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瀛基业一朝崩溃

东瀛基业一朝崩溃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在其发源地静冈县,向当地法院提出再生公司申请,理由是负债额高达1613亿日元,变相宣告破产!这是日本战后零售业最大的破产事件,因此立即震惊世界。东京证券交易所证实消息后,宣布八佰伴股票于19日停牌。香港八佰伴发言人表示,日本方面申请破产保护不会影响香港八佰伴的业务。据调查,八佰伴香港的供应商逾千家,普遍被拖欠货款4个月或以上。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在其发源地静冈县,向当地法院提出再生公司申请,理由是负债额高达1613亿日元,变相宣告破产!这是日本战后零售业最大的破产事件,因此立即震惊世界。八佰伴在海外的业务,也由于连锁反应而全线崩溃。几个月后,八佰伴香港的主力公司八佰伴百货也宣布破产清盘,再次轰动世界。

对于和田一夫来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震惊世界的一天——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每天写一篇日记,这是和田一夫50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1997年9月18日,他在日记中记录下了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日本八佰伴集团向法院提出“会社再生法”使用申请,事实上宣布了公司的破产。作为集团的最高责任者,和田一夫为此引咎辞职。

那一天一早,和田一夫来到静冈县地方法院,向法院提交了公司申请重建手续的报告,办手续一直办到下午1时许,然后他坐车回到位于热海市的公司总部,没想到公司已经被记者包围了,并一再要求他出来接受采访,悔恨交加的和田一夫从后门离开公司,直接回家了。回到家中,打开电视,“八佰伴破产”成了电视台的大新闻……

八佰伴股价应声而倒,狂泻不止。东京证券交易所证实消息后,宣布八佰伴股票于19日停牌。随后又宣布,拟定年底取消其挂牌。

9月20日,和田一夫黯然疲惫地出现在他的发迹地静冈县。在债权人聚会上,他泪光凄切,向1000多名债主深深鞠躬道歉:“你们给我恩惠,但我却辜负了,很对不起大家!……我将尽毕生精力,偿还欠你们的债务!”

日本八佰伴的破产立即在海外引起连锁反应。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停止日本八佰伴第二上市挂牌,债权银行冻结了两家八佰伴分店的资产。八佰伴的海外业务最集中在香港,产生的震荡也最强烈,最终导致港澳百货业务的全线崩溃。

日本八佰伴破产消息传来香港,香港的5间八佰伴上市公司当日下午便停牌。香港八佰伴发言人表示,日本方面申请破产保护不会影响香港八佰伴的业务。然而,不安情绪弄得员工惶惶不安,供应商停止供货,债主纷纷逼债,拥有10间分店的八佰伴百货不得不清盘!

和田一夫家族最担心的,是日本八佰伴的破产会引起国内外全系公司的连锁反应。18日,日本八佰伴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暴跌,由开市的每股90日元,跌至停牌时的70日元,市值损失惨重。香港方面,由于联交所配合停牌及时,基本无起伏。但日本八佰伴破产,加剧了香港供应商和物业主的恐慌心理,纷纷停止供货并索讨欠款。面对着汹涌而来的讨债大军,八佰伴集团惟一的选择,就是出售资产。

9月20日出版的某周刊指出八佰伴集团的财政状况已非常危急,并说:“只剩下0.3亿股本、总负债达9.7亿的八佰伴香港(八佰伴百货的母公司),是目前系内急于整顿的一间公司。”

死撑硬拼了几个月,八佰伴香港的主力公司、八佰伴百货最终还是倒闭了! 1997年11月20日晚9时,八佰伴香港发表声明:证实本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八佰伴(香港)百货有限公司,由于无力偿还债务,已于当日向香港最高法院申请清盘。该公司在香港拥有和经营9间百货店,并透过另一全资附属公司持有澳门八佰伴,全部10间百货店于21日起停业,直至另行通知为止。

八佰伴百货走向清盘之路,直接原因是为债主逼迫。

据调查,八佰伴香港的供应商逾千家,普遍被拖欠货款4个月或以上。虽然大部分供应商被欠的货款不多,约几十万港元,但聚沙成塔,加起来会有几亿港元之巨。绝大部分未入禀法院的债权人,保留以任何适当的方式追讨欠款之权力。

事实上,八佰伴百货行将清盘早已显露端倪。从10月起,各分店的货品越来越少。货品越少,“识做”的供应商更是纷纷加入停止供货的行列。到清盘前一周,店铺的货品更是稀疏,几达“十架九空”的地步。店方为维持“琳琅满目”,显示“货源充足”,把卫生纸等廉价货品,填在本应放置香皂、化妆品的空货架上。而供应商无视顾客的情绪及正常营业,闹哄哄地将未接到货款的货品搬走。

八佰伴香港负债达10亿港元,其主力公司八佰伴百货清货大贱卖,货品竟只套现可怜兮兮的2000万港元!这意味着大部分债权人索偿希望渺茫,礼券更是成为废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圣安娜饼屋因饼券引发挤提风潮;八佰伴附近店铺也生意大减。

八佰伴百货倒闭,造成了2700名员工失业,特区政府不得不出面进行解决。11月22日,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离港飞往加拿大参加亚太经合会议前,就八佰伴事件发表讲话:“八佰伴(香港)百货公司结业导致2700人失业,特区政府非常理解这些人的痛苦,同情他们的遭遇。所以政府有关部门迅速反应,作出了一连串安排,尽量安抚受到影响的工人。”

从11月21日起,香港报纸均在显著位置报道八佰伴百货清盘的新闻。这是继日本八佰伴破产以来的第二次“八佰伴热”。

八佰伴百货清盘后,母公司八佰伴香港的资产将接近于无。八佰伴香港1997年3月底年度报告显示:年度亏损达1.04亿港元,公司总资产10.59亿港元,总负债(包括少数股东权益)10.24亿港元,净资产3490万港元。至11 月20日,流动债务可能增加,而清盘之中,主力公司八佰伴的货品清仓须打折贱卖;10间分店铺位若有人接手,装修及设施的估值会被杀价,甚至可认为它一文不值。因此,八佰伴香港资不抵债,已是无可扭转的事实。

日本八佰伴遭此厄运,既是日本经济大环境所致,又是自身大肆扩张所招惹。

我们先看外部原因。

日本是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最先使世界市场感到畏惧的是,日本产品如潮水般地涌来;接着,日本资本如排山倒海之势向各国渗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产业受到高工资、高租金、高成本的困扰,一部分产业继续向海外转移,另一部分涌入非生产领域——房地产股市。地价股价齐齐飞涨,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这便是“泡沫经济”。

1990年“泡沫泄气”,导致地产股市下降。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这是暂时的,表面的市景繁荣依然。但到1992年,股市依然是凄云惨雾笼罩,地产商愁眉苦脸,人们才相信大萧条的来到。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5年停滞不前,相比之下,北美欧洲倒获得可观的增长。1995年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集团,45年来首次裁员,在日本产业界引起极大的恐慌,日本大企业的终身制动摇了。

可想而知,日本零售业也无可避免地遭遇巨大困难,消费水平下降直接影响零售业。因此,日本八佰伴的破产,不是偶然事件。但是,众多的百货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虽陷困境,仍可独善其身,有的尚有余力进行扩张。因此,我们更需要从八佰伴集团的自身去寻找原因。

一、普遍认为,日本八佰伴破产最主要的原因是扩张过速。

八佰伴的海外投资及国内拓展,均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快步伐,这与整个日本资本大扩张相吻合。但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八佰伴仍未刹车,还越战越勇,结果债台高筑。根据香港八佰伴的年报资料,在1988 年,八佰伴应付贸易欠账只有300多万元,相等于营业额不足1%。但到1997年3月底,八佰伴拖欠的应付贸易账已增至近5.5亿港元,相等于营业额的13.5%,总负债更高达10.24亿港元,接近十间分店的总资产。八佰伴百货急速扩展的恶果十分明显。据会计界人士估计,开设一间像八佰伴这样大规模的百货店,单是装修费少说也要四五千万元,回本期至少要五年。1991年八佰伴盈利处于高峰期,有近5700万元的纯利。往后4年,八佰伴开了7间分店,盈利急速滑落。自1995年起,八佰伴更出现大幅亏损,累计亏损3.16亿港元。八佰伴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分店的开设,战线拉得过长,令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存货数量亦不断提高。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八佰伴惟有不断向银行借贷及延迟向供货商还款,利息开支也因此日益加重。到1997年元月时,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拥有58间店,主要在静冈县及附近的市镇,以中小型店为主。该集团在东南亚及欧美拥有26间店,均是大中型店,另持有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19%股权、澳门新口岸购物中心50%股权。日本八佰伴的资本金236亿日元,国内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3500人。

古语云:木求其长者必固其根本,流求其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先打好基础,基础扎实了才能迈步有力。对以“走向世界”为己任的八佰伴来说,一个坚强有力的国内根底仍是不可缺少的。而八佰伴在海外的大规模扩张,恰恰缺乏国内强有力的支撑。在某种意义说,正是由于国内难以崭露头角,八佰伴才另辟蹊径,大举向海外进军,以图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无疑是八佰伴走的一着险棋。

二、第二大原因,是投资回报不利。

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最失败的投资,一是在爱知县斥资200亿日元,兴建了大型的综合性商城“新世纪半田”,而集团的国内总收益才11亿日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在日本同业引以为笑谈;二是犯了“不熟不做”的商界大忌,开办既无品牌优势,又毫无经验的家电贩卖店、鳗鱼食品店等等,亏得一塌糊涂。

在日本八佰伴的海外投资中,亏损最严重的数持有19%股权的上海新世纪商厦。用和田一夫的话说:这是“新世纪半田”在上海开花结下的果实。如果说,“新世纪半田”是一颗苦果的话,那么规模更大的上海新世纪商厦是一颗更大的苦果。如期收回投资,日营业额须500万元人民币,但据1996年7月号的《资本家》杂志透露:近期日营业额只有100万元人民币。另外,日本八佰伴在台湾台中和桃园的2家分店,亏损也比较严重。

造成八佰伴投资回报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其经营策略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八佰伴扩张过急,本足以致命,而经营策略的失误,又加速了它的清盘。八佰伴的投资策略是追求商场大型化,以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中高档商品来吸引客源。这一策略在十几年前非常成功。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香港得益于内地经济高速增长,市民收入显著增加,八佰伴初期的货品80%来自日本,20%就地采购,经营颇为成功。但时过境迁,进入20世纪90年代,香港楼价急开,租金暴涨,百货业的经营环境已大为改变,商场面积越大,租金开支越巨,雇请的员工就越多。而且并不是所有陈列出来的商品都畅销,其中不少是流转速度极慢的商品,既占压资金,又欠缺效益。同时,百货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像其他行业,投资以后很快可以得到回报。据了解,百货业从开店到站稳脚开始盈利最少需要六年的周期。八佰伴经营者则忽视这一市场规律,机械地奉行原先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扩充店铺数量,开完一间又一间。由于许多新开的店铺缺少客源,几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泥淖越陷越深。

八佰伴的投资策略也明显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在投资策略上,很多店铺选点缺乏科学性,脱离当地环境,盲目发展。新市镇人口一般较老镇少,又缺少流动人口,因此购买力相对较低,很难支持大型商店。但八佰伴在不足十几万人口的马鞍山新市镇开了一间16万平方英尺的大商场,销售额做不上去,从开业到关门一直亏损。

缺乏中层管理人才,内部管理混乱,与外部扩展战略脱节,也是八佰伴破产的致命内伤。八佰伴经营者只注重外部的扩张速度,抢占销售网点,却缺乏中层人才跟进管理。内部管理混乱,造成许多弊端。据介绍,八佰伴总部在沙田租用的写字楼从租用到关门的五六年的时间内,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一直空置,无人过问。在租金十分昂贵的香港,对其他公司来说,这是不可能出现、也不应该出现的。另外,由于缺乏管理人才,内部许多环节管理失调,导致采购的商品价格高,缺乏竞争力。整个八佰伴集团结构庞大,属于家族式经营,经营决策上往往高度集中在一人。这种陈旧而缺乏科学活力的经营管理方式,与现代化、大规模百货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日本舆论界曾指出,八佰伴破产是过于追求浪漫的垄断经营者的专横经营方式。

三、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八佰伴与银行的关系破裂。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只靠本身的资本,主要还是靠从银行或资金市场筹资。由于在国内的基础并不牢固,八佰伴在海外的迅速扩张便面临一个回避不了的筹资问题。而企业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筹资,其发展设想便须得到银行的认可,否则一旦企业的发展出现重大失误而无力还本付息,银行的贷款就会成为呆账坏账。

主要向八佰伴贷款的银行——东海银行、住友信伥银行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早在4年前就向八佰伴发出警告:如继续盲目扩张将不再提供贷款!而八佰伴却对这一忠告极为反感,认为这是在干涉企业的内政。1992年,八佰伴在国内的几家主要关连银行,注销八佰伴的银行账户。这是八佰伴与银行关系破裂的最明显的表现。而另一些关连银行本身也是债权银行,无法注销账户,但不再贷款。

你银行不贷给我,我就从资金市场去借。于是八佰伴先后发行了600亿日元的可转让公司债券。和田一夫十分看好这条融资渠道,故而不怕亦不惜与银行破裂。凭着这些筹自市场的资金,八佰伴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在国内外大举扩张。但由于对市场容量判断有误和市场定位不当,这些新上马的项目大多未能获得成功。

可换股债券,是一种较新的债券品种,只适宜上市公司发行。上市公司透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即借款;投资者购买债券,债券是留以兑现的凭证。因这种特殊债券的持有人到期可行使兑换公司股票之权利,一般利率较低。债券到期,如果该只股票升值,投资者大都要股票,而不要现金;反之,投资者则宁可兑回本、息现金。

企业发行债券,都是衡量了日后的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而进行的。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发行可换股债券,虽有低息之利,却有摊薄股权的风险。日本的上市公司无此之虞,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都是法人股东(主要是金融机构),经营者不会因为股份过少而丧失经营权。八佰伴借债不厌其多,从1990年至1994年间,多次发行巨额无抵押可换股债券。

那么,八佰伴债券的持有人,到期会换取该公司的股票吗?

1990年日本八佰伴全年平均股价为2580日元(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每股约折18美元);1996年12月圣诞节前跌至363日元(按1: 120的兑率,每股约折3美元),跌幅达86%,股价悬殊6倍!

每一单位债券所兑换的股数,都是发行时所规定的,加上日本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当然要现金,而不要行将贬为废纸的八佰伴股票。

为挽回投资者的信心,遏制股价下跌的趋势,同时也为了减轻港澳方面的债务负担,1997年元月,日本八佰伴竭尽全力,斥资4.5亿港元收购澳门购物中心5成的权益。可惜的是并没出现股价反弹的奇迹。为了支付首先到期的120亿日元可认购新股的公司债券,八佰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国内的16家店铺以331亿日元出售给死对头大荣集团。八佰伴国内的分店数减为42间,这其中有好些间是老亏损户或亏损大户。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根本于事无补。那些效益尚可的骨干店铺出手后,八佰伴的营业额也明显下降,这使它更加无力支付大量随之到期的债券。

种种市场传言,竟把八佰伴股价逼跌了30%,到6月底,股价只有200多日元。此时八佰伴已是焦头烂额,刚刚偿还了一批到期债务,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又一个源于内部的坏消息传播开来——八佰伴已没有了流动资金。消息传出,10天之内,八佰伴股价从200日元左右狂跌了5成。《产经新闻》引用东京证券分析家的话:“每股100日元的股份公司,恐怕已到破产边缘。”

这段时期,和田一夫基本在日本、香港、上海三地飞来飞去。他积极在香港的商界朋友中斡旋,大概从香港富豪朋友处得到“福音”,他回到热海的老家,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记者面前,他用满不在乎的口气说:“我的香港朋友,将协助我周转200亿日元(约13.6亿港元),以帮助我度过暂时的困难。”结果,到偿债高峰迫近时,香港朋友没有一个伸出援手——也许他们原本就没答应过。无独有偶,与八佰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债权银行,也“见死不救”。

从1990年以来,八佰伴从市场筹措了623亿日元的资金,但新开张的商厦几乎没有成功的。1991年和1993年曾先后花了100亿日元和80亿日元在泰国和英国“闪亮登场”,但这两家分店至今仍亏损累累。八佰伴就这样不断地从市场筹资,所筹资金再不断地用于扩张企业规模。但新上项目很少有盈利的,于是就再从市场筹资,所筹资金再不断地用于扩张企业规模。但新上项目又不盈利,于是就再从市场筹资铺新摊子。这个恶性循环使其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但在申请破产以前,和田一夫始终未能正视这一严峻情况,总以为以前能度过危机,这次也会化险为夷的。但他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市场是不相信神话的。最终,八佰伴走投无路,山穷水尽,惟有申请破产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