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哪些因素影响

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哪些因素影响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受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农民工政策、农民工个体特征等影响。二是着手解决农民进城务工问题。三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最低工资制度开始全面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利益。四是开始把农民工群体纳入积极就业政策的服务对象。分性别看,农民工以男性为主。2012年,男性农民工占66.4%,女性占33.6%;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

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受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农民工政策、农民工个体特征等影响。

1.城镇化水平。1995年,我国城镇化率为29%,此后,我国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到2013年城镇化率已达53.7%。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投资规模扩大,通过人口集聚带动消费需求的扩展,扩大了农民就业空间、增加了非农就业机会、提高了非农就业收入。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有学者预测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峰值在70%—75%之间。

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带动就业机会增多和就业增收。从近10年产值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4年的13%下降至2013年的9.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4年的45.8%下降至2013年的43.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4年的41.2%上升至2013年的46.9%。从就业人员数来看,2004—2013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减少了10658.8万人,下降了30.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增加了6460.6万人,上升了38.7%;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增加了6911.2万人,上升了30.4%。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收劳动就业的主渠道,2013年我国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收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3.农民工政策。新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城乡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农民进城务工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得到社会各界承认,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取消了暂住费、暂住人口管理费、计划生育管理费、城市增容费、劳动力调节费、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服务费、外地建筑企业管理费等多种收费。二是着手解决农民进城务工问题。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重视并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专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等。三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很多地区开始实施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计划,虽然覆盖率还不够高,保护水平也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实践为今后针对农民工社会保护的制度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低工资制度开始全面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利益。四是开始把农民工群体纳入积极就业政策的服务对象。由农业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六部委共同制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工的培训工作。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平等就业环境。

4.农民工个体特征。农民工个体特征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一般而言,男性劳动力、中青年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劳动力就业选择范围广、工资待遇高。分性别看,农民工以男性为主。2012年,男性农民工占66.4%,女性占33.6%;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2012年,21—50岁的农民工占80%;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民工文化程度在逐步提高,尤其是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6.5%,比2008年提高4.7个百分点,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2013年新生代农民工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5.5%,新生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三分之一,比老一代农民工高19.2个百分点;从技能培训来看,2013年,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7%,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比重均有提高,其中21—30岁的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重最高,为3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