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限制宁波村镇金融网点需求扩张的因素

限制宁波村镇金融网点需求扩张的因素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在宁波市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储蓄汇局,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主体。农业银行是目前宁波市农村地区从事金融业务的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成立和撤销。目前宁波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高,很大部分与逃废债条行为有关。

(一)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竞争

在宁波市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储蓄汇局,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主体。表面上看,农村金融市场组织机构完备,但这些机构的功能不清,各类金融机构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效率明显不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同时,事实上也基本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较高,客观上造成农民利息负担过重,农户未能享受到改革成果。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外部竞争压力,造成了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感应迟钝”,提供于“三农”的金融产品单一。

农业银行是目前宁波市农村地区从事金融业务的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成立和撤销。农业银行在与信用社分离后,开始了收缩乡镇、巩固县城、拓展城区的经营战略,大量分支机构从农村撤出,仅仅保留部分营业网点。除了保留一些农村的优质客户,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已全面向城市倾斜,其信贷资金已基本上从农村市场退出,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已不复从前。

宁波市农村保险机构和证券机构发展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宁波市11个县(市)区域没有设立证券公司或代理处,而保险机构只在邱隘镇和西口镇设置了两家保险代理处。宁波市保险、证券市场的发展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农户的资金需求。

(二)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数量有限

县城区域银行业网点比较密集,而乡镇、村两级地域内的银行业网点覆盖程度较低,且乡镇及以下的银行业网点数量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非但未增加,反而进行了大幅度缩减。以象山为例,全县所辖10镇5乡3街道办事处,截止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营业网点34家,其中县城区域22家,乡镇及以下的网点12家数据资料见附件4,平均0.67个行政村才拥有一个网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行政村的覆盖率仅有67.67%。除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在乡镇有营业所外,大部分的乡镇只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因此造成金融服务覆盖程度较低的问题。很多农户都反映附近地区的网点过少,办理金融业务极不方便,与县城区域内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数量相比,可谓是极其不对称。

(三)农村金融网点的金融资源水平偏低

从总体上讲,宁波市正规金融机构配置在农村地区的信贷资源相当有限。尽管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放短期贷款总额在逐年增长,但农村短期贷款在涉农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总额中的比重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从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来看,尽管短期农业贷款自1997年以来逐年增长,但在2003年以前,该项贷款占涉农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总额的比重却一直低于10%,只是在近5年来才突破10%,2008年底上升到19.40%的低水平。到2008年10月,短期贷款中的农业贷款余额仍不足3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仅7.1%。可见,宁波市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资源的配置方面,尤其是在农业贷款发放方面,并没有把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作为重点,没有向农村地区配置足够的信贷。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够优化

首先,农村信用环境不佳,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地方政府对银行尤其是农村和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仍有不同程度存在;少部分农户把扶贫贷款、小额农贷视同政府救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滞后。目前宁波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高,很大部分与逃废债条行为有关。其次,目前规范和保护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如抵押担保设定范围与农村产权结构现状不符,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房屋等不能作为担保抵押物,使相当数量农户被拒之信贷门外。农村金融机构仍面临司法执行难、执行周期长,以及诉讼清收不良贷款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等问题。

(五)农村金融机制运行效率低下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宁波市农村金融机构在体制上、机制上、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阻滞和壁垒,仍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本身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

资金配置的高效率来自金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市场机制是以价格为显示信号、通过市场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变化来配置资源的机制,供求双方是市场机制的主体。在农村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上,缺乏能够有效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即有效供给主体不足,这是金融市场调节机制失效的根本原因。下面以分散的农户小额信贷市场和乡镇企业信贷市场为例加以剖析。

宁波市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农户旺盛的资金需求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却找不到供给,他们只好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农户只有不到一半的借贷是来自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途径获得的借贷占农户借贷规模的比重超过了一半。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它的发展壮大形成农村大额信贷市场需求,但是乡镇企业信贷市场有效供给主体短缺。其中,有乡镇企业发展规模萎缩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数量减少,乡镇企业在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在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区域,乡镇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难的情况普遍存在。

可见,尽管宁波市农村金融市场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体,农村金融各局部市场存在着有效供给主体不足的情况。资金供给远远小于农村对资金的需求,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低效率配置资金资源的情况长期存在,形成“均衡陷阱”。

宁波市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最薄弱的环节,网点建设还不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何加大对宁波市农村金融发展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村金融信贷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