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创新与升级

技术创新与升级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价值链跨越国界已经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目前,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和全球范围内FDI的快速流动,各个国家的企业和产业都把自身的发展放到了更广泛的全球价值链范围之内进行思考。

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他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通过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部分来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为“价值链”。如果把价值链延伸至企业外部,则会变得更加复杂。一种产品的生产会涉及很多部门,不同部门位于价值链上的不同阶段,并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链接是理解收益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整个价值链的收益是价值链上各个阶段收益的总和,每一个阶段实现的价值增值可以看成是各阶段参与者获得的租金。价值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为得到更多的租金而努力,但各个参与者各自的条件是不同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外部条件决定了其获得的租金大小。一般来说,按照租金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租金和外部租金,内部租金又分为内生租金和外生租金(见表1.3)。

表1.3 价值链成员获得租金的分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链上租金的分配会发生变化,新的租金就会增加,原有的租金也会在竞争中消失。为了保持价值链的稳定性,需要某种程度的治理。价值链的治理可以沿用“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思想。借助于这种思想,我们把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对于价值链内部治理的“立法治理”来说,主要包括设定供应商的交货标准和交货时间、频率和质量等方面;对于“司法治理”来说,主要是协调价值链上参与者的行为,并要求其达到某些标准和规则;对于“行政治理”来说,主要是执行某些标准和价值链中的某些规则。在外部治理中,“立法治理”主要包括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等方面的政府法规;“司法治理”主要是进行协调,主要是标准的协调;“行政治理”主要是执行一些规定的标准,并提供产业政策支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价值链跨越国界已经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科格特(Kogut,1985)在《设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链》中使用了价值增值链概念用来分析国际战略优势。他认为国际商业战略的设定形式实际上是国家的比较优势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一家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可能体现在商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其后,德瓦特里庞特(Dewatripont)等人(1995)探讨了企业将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地理空间进行配置的能力问题,认为生产者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价值增值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格里芬(Gereffi)教授为代表的不少学者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理论,集中探讨了包括不同价值增值部分的全球商品链的内部结构关系,并研究了发达国家的主导企业如何形成和控制商品链的问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争》中指出,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生产及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池仁勇、邵小芬、吴宝,2006)。目前,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首先,文献很少注意到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厂商与本地产业集群或者创新网络之间的内部关系,只是认为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于发展中国家厂商或者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网络内其他厂商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其次,虽然一些学者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的机理(Bell and Albu,1999;Canils and Romijn,2003;Schmitz,2004),但对于升级与创新的关系还没有明晰的分析框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和全球范围内FDI的快速流动,各个国家的企业和产业都把自身的发展放到了更广泛的全球价值链范围之内进行思考。根据2008年1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披露,全球FDI额度在2007年创历史新高,达到约1.5379万亿美元。FDI的流动必然引起跨国公司之间以及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其中核心能力特别是技术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每个公司面对的首要问题,而且技术竞争模式已经从单纯的市场竞争向协同竞争转化。也就是说,如何把企业的研发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以及如何才能使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创新系统和全球价值链整合到一起,已经成为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Gereffi,1994 and 1999;Giuliani et al.,2005;Kaplinsky,2000;Humphrey and Schmitz,2002;Pietrobelli and Rabellotti,2006;Linden et al.,2007)。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着两种效果完全相反的嵌入形式,一种是“被动嵌入”,其结果往往会导致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悲惨增长”;另一种是“主动嵌入”,这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并有效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要实现主动的嵌入和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价值链不断升级过程中实现快速的、超越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

价值链升级的研究可以从价值链中的企业和价值链本身两个角度进行。在企业角度的分析中,哈梅尔和普拉拉哈德(Hamel and Pralahad,1994)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升级的关键。这种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消费者提供价值;二是核心竞争力的相对唯一性;三是核心能力的难以复制性。伦纳德·巴顿(Leonard-Barton,1995)认为这种能力容易导致一种“刚性能力”,从而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蒂斯和皮萨诺(Teece and Pisano,1994)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动态能力是获得租金的关键,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具体包括学习、地位和路径三个方面。

如果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则存在着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四种依次递进的升级模式。工艺升级是指内部工艺效率的改进;产品升级是指新产品的开发或者旧产品的改进;功能升级则是在价值链上不同结点之间的重新组合与排列[6];链条升级是指原有价值链向新的价值链的移动。拉斐尔·卡普林斯莫和迈克·莫里斯(2002)分析了这四种升级模式之间的递进关系(见图1.7)。

在价值链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是价值链升级的基本动力,价值链升级是内部创新的外在表现。从图1.7也可以看出,没有技术创新,厂商不可能实现从组装到制造再到设计的递进过程;在实践中,也不可能实现从电视机显像管价值链向计算机显示器价值链的转移。比如,英特尔公司的新研发模式就是由基于价值链的系列研发实验室构成的。1996年,当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和IBM公司相继减少对半导体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却获得很大的发展,这一切均源于其创新模式的改变。公司建立了基于价值链的分散化、分布式的研究模式。公司有三个实验室,分别是元件研究实验室(CRL)、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MRL)和英特尔架构实验室(IAL)。元件研究实验室坐落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克拉拉,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也坐落于圣克拉拉,位于价值链的中部;英特尔架构实验室坐落在俄勒冈州的希尔巴罗,位于价值链的顶部(见图1.8)。

图1.7 价值链升级路径及其实例
图中英文大写字母的含义分别为:Original Equipment Assembly(OEA),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OE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OD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OBM)。

图1.8 英特尔公司的研究实验室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
资料来源:亨利·切萨布鲁夫,2005年,第122页。

[1] 具体指标数据见附表1。

[2] 具体指标数据见附表2。

[3] 具体参见附表3。

[4] 具体参见附表4。

[5] 具体参见中国研发投入前9名数据和世界研发投入前10名数据(见附表5)。

[6] 比如,价值链中的企业由产品生产升级为产品设计,或者由产品销售升级为品牌塑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