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因

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因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投资银行这一证券市场行为主体所经营业务的高风险性,使得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保持必要的安全性,成为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大事。风险规避是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内部管理加强的约束,如前所述,投资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确保资产运营的安全,避免经营风险,投资银行机构建立了一系列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及其他内部控制制度。

11.2 投资银行业创新的动因

1.获利性创新

作为创新主体的现代投资银行与其他创新主体一样,其业务经营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证券市场内在规律作用下,投资银行的利润平均化倾向和利润率递减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都想取得比别人更多的利润。投资银行除了争夺现有市场业务份额外,更热衷于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的利润来源,一旦预见到未来发展趋势或发现了潜在机会时,它们就要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创造新事物来获取或分享创新所带来的新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现代投资银行还通过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并由此实现利润最大化。交易成本理论告诉我们,“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即交易成本的变化主要是交易成本的降低,正是现代投资银行创新的主要动因。其具体含义有二:(1)降低交易成本是投资银行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投资银行业务及其所使用的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尤其当管理当局为了给特定的企业融资提供优惠而制定法规和条例时,为企业融资提供新的金融手段,有利于企业借助新的融资手段获得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2)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由于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收益,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现代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逐利动机。

2.避险、避管性创新

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投资银行这一证券市场行为主体所经营业务的高风险性,使得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保持必要的安全性,成为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大事。创新不能消除风险,而只能将风险进行转移。例如,对于证券承销商来说,它们承担了证券现货的价格风险,而通过有关金融衍生交易,可以使其综合头寸的风险有所降低。事实上,这种创新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到风险中立者或风险偏好者一方。

风险规避是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股票市场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各种股票指数期货或期权交易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证券市场和证券行业所特有的高风险性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引致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这一行业的严密监管。而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正是这些创新主体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管制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动。西尔柏(W.L.Silber)认为,金融业回避或摆脱内部和外部的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金融机构之所以发明新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服务种类、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摆脱或逃避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制约。内部制约指的是金融机构内部传统的增长率、流动资产比率、资本率等管理指标。外部制约指的是监管当局的管制和制约,以及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约束。当经济形势的变化使这些内、外制约阻碍了金融机构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时,势必迫使它们探索新的金融工具、服务品种和管理方法,以此来回避内、外制约,增强其实力和竞争力。

现代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业中的市场行为主体,也同样面临着两种金融约束。一是外部的管理控制,这种因外部条件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创新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的金融管制约束,使投资银行的效率降低,投资银行必须努力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另一方面,金融管制约束使投资银行付出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创新是对金融管制约束的反应,创新的代价与外部约束造成的机会成本增长是一致的。因此,投资银行通过逃避约束来尽量降低其机会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损失。二是内部管理加强的约束,如前所述,投资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确保资产运营的安全,避免经营风险,投资银行机构建立了一系列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及其他内部控制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虽然确保了投资银行的运营稳定,另一方面却形成了投资银行机构内部的金融约束,影响了效率。上述两个方面中,因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金融约束时,实行最优化管理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投资银行将会从机会成本角度和金融企业管理的影子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区别来寻求最大程度的金融创新。这样,回避管制也成为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因,因此而出现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可以称为“避管性创新”,而内部条件变化所引致的各种创新仍属于“避险性创新”的范畴。

3.投机性创新

投机是为了获得某种预期收益而承受某种风险的交易,与规避风险相反,投机者的交易目的在于接受风险。

大量投机性交易的存在是投资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投机的出现,投资银行交易才会充满活力。随着社会闲置资本的不断增加,一种以高风险、高收益为投资渠道的投机性资金正在日益扩大。

投机是基于对未来市场价格的预期而持有风险资产的交易行为。然而,当投机者的预测发生错误时。他们会因此造成损失。一旦投机者重复出现错误时,终将被逐出市场。这时投资银行的创新性工具、创新性经营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可以使投机者保持盈利性,又可以熨平市场价格。

4.扩源性创新

市场经济进入证券经济时代以后,资本创造机制产生了新的质变。因为在进入证券经济以前,市场经济从总体上讲处于信用经济时代。信用经济时代的资本创造机制是信用机制。这种创造机制尽管有效地突破了资本创造的利润生产能力约束,把资本创造转变为一种社会化的行为,从而扩大了整个经济的资本创造能力,推动了经济的更快增长。但是,这种资本创造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功能性缺陷,即它只能为经济体系输入暂时的而非永久性的资本。其原因在于:信用始终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因而尽管这种资本创造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向经济体系注入了新的资本,但从最终结果看,这些资本还得还原于货币,实质上仅仅是一个增长了的货币额而不是持续停在实业经济体系中起作用的职能资本。

市场经济进入证券经济时代以后,资本的形成与流通以证券为载体而实现。证券作为资本的载体,其品种创新和发展及流通的全部关系总和就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本创造机制,而投资银行则是这种资本创造机制的承担主体。在这里,投资银行的资本创造职能是通过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即证券发挥作用的。要创造资本,要完成财产向资本的转化,投资银行就需要创造一种适合投资者与筹资者双方要求的“证券商品”,以这种特殊商品为载体而把货币转化为资本,由于这种商品不具有可逆性,一经售出,财产就完成向资本的转化,而且这是一种永恒的资本。很显然,以投资银行为承担主体的资本创造机制在两个方面扬弃了信用机制:一方面它创造永恒资本,这就是股票或者股权形式的资本;另一方面以债权资本扬弃贷款资本。债权资本与贷款资本虽然都是偿还性资本,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但前者是标准化的交易单位,是直接的资本集中手段,而后者仅仅是货币资本向职能资本转化的形式,是间接的资本运用,两者在性质上和形式上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以上两个方面表明,投资银行的资本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资本创造职能的扬弃。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证券商品的稀缺程度较之货币商品的稀缺程度要高得多。本来社会所能直接利用的货币商品和证券商品都不是自然资源而是社会金融资源,都是社会稀缺资源。然而,在从货币商品资源向证券商品资源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证券商品资源就更加稀缺,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在社会既定的货币商品总量下,投资银行要把总量一定条件下的货币商品通过自身的资本创造机制和创新功能转化为证券商品,就要不断创造、设计出这种转化的手段、途径、方式和品种。因此,投资银行为扩大证券商品这一社会稀缺资源的来源就要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创造新型的投融资技术和交易方式、交易品种,开拓新型资本市场等可以引起资本总量增长的各种创新,扩大证券商品资源即资本资源。

5.合作经营型创新

这种创新是投资银行利用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以迂回交叉方式,绕开现行的金融管制,扩大经营的一种手段。在政府对金融行业的不同部门或地区实行差异性金融管制时,投资银行多实行迂回交叉的方式进行创新,它们或联营或代办,抑或与国外投资银行合作,把不能发展的业务、不能开拓的领域,转化为自己经营的项目或手段。

6.增强竞争优势的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投资银行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金融自由化浪潮使得投资银行业的专业化分工逐渐被打破,投资银行业逐渐成为能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中介。在投行业与银行业交叉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一些投资银行设法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建立新的金融市场,以获得提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的机会。

现代投资银行创新的成因,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如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原因、竞争的原因、金融自由化的原因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等等。但我们认为上述几个方面才是当今投资银行进行各种创新最根本的原因,其他推动和诱导投资银行创新的原因和因素都是从属于上述几个方面的,或者本身就属于投资银行创新的范围。当然,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其具体的动因可以不同,因为创新的动机和目的也并非完全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