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色信贷标准亟待建立

绿色信贷标准亟待建立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现行绿色信贷政策多停留在方向性的引导上,缺少能融入商业银行信贷操作行为中的审核标准和评估细则,结构调整的效力未能有效发挥。我国目前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实施出现3类状况。绿色信贷标准设计的过程,应全面反映国家宏观意图与战略方向的过程。

绿色信贷标准亟待建立

王小江 祝晓光

【摘要】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和银行业联手遏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促进节能减排、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自2007年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但一直未建立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这已成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瓶颈与难点,直接降低了绿色信贷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力。

【关键词】绿色信贷;标准;建立

绿色信贷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参与环境保护和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工具,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具有引导、控制和防范的功能。是未来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国家“十二五”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

■阅读提示 由于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未能及时出台,使绿色信贷工作未能统一在国家的相应政策、标准的控制之下,降低了环境政策和绿色信贷政策执行的效力。现行绿色信贷政策多停留在方向性的引导上,缺少能融入商业银行信贷操作行为中的审核标准和评估细则,结构调整的效力未能有效发挥。

自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推出了绿色信贷政策以来,很多银行根据各自的经营环境及战略,结合国家环保政策和行业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行业绿色信贷标准与环境风险管理要求,纷纷推出各有特色的“绿色信贷标识”“公司贷款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全部公司法人客户环保风险进行全面分类和管理,建立并形成了覆盖全行的绿色信贷风险监控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行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营。为推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体系。评估是银行放贷的前提与基础,标准的缺失使评估行为失去方向与目标。由于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未能及时出台,导致一方面,绿色信贷工作未能统一在国家的相应政策、标准的控制之下,降低了环境政策和绿色信贷政策执行的效力;另一方面,现行绿色信贷政策多停留在方向性的引导上,缺少能融入商业银行信贷操作行为的审核标准和评估细则,结构调整的效力未能有效发挥。有案例为证。

案例一:非公平竞争。对“两高”行业发展的控制,是国家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主要方针和政策。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有色金属冶炼及矿山开发、钢铁加工等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提出控制、限制信贷的要求。但在实际中工作由于标准不清,这一要求难以有效地实施。

如2010年,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开始实施从国家控制发展的钢铁行业全面退出的信贷战略。但就在建设银行退出的同时,另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却采取全面进入的战略,其理由:一是钢铁行业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必须保证其发展;二是所有钢铁企业的贷款都有完整的环保手续,环评报告、“三同时”文件齐全,企业的财务指标良好,并且在2010年和2011年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是执行国家政策文件,但却由此退出钢铁行业,失去一块经济效益高、偿还能力强的市场。另一个在绿色标准缺失、不明确的情况下进入钢铁行业,造成产能大幅提升,环境后果难以测评。显然,这种情况导致各商业银行在一个非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甚至个别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极大降低了各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信贷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案例二:执行中的差异。由于缺乏具体、统一的行动标准,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具体实施工作难以下手。只能按照各自的理解制定绿色信贷的方针、政策、战略、制度、流程和产品。我国目前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实施出现3类状况。

第一类是以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加入国际“赤道原则”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倡议组织的金融机构。他们有明确的绿色金融战略、完整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系列的绿色信贷产品。特别是制定了绿色信贷政策细化的分类标准和办法,为切实开展绿色信贷工作打下基础。第二类是以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自我建设绿色信贷政策标识为代表的银行机构。他们具有较为明确的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建立绿色信贷标识管理办法,对信贷投向、贷款企业进行识别,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环境行为的进一步改善。第三类是以转发文件为主。缺少明晰的绿色信贷战略,没有明确的绿色信贷机构。这类的绿色信贷工作更多停留在意义和作用的认识阶段,基本没有绿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则,更谈不上绿色行动政策的有效实施。

要把绿色信贷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引导、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就必须统一绿色信贷标准。用标准判断和衡量企业及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信贷标准是绿色信贷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阅读提示 绿色信贷标准是绿色信贷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它既是商业银行控制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主要工具,又是绿色信贷政策的核心构成,是绿色信贷政策具体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急需建立绿色信贷标准体系。

1.绿色信贷的目标 绿色信贷标准编制的目标可以分成战略目标和管理目标两部分。

战略目标的核心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基本的操作工具。利用信贷参与环境保护是国家环境保护手段。绿色信贷标准设计的过程,应全面反映国家宏观意图与战略方向的过程。

绿色信贷管理目标是指围绕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与风险管控的要求,以绿色信贷标准为基础,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用评估标准、项目贷款评估标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评估标准、绿色信贷产品评估标准和商业银行环境风险评估标准等。

2.绿色信贷的原则 绿色信贷标准体系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标准一定要反映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现状与要求。

(2)专业性原则。是指标准的设计要体现金融、环境和产业发展不同专业技术的要求。

(3)社会性原则。环境问题是公众的问题,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社会主体的参与程度。

(4)系统性原则。绿色信贷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绿色信贷审查分类和评估系统、社会和环境标准系统、绿色信贷管理系统、绿色信贷社会磋商系统和投诉及专家管理机制等。

3.绿色信贷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目标和原则要求,以及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可以把绿色信贷基本标准分为包括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环境规划标准、环境技术标准、环境市场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环境风险标准、环境产品标准和企业环境绩效能力标准等。

商业银行可根据信贷服务的种类与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绿色信贷服务企业的准入评估、产品设计评估、资金实施评估和资金绩效评估。通过对企业具体环境行为的评价,为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指明具体的方向。对环境行为信用良好的企业,银行可以从授信规模、利率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对环境行为较差的企业,则可以从降低授信额度、提高利率价格等方面予以限制。在支持、限制、淘汰的信贷行为中,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经济转型的效率、质量与效益。

4.绿色信贷标准主要内容

(1)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把信贷资金的投向锁定在与国家经济发展走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产业技术的先进性和综合布局的优化基础上。在降低投资企业经营的风险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资源在各部门、行业的有序转移,有效支持经济结构的转型。这是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的主要操作目标。

(2)环境规划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的考核构成绿色投资行为的前提与基础。把可持续、环境与社会状况作为投资行为考核的首要因素进行评价。

(3)环境技术标准。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着资源使用效率,产品的质量、数量、生产规模及生产效率,废弃物的数量和质量等。对科学技术的评估主要包括4项指标:产业技术指标、环境技术指标、生产中工艺流程评估、清洁生产技术的采用。

(4)环境风险标准。环境风险的测评是商业银行放贷的前提,通过对企业环境风险的评价,一方面,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促使商业银行参与环境保护,实现源头控制的具体行动。此外,根据银行对风险等级划分的结果,可以实现绿色信贷有保、有压的环境政策。

(5)环境产品标准。产品是企业环境行为载体,衡量企业产品的标准正在发生质变。由原来衡量产品好坏的三要素Q(质量)、C(成本)、D(交货期)变为四要素,增加了(环境),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设计的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考核企业环保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6)环境管理标准。环境管理直接决定环境保护的水平和程度,决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状况。因而环境管理标准是绿色信贷基本标准之一。

(7)环境绩效标准。环境管理绩效评估通过对企业具体环境行为的评价,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经济转型的效率、质量与效益。

绿色信贷的改革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它的根本之处在于,把绿色嵌入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战略、制度、流程和每个人思想深处。而这一切的开端都在于绿色信贷标准。应尽快编制与实施绿色信贷标准,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操作工具。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环保厅规划财务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