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熟视里发现亲切的陌生

熟视里发现亲切的陌生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熟视里发现亲切的陌生若要生活好,勤劳、节俭、储蓄三件宝。据照片里当时只有20岁的储蓄员王玉珍回忆,雷锋入伍所在的部队驻扎抚顺时,他的大部分存取款项都是由她亲手经办的;雷锋捐助灾区、帮助战友等钱款,也都是从他们储蓄所支取的。经过交谈,王玉珍了解到,这100多元钱是雷锋参军前,在鞍钢工作的工资积蓄。

熟视里发现亲切的陌生

若要生活好,勤劳、节俭、储蓄三件宝。

几幅宣传画,主题词离不开“传家宝”、“代代相传”、“光荣传统”,都是“传”,可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确实需要传承、传播和传扬啊。

从其中一幅画面上,见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字样,喜出望外,倍感亲切。阿拉自家的储蓄宣传画,难得哦。这张由绘画与真人相结合的作品,构图饱满,线条流畅,彩墨淡雅,体现出海派艺术的细腻和精到。八位小朋友,或往储蓄罐里存钱,或在给小鸡喂食,或手持针线包补袜子,或举着“勤俭建国”标语牌,活泼可爱,各有所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表达了相同的涵义:“勤俭节约传家宝,代代相传不可忘”。

从“传家宝”、“针线包”,联想到另一张宣传年历,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编印,统统由真人出演,再现了老红军拿着针线包言真意切,为祖国花朵痛说革命家史、发扬光荣传统的场面。说是“出演”,缘于此帧照片“摆拍”痕迹太过浓重,小姑娘个个抹胭脂(现在叫粉饼),涂嘴唇膏(现在叫口红),而且仰首抬眉之间亦掩饰不住“做戏”的成分。当然,这也苛求不得,那个年月有几张照片不是“做”出来的呢?不过,唯一真实的是人物背后的场景,日光灯,宣传栏,还有隐约可见的储蓄柜台,为我们活脱脱地还原出30多年前的银行旧貌。

熟视里发现亲切的陌生。这些画面,朴实而温暖,笔墨与光影的交替间,萦绕着一个闪亮的名字——雷锋。你看,那位手握冲锋枪、胸佩大红花的军人形象,似乎在拷贝雷锋同志生前的经典造型;老工人谆谆教导青年后生储蓄光荣的一组背景,就有一幅雷锋为战友缝补衣服的画面;而老红军与红领巾的促膝交谈中,应该也有雷锋故事的娓娓道来……情景交融,意在笔先,令我的嘴边很自然地飘荡出熟悉的歌词: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

勤俭节约传家宝,代代相传不可忘

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说起来,雷锋与银行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全国金融系统,竟然有三家名字一模一样的储蓄所,之所以名字相同,是因为它们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它们即是中国工商银行在抚顺、合肥和哈尔滨的三家“雷锋储蓄所”。

大概五六年前,我策划并参加编写了一本《银行老照片》,其中就收入了雷锋在中国人民银行抚顺七百储蓄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抚顺雷锋储蓄所)存款的镜头。据照片里当时只有20岁的储蓄员王玉珍回忆,雷锋入伍所在的部队驻扎抚顺时,他的大部分存取款项都是由她亲手经办的;雷锋捐助灾区、帮助战友等钱款,也都是从他们储蓄所支取的。在王玉珍的印象中,雷锋比较能存钱,但自己花钱却很“小气”。第一次接过这位解放军战士填好的凭条,她感到很意外,这倒不是因为户名一栏填写的“雷锋”两字(那时全国还没有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雷锋的知名度并不高),而是存款金额为100多元。要知道,当年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原本参加储蓄的人就稀稀拉拉,这位解放军同志一次就存100多元,无疑是笔巨款啊。经过交谈,王玉珍了解到,这100多元钱是雷锋参军前,在鞍钢工作的工资积蓄。

在这家储蓄所,雷锋的存款最多时达500多元,但只要他听到谁有困难,就取出来帮助谁,毫不吝啬。“公而忘私人本道,粉身碎骨心皎洁。”1961年9月9日,王玉珍为雷锋办理了一笔100元的半年定期存款,这也是雷锋的最后一笔存款。当时雷锋填写的“储蓄存单”原件,后来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只是,数十年后,媒体“曝”出的一组尘封已久的影像图片,让我们猛然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雷锋。人们发现,雷锋爱时髦,好拍照,常“摆酷”,喜欢“拗造型”;他也穿皮夹克、红毛衣、料子裤,佩戴英纳格手表,张罗了不少“奢侈”的行头;他也时常参加舞会、旅游,骑摩托车,反正,年轻人热衷的时尚他都玩得转。这些,都跟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雷锋形象大相径庭。有意思的是,他的那件极其“拉风”的黑色皮夹克买了没多久,他的家乡——湖南望城县委书记就听说了,特意写信让雷锋注意艰苦朴素。据说这件崭新的皮夹克没穿过几次,就被压了箱底。买了不穿,不也是一种浪费吗?

雷锋精神固然需要传扬,但过于“拔高”乃至“神化”,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却留下了数百篇闪耀着思想光辉、充满了哲学思考的日记,成为全国人民顶礼膜拜的对象,被郭沫若评价为“牧猪童,身世本平凡,真奇迹”,“日记抄,字字出心头,言行一”。《雷锋日记》一度风行神州大地,大家读之学之,临之抄之。然而,从一位收藏了《雷锋日记》各种版本的爱好者的藏品中可看出,日记内容均有不同,而且版本越出越谨慎,文字也越来越理性,有些日记的篇章到后来不是被删除,就是做了修改。无独有偶,刚才提到的那张雷锋在储蓄所存款的照片,据载是1961年冬天被《解放军报》记者抓拍到的。于是心中疑窦丛生:一名普通战士跑一趟银行,却被记者无意中逮个正着,摄下了难忘的历史瞬间,世事竟有如此巧合?

节约储蓄,支援祖国建设

自古到今,大如历史档案,小如私人日记,其间一定有几分隐秘,因为,当一个普通人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政治教育和宣传的命题时,他的日常言行举止难免会遭受理想化的“修正”,以至于忘了初衷,失了坦诚,丢了真我。

拿今天的眼光来看,雷锋曾经在银行积存下来的“巨款”,确乎是“高端客户”了。倘若他还在世,凭其勤奋、智慧和“潮流”,想必是可以成为游刃有余的“理财达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