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银行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

银行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容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对于银行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发展机遇。此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积极推进。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会迫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银行还可以改进服务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首要的是要调整风险偏好。

内容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对于银行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需要由依赖净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向轻资产型业务模式转变,开拓非息业务,加大中间业务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服务创新,加深综合化经营程度。金融业最核心的竞争是服务,服务最核心的竞争是价格。

2014年3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答记者问时表示,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这应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后一步,而且存款利率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放开。

此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对于银行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需要由依赖净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向轻资产型业务模式转变,开拓非息业务,加大中间业务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服务创新,加深综合化经营程度。银行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银行业务与渠道创新,探索服务新模式,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

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经营的主要冲击来自于盈利机制上的冲击。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之前,商业银行靠吸收利差盈利,规模扩张是主要的利润来源和增长方式。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之后,利率靠市场决定,规模的大幅度扩张不一定能够带来存款、客户的大幅度增长。利率市场化对盈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净息差的下降上。短期来看,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将造成存款和贷款利率大幅度波动,使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一方面,存款作为稀缺资源,利率管制放开将加剧银行间的价格竞争,为了争夺存款资源,商业银行将不得不上调存款利率,从而推高资金成本;另一方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银行争夺优质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优质企业贷款的利率下浮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为了维持盈利,部分银行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形成逆向选择,放出更多的高风险贷款,最终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反弹。由此,利率市场化会带来银行利润增长的不确定性,前些年的利润高速增长有可能被减弱。

银行应对息差下降带来的压力,要做盈利模式上的转变。银行要充当交易中介和信息中介,突破资本约束,继续做大做强。银行应当加强为实体经济的服务,发展金融资产服务,由利差收入转向服务收入。金融资产服务资本占用少,经营风险小,长期可持续,与客户资产管理流程紧密结合,从市场和客户角度看,未来客户趋向于由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转变为利用金融市场直接筹资和融资,客户持有的大量各类金融资产,需要银行提供完善多样化的金融资产服务。积极开拓这类服务,可以满足个人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需要,也可以在金融资产的交易各环节更好地支持企业客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如果风险管理不善,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付息成本上升是大趋势,银行要想保持过去的高盈利增长,必须拓展相对的高收益业务。所以做好风险的对冲、分散和转移,是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另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等紧密相关,在利率上升后,汇率尚未放开,热钱流入,会冲击国内市场和金融秩序,如果汇率波动过大,会加大和给银行带来新的汇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会迫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下降、净息差收窄,从而不得不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统一了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实现一体化,有利于促进证券化和衍生品交易等中间业务的发展。美国和香港的利率市场化均使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资产出现了50BP左右的增幅。大力发展这类“轻资本”的业务——理财、咨询、金融衍生品交易类等较少占用资本金的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将成为银行未来争夺的重要领域。

银行还可以改进服务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金融业最核心的竞争是服务,服务最核心的竞争是价格。这就需要保证商业银行拥有价格定价权。现在商业银行是以业绩为导向的竞争引起服务的竞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创新机制,所有的产品竞争,其实都是价格竞争。在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下,银行服务要摆脱以往“客户进这家银行喝的是水,到那家银行喝了咖啡”的浅层差别上,实现提供真正差异化的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金融需求选择银行。银行自此实现了真正的竞争。银行要在当消费者可“用脚投票”时,摆脱高高在上的印象,使得消费者从关注浅层情感回报转向更加关注财务回报,建立金融消费者同银行之间的和谐关系。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首要的是要调整风险偏好。大项目大客户贷款市场在利率市场化后收益水平下降,银行应当将更多目标投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消费领域。开发一些特色品牌的融资产品,发展创业贷款、供应链融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类服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另外,要注意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影响,应当构建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流程,完善授信审批方式,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调控,提高风险防控的前瞻性。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负面经验告诉我们,利率市场化后风险管理未能跟上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原因。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共22年,1985年后,为缓解市场压力,银行业大幅增加房地产和非银行金融部门贷款投放,但风险管理水平未能及时提高,出现了巨额不良资产问题。而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后调整风险偏好,从1985年开始不断提高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占比,信贷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占比提高,使得净息差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注释】

[1]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4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