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过技术渠道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

通过技术渠道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技术渠道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_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4.2.1 FDI通过技术渠道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1.FDI技术转移的作用机理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草案》中将“技术转移”定义为“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系统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移,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实现的,从而影响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2.1 FDI通过技术渠道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

1.FDI技术转移的作用机理

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草案》(1)中将“技术转移”定义为“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系统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移,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简单地说,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指技术持有者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拥有的生产技术、销售技术或管理技术以及有关的权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狭义的技术转移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通过有偿或无偿的各种途径,从技术源向技术使用者转移的过程;广义的技术转移是围绕某种技术类型产生的某种技术水平的知识群的扩散过程,即各种形态的技术及相关要素从技术源向使用者的转移。对于FDI和技术转移的成因、机制以及二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提出了若干理论,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技术转移选择论、技术转移周期论、技术转移均衡论、需求资源关系论、技术从属论与适用技术论。

2.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

FDI技术溢出效应(Spillover)的概念最初是由MacDougall(1960)(2)在研究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福利影响时提出的,他将FDI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技术提供方非自愿地提供技术给受让方,而技术提供方享受不到任何回报的行为。简单地说,技术溢出又称技术外溢,指FDI所带来的人力资本、R&D投入、各种知识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在东道国市场上流动或扩散出去而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当地技术进步进而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外资又无法获得全部收益的情形。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实现的,从而影响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1)示范—模仿效应

示范—模仿效应代表了FDI对当地企业的一种主要影响(Blomstrom,1986(3))。示范—模仿效应是指由于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技术上的差距,东道国企业通过对跨国公司带来新技术、新产品、生产流程的模仿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一种效应。示范—模仿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是东道国企业模仿的对象。由于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各种资源,并且新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这些导致企业会有意识地对先进技术进行模仿。②通过逆向工程来研发新产品。“逆向工程”是指本土企业通过解剖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深入研究其内部结构和机理,反推产品的内在工艺和技术,并在充分掌握原有产品隐含的技术基础上寻找改进创新的可能。通过逆向工程,东道国企业能够有效地避开跨国公司的技术锁定,从而获取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

外资研发机构在东道国的设立为东道国企业的科研部门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先进研究和开发经验的机会,为提升东道国研发工作运作水平创造了条件。另外,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带来了整套技术创新机制和世界先进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的方法,对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改革落后的行政导向研发体制,建立科学先进的内部技术创新体制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如图4-1)。通过模仿跨国公司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的做法,东道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的科研环境进行尖端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跟踪世界最新技术的发展,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外先进技术信息反馈到国内,为东道国本土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

图4-1 示范—模仿作用机制

(2)竞争效应

FDI对当地企业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竞争效应(Blomstrom,1991(4))。这一效应多发生于产业各厂商之间,Das(1987)(5)认为这一效应取决于市场环境、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厂商的相互影响:一方面,由于外资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迫使东道国企业短期进步;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外资实力过强,将东道国企业挤出市场,所以竞争对东道国的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具体而言,FDI的竞争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是竞争效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FDI给内资企业(特别是非关联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其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市场竞争迫使内资企业加强学习与模仿,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学习效应有利于促进东道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第二,激励效应。Langdon(1981)(6)认为:FDI进入加大了行业竞争,因市场争夺可能挤占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迫使国内企业增加R&D投入,努力通过二次创新或采用新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以保住原有市场份额。Wang和Blomstrom(1992)(7)构建了关于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博弈模型,证实:跨国公司为在竞争中保持技术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结果导致新一轮的技术溢出。竞争激励效应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图4-2。

第三,市场挤占效应。FDI企业争夺国内企业市场,使国内企业的市场需求削减,导致资源闲置和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形成负的市场挤占效应(Marketstealing Effect)。当这种负效应更为显著时,可能抵消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使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总体表现为负。

(3)合作效应

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的研究和开发资源,获取广泛信息,降低研发成本,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往往采取开放的策略,通过项目的分包、合作等形式完成研究和开发。在合作过程中,本土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img36

图4-2 竞争激励效应作用机制

第一,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合作。在我国,跨国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与中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其人员和科研基础设施,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发合作。例如,美国朗讯科技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建立了6个联合实验室,这些联合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涉及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IPv6、无线通信、软件系统以及网络分析与设计。(8)清华大学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到2005年底,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97家跨国公司与我国36所“211”工程重点高校成立了202家联合研发机构,其中2005年底前已投入运行的有190家。(9)国内研发机构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的研发合作,使得国内研究机构在取得各项研究成果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大量的外资研发机构所特有的研究开发方法和思想,也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相互借鉴和学习,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这些对科研机构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可以使国内研发机构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研发水平。国内研发机构可以把这种经验,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传递给本土企业,从而间接促进自身创新能力提高。

第二,直接与本土企业合作。跨国公司除了与国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以外,也会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技术合作,或者将一些研发任务外包给东道国企业。比如,微软公司自1998年在我国设立微软研究院以来,与我国的大学和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在系统安全方面,微软将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在通信层面上的安全模块的研发任务外包给中软公司,将应用层面上的硬件加密和安全模块外包给济南得安;在新市场开拓方面,微软与中关村软件、中软、四通、托普等系统集成商合作开发电子政务、金融、制造业等行业类软件;在无线领域,微软与TCL合作进行Smart Phone和Pocket PC 2002等软件开发;在数据娱乐方面,微软与联想、TCL、同方、方正、紫光等计算机厂商进行合作;在NET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微软与包括我国两家软件商用友、金蝶在内的几十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10年年初,微软将位于北京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升级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统领北京、上海、香港、台北、东京、首尔、悉尼和曼谷等地的分支机构,成为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研发基地,并从事计算机领域最前沿的基础研究。又如,2006年,海尔联合英特尔共同设立“创新产品研发中心”,该中心把英特尔芯片资源与海尔系统设计与渠道经验整合在一起,为国内用户提供最佳性价比的PC产品。2007年,联想与微软合作,共同成立联想—微软联合创新中心,联想投入约40名工程师,微软则提供技术经验和培训支持,双方共享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

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合作和技术外包,跨国公司可以大大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使它能够牢牢根植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中。另一方面,通过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合作,我国企业获得了丰富的技术信息,提升了自身的研究实力。另外,通过与跨国公司研发合作,东道国企业还能大幅提高自身研发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第三,帮助本土供应商满足他们的技术标准。跨国公司对国内前向和后向配套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提出严格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指导和产品样品等,引导这些本土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比如,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有1 010家供应商,而这1010家国内的供应商要保证所有的技术标准达到国际水平,同时保证环保要达到国际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索尼公司在华的技术研发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在欧洲禁止使用六种有害金属,相应的“ROSE法规”开始实施的一年前,索尼公司就要求达到新法规标准,其研发中心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替代品来帮助中国国内供应商找到优质金属以达到国外法规的要求。(10)

img37

图4-3 合作作用机制

(4)培训和人员流动效应

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保证投资项目能够顺利运转,实现投资目的,必定要依靠当地的人力资源,这为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培训创造了条件。(11)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战略地位的提高,从技术到管理的本地化趋势越来越强烈。FDI技术溢出的培训效应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对子公司所雇佣的当地员工进行培训。东道国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期间积累了各种相关的技能,当这些员工“跳槽”到东道国当地企业或自己创办公司时,其在跨国公司子公司所学的各种技术也随之外流,技术外溢效应随之发生。通过人员培训和流动,FDI产生了三级技术外溢:第一级技术外溢是东道国员工在跨国公司接受培训或在其公司“干中学”得到技术,引起东道国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第二级技术外溢是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员工向内资企业流动或自创企业而产生的技术从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转移。第三级技术外溢是通过与跨国公司人才的非正式交流溢出技术。非正式交流,即日常的随机交往,它是一种社会交往网络,而跨国公司吸收的本土人才必然有着广泛的本土社会联系,从而非正式交往就会十分频繁,这种非正式交流会在一定范围内溢出跨国公司技术。(12)

img38

图4-4 培训及人员流动效应作用机制

(5)关联效应

FDI带来的关联效应通过外资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前向、后向联系表现出来。东道国企业主要为外资企业提供成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从而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子公司之所以愿意与当地供应商建立非正式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联系,原因在于跨国子公司既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投入要素、压缩生产成本、增强产品价格竞争力,又可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和自身生产能力及时调整生产规模,最大化地保证自身的赢利水平。

后向关联是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当地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后向关联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帮助当地有发展前途的供应商建立生产设施;二是为提高产品质量或推动产品创新而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或信息支持;三是提供或者帮助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四是在组织管理上提供各种培训和帮助;五是通过挖掘新的客户帮助供应商从事多样化经营。后向关联效应与行业的投入产出结果紧密相关,如果当地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中间产品,则后向关联效应将增加。跨国公司的技术越复杂,产业链越长,关联度越高,则跨国公司技术本土化的倾向越明显,技术溢出效应就越显著。前向关联的技术外溢是跨国公司子公司通过下游方向的企业或者消费者产生的一种技术外溢。随着产业中技术复杂程度的加深,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不断加强与其客户的接触,如为当地企业提供相关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技术;提供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为销售商培育销售渠道等。

跨国公司子公司对东道国消费者的技术外溢则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当地消费层次和消费意识的提升,开创了新的国内市场,为东道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提高消费者的需求,间接地提高了对东道国企业产品的要求,迫使东道国企业提高其生产力水平,开发新的技术或引进新的技术。因此FDI的大量进入,导致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不断成立,跨国公司子公司在经营运作中,为了自身利益和目的,必然与东道国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企业进行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必然导致关联效应的产生,从而产生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6)滞后机制

滞后机制是指外国投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开始到技术外溢的发生在时间上的一段空白期间。滞后期内,东道国厂商随着时间延长而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以及随着改进技术成本的下降,会使其对利润的预期发生改变,一旦达到或超过临界点就会采取技术改进的行为。

(7)正反馈机制

正反馈机制是指在东道国企业与外国投资企业之间形成的互相促动,引发动态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机制。外国投资企业为保证竞争优势和利润或是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一般都会引入新的技术。这就实现了发展中国家希望的动态技术引进效果。如果本地企业可以持续地学习外国投资企业的技术,实现技术外溢,那么就会促使外国投资企业源源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形成动态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格局。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使本地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在竞争中共同提高技术水平,而不是一次性的技术引进或外溢行为。

(8)研发的国际化

首先,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R&D机构。研发机构往往与东道国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研发合作与交流,或将一些研发任务外包给当地企业,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很强的合作和示范带动效应,激励当地企业设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增强自主开发的能力。当然,这些效应的产生并非自发的,且其程度与东道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正相关,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国内企业才能应对挑战而不被挤出。其次,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创新资源是提高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创新活动最重要的资源是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开展研发活动,起到了集聚创新资源的作用。最后,创新环境效应。跨国公司R&D投资对创新环境的高要求促使东道国进一步改善国内的基础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和配套服务;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该地区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网络,增强区位创新集聚效应,从而提高区内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