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债券公司种下祸根

债券公司种下祸根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7月,正在百富勤的发展如日中天之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更为重要的是,百富勤债券公司在风险监控和内部审计上出现了重大漏洞。债券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毫无权威,并且缺乏明确的负责对象,董事会一年内只召开一两次。1998年2月2日,法国国家巴黎银行及旗下的法国国家巴黎建东证券与百富勤的临时清盘人达成协议,购入百富勤中港证券业务。

1997年7月,正在百富勤的发展如日中天之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由于百富勤大量投资于东南亚债券市场,这次危机直接给百富勤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敢为天下先,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百富勤的一大特点。百富勤的发展就是由一个个的创新故事所组成的,可以说,百富勤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第一支红筹股——中信泰富的闪亮登场,窗口公司——上实控股的一炮打响,北京控股的重组上市等,都让市场大开眼界,并为之喝彩。

但是,就在百富勤红极一时的时候,一个祸根却悄悄地种下了,那就是1994年成立的债券公司。

当时随着中国大陆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开放,一批美欧大鳄被吸引到了香港市场。百富勤限于规模与实力,在股本融资市场上日渐逼仄,于是转而开拓并不擅长、也不被人看好的东南亚债券市场。百富勤当年从雷曼兄弟招聘来14名债券业务人员,为首的李镇( Andre Lee)与百富勤有着同样远大的抱负,希望能在东南亚造就出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同样红火的垃圾债市场。事实证明,正是这一进取过度的战略最终葬送了百富勤。

当时这支队伍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权,并在3年内很快扩大到220人,以至定息债券及票据营业额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95年债券公司为亚洲企业筹到了90亿美元,税前利润达到了2000万美元,占百富勤集团的15%; 1996年完成220亿美元筹资,利润达到4900万美元;1997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强劲势头,实现利润3500万美元。

尽管这些债券是协助有关公司发行的,没有赎回责任,但按一般惯例,发行债券的投资银行往往要做自己发行债券及票据的“庄家”,以保证债券及票据可随时成交。证券商一般不把这类债券作为长期持有资产,而是通过买卖账户入账,1996年百富勤的此类资产达73.1亿港元,1997年更是大幅增加。由于坐庄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借款,不可能把全部债券及票据都通过对冲交易保值,只能部分地做对冲保值,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百富勤债券公司在风险监控和内部审计上出现了重大漏洞。据后来港府的调查报告显示,百富勤的执行委员会机动有余,可靠不足——风险控制主要取决于杜辉廉的个人洞察力,“(一项业务)只要杜辉廉和李镇认为适合,即可以实行,而不必理会其他部门的配合。”债券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毫无权威,并且缺乏明确的负责对象,董事会一年内只召开一两次。1996年和1997年百富勤内部分别起草过内容相近的两份风险分析报告,表明集团无法检查债券公司的质量,存在着重大风险隐患。但这两份报告不仅泥牛入海,甚至根本就未完成。

几乎是无所羁绊,杜辉廉和李镇依靠个人经验在债券市场上锐意进取。1997年5月李镇承接了印尼安稳的士公司(Safe Steady,是一家与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女儿有关联的出租公司)的债券发行业务,并以本票形式向安稳发放了2.65亿美元贷款,期望能在今后把这笔债以扬基债形式发放,并从中赚得利差——这一模式百富勤已驾轻就熟,风险看起来是不大的,安稳公司早先的一笔债就以这种方式在一个月内配售给了外部投资者。然而经验主义害死人: 1997年7月,正在百富勤的发展如日中天之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由于百富勤大量投资于东南亚债券市场,这次危机直接给百富勤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突发的金融危机将印尼盾一路打压,百富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以及百富勤在亚洲债券市场的过度扩张,使百富勤陷入了财务困境。据称该集团在印尼的借贷和投资将近6亿美元,其中向印尼安稳公司发放的货款就有2.65亿美元。到清盘时人们发现安稳与另一家印尼公司的债券居然占到了百富勤集团总资产的3/4,“这是极端危险和愚蠢的。”港府的调查报告如此评论。

由于印尼盾的持续下跌,这些投资和贷款发生了重大损失,尤其是定息债券(这些债券以有关国家货币计值,到期由发行公司以美元购回)损失惊人,账面损失高达10亿美元,约合77.5亿港元,加上其他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100多亿港元,出现严重的支付困难。

但百富勤的两位创办人梁伯韬和杜辉廉不气馁,积极寻找新的投资人和新项目,以图挽救百富勤,并在1997年11月16日宣布与苏黎世集团达成了入股协议,称苏黎世集团承诺认购金额为2亿美元的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1997 年12月16日,百富勤又宣布美国第一芝加哥银行根据与苏黎世中心集团相同的条款,认购面值2500万美元的百富勤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1月前后,金融风暴蔓延到香港和台湾,进而刮到韩国与日本,亚洲经济面临崩溃,苏黎世集团和美国第一芝加哥银行于1998 年1月9日分别宣布取消已承诺认购百富勤的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从而导致百富勤财务状况恶化,业务被迫中止,百富勤被推向了绝路。在一整套“拯救计划”相继流产后,百富勤投资集团公司无可奈何地于1998年1月12日发出公告,“百富勤已委托罗兵咸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清盘人,进入法律程序进行清盘。”——这意味着除日本外亚洲最大的独立上市投资银行宣告破产了。受百富勤破产事件的影响,香港恒生指数这天一度跌破8000点大关,市场极度恐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为此出面呼吁市民“面对股市的起落要做冷静和明智的决定”。

1998年2月2日,法国国家巴黎银行及旗下的法国国家巴黎建东证券与百富勤的临时清盘人达成协议,购入百富勤中港证券业务。公司随之更名为法国国家巴黎百富勤,一般称为BNP百富勤。各方合组控股公司后从百富勤收购大中华证券业务,控股公司中BNP占70%股份,建东占20%,梁伯韬占8%,其余2%的股份由百富勤原五名高层管理人员持有。收购部分包括百富勤原有的大中华地区企业融资、证券买卖、研究和部分销售网络等,已辞去原百富勤一切职务的梁伯韬出任新公司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百富勤证券原来的100多名员工随梁伯韬进入新公司。至此,百富勤获得了再生,但此时的BNP百富勤已与原来的百富勤毫无关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