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本次危机中,作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CDS购买方的银行掌握着信贷市场的信息优势,在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后,银行监督努力水平降低为零[9],并产生提前触发信用事件的动机。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

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交易商比终端用户,机构交易者较散户投资者,在信息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息优势方不但可以利用资金、市场、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复杂的产品设计和定价在衍生产品交易中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还可以通过对交易标的垄断、操纵或不作为等,从价格的反常波动或信用事件的触发中牟取暴利。如在我国中央企业与外资银行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针对中央企业对市场不熟悉,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外资银行刻意将衍生产品设计得极其复杂,风险也更高[8]。而本次危机中,作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CDS购买方的银行掌握着信贷市场的信息优势,在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后,银行监督努力水平降低为零[9],并产生提前触发信用事件的动机。

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与资产证券化的混合产品中,为消除信息不对称,产品发行往往引入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但实践表明,独立第三方的介入并没有消除道德风险。一方面,由于评级机构所采用的参数模型不同,结果会有差异,这样发行方就存在评级套利,即只选择有利的评级机构,并且只公布有利的评级结果;另一方面,在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中,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10],这使得评级机构有动力为产品提供更高的评级。

就公司与投资者而言,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使内幕交易增加,公司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增强。

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诉讼风险

有关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诉讼往往围绕合约文件本身的缺陷,包括不当陈述、没有详尽地揭示风险、欺诈等。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宝洁公司诉美国信孚银行案件(1994年)中,宝洁公司就以信孚未就交易事项披露重要信息、错误提示交易风险、违背受托及顾问关系等为由提起诉讼。2007年瑞银集团诉Paramax案中,Paramax提出反诉,指控瑞银集团进行了过失性不实陈述,且没有信守其做出的“次贷CDO不会贬值”的承诺[11]

如果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是包含证券结构的混合产品,则在产品发售过程中还会涉及适当性问题。在证券监管中,有一项主要的原则是要求中介机构“了解你的顾客”,并向客户推荐适合其投资目标的产品,即适当性要求(suitability obligation)。当客户因从事“不适当”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而导致亏损时,有关的诉讼就会围绕中介机构的审查义务和适当性的实质判断。

从微观上看,风险的产生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关[12]。由于现代公司治理要求管理层诚实善意,在特定情形下保持必要的谨慎、注意和技能,信息不对称还使公司管理层无论是在交易决策还是信息披露过程中都可能受到来自投资者的起诉。如在Proctor &Gamble宣布衍生产品交易失利后,就有投资者起诉董事财务官,指控该投资构成对公司忠诚义务的违反[13]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面临的诉讼风险尤其是有关欺诈的指控,不但严重损害交易者的企业声誉,而且造成财务上的损失,增加了交易的实际成本。在2010年SEC对高盛的民事欺诈指控中,高盛最终不得不接受5.5亿美元的罚款以平息该项指控。

三、信息不对称下的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与局部性风险或个别风险相对应的概念。2001年的G10峰会将系统风险定义为“可能引起经济损失或信心丧失,参与者不确定性增大,以及大部分金融系统出现严重问题且很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事件”[14]。由此可见,系统性风险可能在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系列损失。就场外金融衍生产品而言,系统性风险是指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成本不能全部在终端用户之间内化消化,从而波及其他市场,并最终导致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系统中断或崩溃的风险[15]。风险的溢出和传染是系统性风险发生时最为典型的特征。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系统性风险源于高杠杆交易中的抵押要求所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下的风险扩散和传播。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本身是杠杆交易,交易不需或只需很少的保证金要求。其特殊的交易机制使交易机构无须持有特定市场的风险资产,却能享有相应收益,这种收益放大效应还容易引发机构的借款冲动和冒险行为,进一步引起财务杠杆的升高。在高杠杆经营下,交易机构一旦发生亏损,就必须卖掉数十倍于亏损额的风险资产以满足监管机构的资本充足性要求。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突然而大量的资产出售一方面引发交易对手更高的抵押要求,另一方面导致银行及信贷机构的惜贷行为,使交易机构不得不进一步变现资产。如此恶性循环,再加上信用降级的推波助澜,交易对手担心所接受抵押资产是处置后的剩余坏资产从而提高现金抵押比例等,交易机构很快会面临流动性枯竭而不得不寻求破产保护。

在频繁对冲操作所形成的蛛网状态下,由于不了解对方的财务影响及其信用状态,一旦个别机构出现偿付困难,其直接或间接对手会迅速减少风险暴露,使整体市场面临交易萎缩和资金短缺的困境。个体的流动性风险会因此很快向市场的四面八方扩散。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风险还会传导到基础金融市场。由于流动性困境,交易机构会缩减为之保值的基础资产头寸,基础市场的大量抛售会引起相关资产价格的大幅下挫从而引发保证金要求,使非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参与者也不得不加入到抛售资产的行列。在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允价值计量所引发的顺周期效应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个别风险最终演化为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并且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高度集中的市场,市场的高度集中进一步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本次危机表明,CDS产品过于集中于少数大机构,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这些大机构,如贝尔斯登、AIG等,一旦违约,将导致众多市场参与者面临风险,进而引发系统性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