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信用社生态环境分析

农村信用社生态环境分析

时间:2023-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信用社生态外部环境发生的这种变化,使已建立的农村信用社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被打破,农村信用社内部环境的机制被破坏。1996年至今,这一阶段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是共生关系。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

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看,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共生关系、非协调关系、协调关系、共生关系四个过程。

为分析方便,设合作金融输入为i(t)、合作金融目标为o(t)、合作金融输入与合作金融目标偏差为e(t)、合作金融运行机制为u(t)、生态环境作用为u(t)都是变化的,合作金融调节方式为j(t)。

1951—1957年,这一阶段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是共生关系。在这一阶段,国家为信用合作的大发展准备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的出台,人民银行试点方法、试点原则、组织形式、试点形式的落实,合作社资金要求的满足等,再加上农村信用社坚持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通过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合作制性质,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共生度提高,合作金融共生界面阻力变小、合作金融共生体与环境的关系和谐,农村信用社共生能量增加,使农村信用社得到快速发展。

1958—1979年,这一阶段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是非协调关系。在这一阶段,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两次下放和收回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被破坏。农村信用社生态外部环境发生的这种变化,使已建立的农村信用社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被打破,农村信用社内部环境的机制被破坏。根据合作金融生态协调图(图10-1),此时,农村信用社运行机制被破坏,已不能协调农村信用社达到自身的目标,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阻碍。

图10-1 合作金融生态协调图

1980—1996年,这一阶段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是协调关系。在这一阶段,农村信用社归中国农业银行领导,1984年8月国务院105号文件批转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中指出:为了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必须抓紧进行改革。要通过改革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注意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以后农业银行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制度。1984年底,农业银行决定1985年加快信用社改革的步伐,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性质被恢复,农村信用社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农村信用社运行机制恢复,协调作用开始显现,农村信用社通过自身协调已能达到自身的目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96年至今,这一阶段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是共生关系。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决定》指出,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核心是把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不再领导管理农村信用社,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基层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同时将建立农村信用社自律组织。从该年起,农村信用社改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中国农业银行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领导管理,强调要按合作制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县以上不再专设农村信用社经营机构,要加强县联社建设并由其负责农村信用社业务的管理,基本改变了农村信用社“既是集体合作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基层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确立农村信用社变成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唯一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开始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制度安排。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就此方案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该通知提出了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共同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解决两大主要问题和四项支持政策。

2004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述评文章,总结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一年来的成效。文章中写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一年试点后,初步预计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将实现近10年来首次年度盈余。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2007年12月7日的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就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展作了专题发言。他指出,实践证明,2003年以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是非常成功的,截止到2007年12月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资产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农村信用社在整个中国金融盘子中的比重通过资金实力的加强在提高。财务状况逐步改善,盈利能力显著增加。支农的投放不断增加,支农的力度明显加大。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确立。这一阶段的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生态系统稳定,农村信用社运行机制良好,协调作用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与生态环境共生度进一步提高,合作金融共生界面阻力进一步变小,合作金融共生体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和谐,农村信用社共生能量进一步增加,使农村信用社得到了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