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银行利润

关于银行利润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的“银行资本”,也包括银行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这两个组成部分,那么,前面所引教材中那段话里的一系列论断,便不能成立。笫四,银行利润,只有和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相比,才有实际意义。所以,在政治经济学中,一般只分析“银行利润”,即“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及其利润率。

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的“银行资本”,也包括银行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这两个组成部分,那么,前面所引教材中那段话里的一系列论断,便不能成立。下面以《政治经济学辞典》“银行利润”这一辞条中所举的例子作一说明。假定平均利润率为20%,银行资本为1020万元,其中银行自有资本20万元,吸收存款1000万元,按4%的利息率付出存款利息40万元,而将1000万元贷出,按5%的利息率收入放款利息50万元。二者之间的差额为10万元,加上银行其他业务收入1万元,扣除营业上的各项开支7万元,结果得到银行利润4万元,由此可以看出:

第一,“银行利润同银行资本家创办银行的预付资本的比例,”即40000/200000=20%,绝不能说成是“银行资本的利润率”,因为,作为分母的,只是银行资本中的自有资本部分,不是银行资本的全部,所以,只能说是“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率”。

第二,因为银行资本比银行自有资本要大得多,在我们的例子中,银行资本是银行自有资本的51倍,所以,“银行资本的利润率”要比“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率”低得多,在我们的例子中,“银行资本的利润率”为40000/10200000%,它也绝不会“等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利润率”,而是只有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利润率(20%)的大约1/53。

第三,因为银行资本中包括大量的借入资本,所以银行资本也根本不可能“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如果银行资本,果真能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那么,根据上面的例子,1020万元的银行资本,按20%的平均利润率,就应该得到1020万×20%=204万(元)的利润,这样一来,银行资本家创办银行的预付资本的利润率,就会多达204/20=1020%。同样一笔资本,经营银行业所带来的利润,比经营工业或商业所得到的利润高几十倍,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笫四,银行利润,只有和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相比,才有实际意义。银行资本家据此来比较,把资本用来开办银行得到的利润,与把资本投入产业或商业得到的利润是否相等,从而决定他是否继续从事银行业的经营。把银行利润,与包括整个存款在内的整个银行资本相比,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所以,在政治经济学中,一般只分析“银行利润”,即“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及其利润率。在《政治经济学辞典》等经济学的工具书中,也是只有“银行利润”这一条目,而根本没有什么“银行资本的利润”“银行资本的利润率”这类条目,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也没有这样的提法。

鉴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的那段论述,似应改为:“银行利润同银行资本家创办银行的预付资本的比例,就是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率。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率应等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利润率。银行自有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注释】

[1]胡培兆:《〈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第14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巫继学、朱玲:《马克思社会生产关系范畴的系统考察》,《哲学研究》,1983年第3期,第14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98~9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7]同上。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9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8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0]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98~9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1]同上,第993页。

[12]胡培兆:《〈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第13~14页。

[13]同上,第14页。

[14]胡培兆:《〈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第13页。

[15]同上,同13页。

[1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97、928~929页。

[17]同上。

[18]胡培兆:《〈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第13页。

[19]胡培兆:《〈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第13~14页。

[20]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1]胡培兆:《〈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第14页。

[22]同上。

[2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4]胡培兆:《〈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第14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8]陈征:《〈资本论〉解说(第二册)》,第156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8。

[29]马克思:《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第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0]刘朝等:《〈资本论〉与当代若干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第96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2]崔向阳:《论分配方式的理论基础——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5]汤在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经济学家》,1997年第2期。

[36]周为民、陆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从马克思的逻辑来看》,《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37]崔向阳:《论分配方式的理论基础——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38]杨继瑞:《所有权学说是按要素分配的深层理论根基》,《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9]巫继学、朱玲:《马克思社会生产关系范畴的系统考察》,《哲学研究》,1983年第3期,第14页。

[40]蒋学模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2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5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2]同上,第532页。

[43]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第5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