)是通过下面三个模型完成的[3]

模型3中的t是时间变量,代表了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如果有的话)。三种模型的差别主要是考虑是否含有常数项或趋势项。假设检验中,零假设H0:δ=0,即存在一单位根,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而备择假设H1:δ<0,即该序列为平稳序列。实际检验时从模型3开始,然后模型2、模型1,何时检验拒绝零假设,何时停止检验。

由于本章采用的样本数据均属于时间序列数据,在分析美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可能对其他国家物价变动带来影响时,需考虑样本数据间的协整关系,因此,本章将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考虑到变量的经济意义,本章将对各个国家或地区CPI水平值的自然对数值作单位根检验。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 6.0,各国CPI的自然对数值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6-7。

表6-7 各国lnCPI或ΔlnCPI的ADF检验结果

注:模型类型即上述中三类模型,滞后期数即检验模型中m的取值,在Schwarz Info riterion(SIC)下,由软件自动给出,而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采用的是MacKinnon(1996)模拟实验的结果。

表6-7中ADF检验结果表明:

(1)当显著性水平α=5%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这4个国家的lnCPI的ADF值均小于相应的临界值,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且模型通过了拉格朗日乘数检验,表明检验模型无序列相关问题,检验结果有效。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1990—2008年的lnCPI序列为平稳序列。

(2)当显著性水平α=5%时,中国大陆等其他9个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价格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是其一阶差分序列则通过了ADF检验,即中国大陆等9个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1990—2008年的ΔlnCPI(lnCPI的一阶差分)是平稳序列。

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的价格序列为平稳序列,而中国大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均为非平稳序列。这个结论与许多国内外实证研究认为价格序列是不平稳的有些不一致[4],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此处采用的是近20年来各国CPI的年度数据。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由于体制的完善导致价格变动较为平缓,而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不过样本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这3个发达国家价格却为非平稳序列,也要经过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

6.1.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前文分析中我们发现,美国、英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近20年来的年度CPI序列为平稳序列,而其他国家及地区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同为平稳序列的美国的物价变动会对英国以及日本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存在影响吗?因此,有必要针对美国对他国的通货膨胀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作检验。

格兰杰的因果关系检验旨在揭示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单向还是双向的影响关系,其检验的原理[5]如下:

对两变量X与Y,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要求估计以下回归方程:

回归模型中,根据式(1)和式(2)中解释变量X,Y各滞后项前的参数是否整体为零,来判断X与Y是否为单向影响、双向影响或二者之间不存在影响。而格兰杰检验是通过受约束的F检验完成的。比如针对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这一假设,即针对式(1)中X滞后项前的参数整体为零的假设,分别进行包含与不包含X滞后项的回归,记前者的残差平方和为RSSU,后者的残差平方和为RSSR;再计算F统计量:

式中,m为X的滞后项的个数,n为样本容量,k为包含可能存在的常数项及其他变量在内的无约束回归模型的待估参数的个数。

如果计算的F值大于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下F分布的相应临界值Fα(m,n-k),则拒绝原假设,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应用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检验的序列为平稳序列。而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这些国家的lnCPI经检验确为平稳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以此证实美国的通货膨胀是否会影响到他国的物价变动,抑或是相反的。

利用计量软件Eviews 6.0,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分别对美国的CPI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虑到样本数据为年度数据,因此统一确定滞后期为1,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6-8。

表6-8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来看,在对美国与日本通货膨胀传导关系研究中,发现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变动在时间上确实领先于日本,而置信度可达94.84%。同时,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模型中通过了一阶拉格朗日乘数检验(LM(1)),这表明检验模型无序列相关问题,且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较小,说明检验模型是有效的。同样,在研究美国与英国的通货膨胀传导关系时,检验结果也支持了美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确实是英国物价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即从时间上来看,美国的通货膨胀领先于英国的通货膨胀。而这四个国家中,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通货膨胀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6.1.4 小结

目前很多学者都以美国为主要的通货膨胀输出国研究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现象,本章的通货膨胀总体效应检验也是建立在以美国为主要通货膨胀输出国的基础上的,实证结果表明:①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物价水平与美国的物价水平协整度较差;而日本、英国与美国的物价水平具有明显的协整关系,并且格兰杰检验表明美国的通货膨胀的确是英国、日本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样本中中国大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价格序列都为不稳定序列,与美国的物价水平协整度十分微弱,结果表明在1990—2008年间,这些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受美国通货膨胀传导的影响十分有限。由此得出的结论与国内一些学者的实证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下面将具体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1)根据第5章对通货膨胀国际传导机制的分析,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价格、货币、国际收支等渠道传导,而其传导的效果又受到各国的外汇体制、汇率体制、货币政策、对外开放度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各国接受通货膨胀传导的强弱不一致是合理的。表6-9是从WTO和IMF的报告中节选的这些样本国开放程度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开放程度越高的国家,接受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效果就越强。

表6-9 样本国各项指标汇总(2007年)

①IMF的开放度指标由FDI占GDP总额之比计算.

②IMF的开放度指标由FDI占GDP总额之比计算.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WTO与IMF相关资料整理。

(2)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化解区域集团外部国家通货膨胀的传导。比如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是欧盟成员国,其对外实行统一的汇率,区域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也较强。加之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高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因贸易替代与贸易转移效应,将隔离一部分成员国内部与外部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美国通货膨胀国家的传导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3)跟随性的货币政策将加剧两个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传导。从美国与日本的案例来看,美国通货膨胀对日本的传导效果十分显著,其中原因之一便是日本的货币当局几乎都是采取紧随美联储货币政策,并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最大效果的发挥。美国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国内的物价水平,因此日本接受美国通货膨胀的输入是十分明显的。

(4)单一的贸易格局将加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如果一国过分地在贸易领域依赖另一国,那么其受该国通货膨胀传导的效果就越显著。这不仅仅表现在贸易的地理结构,还表现在贸易的产品结构,单一地依赖某种产品的贸易,也将扩大通货膨胀的传导。比如2008年,位于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通货膨胀率普通较高。其中,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2.9%,11.5%,15%和9%,而2007年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1.1%,4.1%,13.8%和5.5%。这些国家受石油进口国以及主要工业品与日用品出口国的物价水平波动影响较大,也深受通货膨胀之苦。

(5)从实证结果来看,发展中国家受美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限。因为样本国的这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为非平稳序列,而美国则是平稳序列,因此协整拟合度较差。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通货膨胀对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没有任何影响,而现实的结论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时间序列在实证检验中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及VAR模型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因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体制不完善,且经济结构问题突出,比如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较不自由的汇率体制等都为接受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提供了温床。而从现实的经验分析来看,很多学者分析了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传导。比如Cheung,Yin Wong和Yuen,Jude(2002)比较分析了美国通货膨胀对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开放经济的影响,结果是影响巨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